【幫你格價。NFT與虛擬貨幣】認清NFT與虛擬貨幣分別 注意投資風險 專家教路5因素判斷NFT價值

【明報專訊】近日不少YouTuber相繼推出非同質化代幣(NFT),網民反應兩極, 有人認為是藉虛擬藝術品騙財,以致網絡罵戰至今仍鬧得熱烘烘。去年盈科拓展集團主席李澤楷亦有投資加密貨幣基金及NFT等,此外,不少機構包括永明金融、譚仔雲南米線亦有推出相關產品。作為投資者,究竟如何判斷NFT價值、當中有何風險要注意呢?

要分辨NFT與虛擬貨幣分別

NFT與虛擬貨幣(或稱加密貨幣)包括比特幣(Bitcoin)、以太幣(Ethereum)一樣都是虛擬資產。兩者最大分別是,虛擬貨幣屬於同質化代幣並且可以互換,舉例來說,上周五(15日)一個比特幣價值2.06萬美元、一個以太幣價值1200美元。此外,虛擬貨幣可以分割,投資者毋須一次過繳付2萬美元購買一個比特幣,可以選擇只購買0.08分(等值1600美元)的比特幣。NFT則屬於非同質化貨幣,通常會以數碼藝術品、遊戲道具、音樂作品等不同形式出現,因此是獨一無二,不可分割亦不可以其他NFT取代。

同質貨幣定價主要視乎流通性、發行量等因素數而定,然而NFT的形式多為數碼藝術品,初始定價由發行人釐定,再由有意購買人士競價。亦因如此,試當真YouTube頻道利用影片截圖發行NFT、每個定價5000港元,就令市民嘩然;Arho TV YouTube頻道以電腦畫作發行NFT及宣傳任何年齡人士都可以購買,索價近1400元,亦令網民大為反感。

龐寶林:5因素判斷NFT價值

究竟投資者應如何判斷NFT的價值呢?東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龐寶林認為,判斷NFT價值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一)社群活躍度,即市場關注度、投資者對項目是否有信心、有沒有名人參與等;(二)團隊技術背景,即發行團隊有沒有爆紅項目、會否有大企業支持;(三)未來藍圖,即發行團隊對未來有何願景;(四)NFT發行時間,投資者能否以最優惠價錢購入以及當時兌換價格;(五)了解NFT稀有度,通常稀有度愈高,價格愈高。

早前有YouTuber準備發行3000個NFT,每一圖畫都不相同,但風格無異。龐寶林表示,3000個數量上太多,即使每一件作品都有不相同的地方,但都不屬單一作品,會影響NFT價值。目前,購入NFC主要有兩個作用,其一是作藝術收藏品。他舉例,目前有機構為藝術學系大學生的作品發行NFT,價值只是數千元,然而一旦該名學生在日後成名,購買者手上的NFT價值就會大升,當然這是一項長遠而且沒有保證的投資項目。

另一用途是NFC的功能性,如譚仔雲南米線公開發售首個慈善 NFT 系列「Souper Hero」,成功買入人士可擁VIP會籍及免費換取兩餸米線1碗,日後又可參加獨家活動等;持特別版 NFT人士更可獲365碗兩餸米線。對企業來說, NFT具有宣傳功效,持續投入發展或新增更多優惠,可以令NFT具升值潛力。而且可穩定客源,記錄客戶消費從而收集數據等,功用相當廣泛。

要注意,市况很影響升值潛力,在市好時資產價值容易提高,但目前環球多國加息,加上地緣政治問題等不確定性,都令市場流動性緊絕,影響投資者信心並減少投資在這類高風險產品上。

如要購買NFT就需要開設相關帳戶,並將加密貨幣錢包連結到該帳戶,通常購買NFT會利用以太幣結算。因此以太幣走勢相當影響NFT價值。今年虛擬貨幣出現股災,以太幣由年初每個價值3767美元,下跌至上周五(15日)的1225美元,跌2542美元或67.47%。在上月18日更跌至993美元低年內位,投資者實在不容忽視虛擬貨幣的波動,亦要明白這是比股票更高風險的投資產品。

在現時低位買入以太幣或NFT又是否好時機呢?龐寶林表示,早前以太幣發行機構曾注銷部分貨幣,令市場上供應減少從而推升貨幣價格,同時又優化投票機制。除此之外,目前應用範圍相當廣泛,例如互聯網、遊戲、教育都進一步虛擬化,並且利用虛擬貨幣交易,用處及穩定性進一步提高,故長線看好。

短線而言,因美聯儲局將於本月議息,當知道加息幅度後,市場前景會進一步明朗化。他估計,持續加息加上地緣政治問題都會令美元持續強勢。當大幅加息,債價會下跌,經濟踏入衰退後股市亦下跌,大市就會見底,預料此情况很可能於明年中出現。當大市觸底,普遍資產包括虛擬貨幣都會回升。總括而言,投資者要留待第四季才作決定,還要等待更長時間入市。

未成年人買賣NFT惹爭議

長久以來,進行股票或債券投資都需要年滿18歲或以上,然而買入NFT不設年齡限制,因此成為市場另一個極具爭議的話題。龐寶琳表示,年輕人都可以買入NFT,如同購買遊戲卡,只是遊戲卡虛擬化。他建議學校及家長應該多教育子女,向他們講解NFT的運作,當然不應給予過多金錢買賣,免招損失。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