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禮物推介2024|向母親獻禮表愛意 精美設計增玩味潮意
【明報專訊】心心手指公的韓星心形手勢攻陷全球,大有示愛之意。但母親佳節漸近,即使閣下母親大人是韓粉,韓星手勢相信未必夠使。不少母親可能因為身兼數職而與潮流稍稍脫節,作為子女,不如送上下列設計良品,該能讓母親貼近潮流之餘亦眉開眼笑。









文:Dawn Hung
美術:謝偉豪
編輯:陳淑安
facebook @明報副刊
相關閲讀:母親節大餐推介2024|以美食慰勞媽媽 日式旨味盛宴 美顏食材滋養身心
母親節工作坊|日式porcelarts 瓷器上拼貼繁花
【明報專訊】眼前雅致的瓷器,花紋亮麗,有高貴的、脫俗的、可愛的,統統讓人賞心悅目。這是日本流行的皇家陶瓷彩繪(porcelarts),利用日本彩釉轉印技術,在潔白瓷器印上精美圖案,經高溫燒製後顏色特別亮麗,不易褪色,適合製作餐具和藝術品。
精美的瓷器餐具向來得女士歡心,趁着母親節,不如帶媽媽一起參加porcelarts工作坊,通過親手製作陶瓷彩繪,認識這門工藝背後的原理和歷史文化。
日本陶瓷一向予人典雅脫俗之感,精巧彩繪圖案透出細膩工藝與生活詩意。陶瓷繪畫有多種技術,在無釉瓷器上着色的稱為「釉下彩」,在施釉燒成後繪製圖案並再次燒製的稱為「釉上彩」。但無論是釉下彩還是釉上彩,對於沒有經驗的陶瓷初哥來說,要徒手繪圖當然非常困難,就算是專業的陶瓷師傅,要大量製作相同設計的陶瓷也太費時。轉印技術便是將印有圖案的「轉印紙」貼在已燒成的瓷器後再次燒製的一種技巧,簡化製作過程。

圖案轉印白瓷燒製 不易褪色
皇家陶瓷彩繪的porcelarts一詞是porcelain(陶瓷)和art(藝術)的結合,屬於日本瓷器藝術,主要使用日本彩釉轉印技術將精美的圖案轉印在白瓷上,然後再入窰以800℃高溫燒製24小時。瓷器上的圖案經過高溫燒製後顏色特別亮麗,不易褪色,能夠製作日常的餐具或藝術品珍藏。在日本更設有專門協會,所有教授皇家陶瓷彩繪的導師須考取牌照。Moon Rock創辦人Carman Ng就親自飛往日本學習,並獲得日本皇家瓷器彩繪協會的導師資格認證。

18世紀末英國掀「轉印」潮 輾轉傳日本
這種彩繪圖案轉印(貼花)技術最初稱為decalcomania,是將雕塑和裝飾轉移到瓷器上。此前在陶瓷上複製彩繪圖案的主流方法是使用雕刻銅板轉印圖案,並用於製作各種工藝品,包括金屬、玻璃和陶器。瓷器轉印技術起源有多種說法,在1740年代意大利的Doccia瓷器工廠便採用了範本裝飾生產小量瓷器,並飾有釉下藍色轉印圖案;後來英國伯明翰多名雕刻師和印刷商對瓷器轉印深入研究,第一個申請轉移印刷專利的是居住在當地的愛爾蘭人,將琺瑯上印刷的裝飾反過來印刷在陶瓷上。早期轉印的顏色是紫色、棕黑色或橙色,後來白底藍色成為主流。至18世紀末,瓷器轉印技術在英國掀起熱潮,隨後傳播到荷蘭、比利時、法國,再到日本。
技術複雜 轉印紙需多色塊拼接
雖然「轉印」看似簡單,但背後的原理和技術頗為複雜。大約1888年,日本美濃地區(現在的岐阜縣南部)陶器工業已大量用到銅板雕刻和紙樣繪畫複製圖案,後來畫家小栗國次郎從神戶商會拿到了德國製造的陶瓷轉印紙後,研究開發並生產轉印紙。早期的日本瓷器轉印使用「陶紙」,由於需在陶瓷上作曲面轉移,紙張需要有一定強度、吸水和印刷性能,因此使用由麻等相對堅固的纖維製成陶紙,而非木漿。當時的轉印方法是先在紙的表面塗上松香和明礬,然後以銅板印刷固定油墨,之後將紙貼在無釉陶器,塗上肥皂作為隔離材料,用刷子將紙壓在瓷器上,再將紙質部分洗掉,只留下圖案。
Carman表示,時至今日,瓷器轉印是把印刷圖文轉貼到瓷器,經窰中高溫烤燒後,印墨中的顏料轉化成彩釉,而轉印紙會完全燃燒變成氣體消散,不留下灰粉,故不會影響彩釉顏色。現時的轉印紙主要採用網板印刷製造,網的粗糙度決定油漆厚度。
轉印紙印刷使用的油墨不同一般印刷油墨,一般彩色印刷是用上黃、紅、藍、黑4色,而陶瓷塗料是透過燒製顯色,當它們堆積起來時會發生化學反應,而非顯現原來的顏色,故陶瓷轉印紙需採用專色、專板、專印的多色塊拼接,而非採用色料疊印。單是一朵紅花,為了表現花瓣上不同明暗層次,便可能用到3種釉彩色料,並不是簡單以紅和黑疊印而成,彩色的圖案更可能用上10多種色套印。
Carman解釋,現時的轉印紙主要由高吸水性的紙製成,上面塗有特殊膠水,圖案被印刷在這種極薄膠膜,當浸入水中,膠水溶解,圖案便能從紙上剝離,轉貼於已上透明釉的白瓷。經800℃燒成後,圖案便會固定在瓷器上,日常使用不褪色,目前大多數彩色餐具都是用這種印刷方法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