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心由控糖開始 預防血管「石化」
香港港安醫院 — 荃灣心臟科顧問醫生 何國棟醫生
糖尿病患者血糖高,除了血液較他人「甜」,血管還會較一般人「硬」,何國棟醫生表示,這是血管鈣化的現象,患者不但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治療上也會特別棘手,同時提高患者的風險,患者應注意妥善控制病情,配合醫生適切的治療安排,減低相關併發症的風險。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濃度高,其發炎反應會產生更多鈣化物,慢慢積聚於血管壁,使血管硬化,欠缺應有的彈性。不但增加患心血管病,如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的機會,當醫生需要為患者安排「通波仔」及放置支架的手術時,更會增加治療的複雜性和困難。
鈣化物沉積如「石屎」
何醫生形容,鈣化情況嚴重的患者血管有如「石屎渠」,有機會令「通波仔」所用的氣囊無法順利在血管內膨脹,打通血管,此時就需要再加入其他手術器材輔助,如以血管內壁旋磨技術先刨走鈣化物,又或以血管內衝擊波碎石技術震裂或震碎鈣化物,以便擴張血管,才能繼續進行其後的手術。
不僅如此,糖尿病患者更會較一般人容易出現多條血管病變或瀰漫性病變,而且腎臟功能亦可能較差,兩者同樣會增加醫生治療安排上的複雜程度,以至提高患者接受手術的風險和時間。何醫生另指出,除了心血管病,糖尿病患者更較一般人容易患上心臟衰竭,出現水腫、腳腫、運動量轉差、走路易氣喘等徵狀。
早診早治 減治療風險與難度
以往不少長者在徵狀出現多時,直至「頂唔住」才求醫入院,此刻才驚覺原來患有糖尿病及多個併發症,何醫生坦言,治療難度會因而大幅提升,若能在併發症出現前著手處理,治療風險、複雜程度與危險性必定大大降低。以心血管阻塞為例,早期發現可能只有一條血管病變,安排手術時就會相對簡單而低風險;至於常見於糖尿病患者的心臟衰竭來說,病徵若非常嚴重,便需入院接受治療,日常也需要處方去水丸等心臟科藥物來控制其病徵。
除此以外,醫生亦需針對改善控制糖尿病病情,近年因應國際研究數據結果,較多情況會優先考慮為同時患有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的患者處方被大型研究證實有助於減低心血管病死亡率、心臟衰竭入院及死亡風險的新一代降糖藥SGLT2抑制劑。
最新研究數據指出,部份SGLT2抑制劑更被證實可用於非糖尿病的心臟衰竭患者身上,能減低相關死亡及入院風險,成效令人鼓舞,相信將成為未來藥物治療的新方向。他鼓勵糖尿病或心臟衰竭患者,應正視及定時監察病情進展,及早接受適當治療,以免併發症出現時,苦了自己。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