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肝炎家族」
嚴守紀律 矢志健康

據衞生署發表病毒性肝炎主題性報告《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分析本港人口病毒性肝炎的狀況。調查於2020年11月至2022年2月期間進行,訪問超過16,000名15歲或以上的非住院香港市民,從結果推算,本港約有41萬人口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肝炎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是一個廣泛存在且嚴重的健康問題。肝炎病毒在全球造成了醫療負擔,藉7月28日「世界肝炎日」的到臨,大家不妨再次了解「肝炎家族」的傳染途徑及相關知識,有助預防患病及管理好個人健康。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過共用針筒、輸血和器官移植等血液接觸傳播。


肝炎家族中,尤以乙型肝炎對本港公共衞生造成重大負擔。調查數據顯示,涵蓋身體檢查結果部分,有6.2%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測試呈陽性(代表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當中近四成未有在住戶調查中自述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約七成沒有就肝臟疾病進行醫療跟進,意味着本港有相當比例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不清楚自己的感染狀態。

不同途徑可傳播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通過食物或水源中受污染的糞便傳播。它是一種急性肝炎,通常在感染後的兩到四星期內出現症狀。甲型肝炎感染不會造成慢性肝病,大多數人能夠完全康復,但在某些情況下,它也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保持良好的衞生習慣、飲用安全的水源和接種甲型肝炎疫苗是預防甲型肝炎的有效方法。甲型肝炎主要是經口糞途徑傳播,當未感染者接觸被感染者糞便污染的物件、食物或水而傳播的。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通過食物或飲用受污染的水傳播,所以日常要注意衞生。


而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過血液和體液的直接接觸傳播,例如共用針筒、不安全的性行為或從感染母親傳給新生兒,潛伏期為30至180日不等,平均為75天。乙型肝炎可以是急性的或慢性的,慢性感染可能導致肝硬化和肝癌等長期健康問題,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是預防乙型肝炎的重要方法。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過血液接觸,例如共用針筒、輸血和器官移植等傳播。丙型肝炎是一種慢性病毒性肝炎,長期感染可能導致肝硬化和肝癌。現時,「直接抗病毒藥物」是丙型肝炎的一線治療藥物,相比傳統使用聚乙二醇干擾素和利巴韋林的療程,療效更顯著。目前尚未有可預防丙型肝炎病毒的疫苗,但是只要留意使用清潔的針筒及安全操作的醫療程序,都有助於減少丙型肝炎的傳播。

▲進食受感染動物而未經煮熟的肉類,有機會感染戊型肝炎。


有機會重複感染

丁型肝炎病毒需要依附在乙型肝炎病毒才可以在人體細胞內生存及繁殖,傳播途徑與乙型肝炎相同,患者有機會同時感染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但並不常見,反而重複感染則相對常見,更有可能發展成為慢性病,而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可以同時預防丁型肝炎的感染。

戊型肝炎病毒主要通過進食或飲用受感染者糞便污染的食物或水而傳播,例如進食受感染動物而未經煮熟的肉類,如豬肝等亦有機會感染。戊型肝炎通常是一種急性肝炎,大多數病例在數周內康復。然而,對於孕婦和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士,戊型肝炎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注意飲食及個人衞生是預防戊型肝炎的關鍵。

「肝炎家族」的傳播途徑相類似,對肝臟的影響程度則各自不同。在「世界肝炎日」喚醒大家,為了預防肝炎的傳播,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重視整潔衞生、飲用安全的水源、避免共用針筒及接種相應的肝炎疫苗。此外,定期進行肝功能檢查並遵從醫生的建議也是保持肝健康的方法。

▲接種疫苗是預防感染肝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肝炎病徵

 肝炎的症狀在感染初期可能不明顯,但一些患者可能出現以下症狀,需要立刻尋求醫治:
.疲倦和虛弱感
.食慾不振、噁心和嘔吐
.腹部不適和疼痛
.黃疸(皮膚和眼睛變黃)
.尿液變深色,大便變淡
.關節痛和肌肉痛


實用資訊

衞生署控制病毒性肝炎辦公室
網址:www.hepatitis.gov.hk

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病毒性肝炎主題性報告
網址:www.hepatitis.gov.hk/tc_chi/health_professionals/thematic_report_on_viral_hepatitis.html

2020-2024年香港病毒性肝炎行動計劃
網址:www.hepatitis.gov.hk/tc_chi/action_plan/conten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