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蚊滅蟲方法】認清害蟲生態和常見品種特性、滋生地及習性 抓住弱點對症下藥

【明報專訊】夏季濕熱又多雨,助長害蟲橫行——蟑螂(曱甴)、蚊、蠅、虱,攻入家中不同角落,不但擾人更會傳播病菌,人人得而誅之!無論要驅蚊、防曱甴入屋,出手都必須快、狠、準!選對「武器」是成功關鍵,否則滅蟲不成,反致害蟲亂竄,後患無窮!今期〈生活自企画〉請來滅蟲專家,傳授滅蟲基本法——第一步先認清你的敵人。

抓住害蟲弱點 快狠準滅蟲(明報製圖)
林緯遜–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受訪者提供)
林嘉雯–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受訪者提供)

1. 號通緝犯:蚊子

生態

‧香港現存72蚊種:包括13種伊蚊、11種按蚊、29種庫蚊及19個其他品種

‧交配後的雌、雄蚊各有不同生態,以按蚊為例,雄蚊大多停留在孵化地附近100米,以吸食植物汁液為主;雌蚊為尋找合適產卵地,並且吸血以取得足夠蛋白質,一般會遠離孵化地

‧大部分品種於25至30℃最為活躍,15℃以下停止活動

‧壽命受相對濕度、氣溫及捕獵者數目影響,雄蚊壽命約1周;雌蚊可長達3至4周

香港常見品種

‧白紋伊蚊

特性:蚊卵抗旱力高;會以卵的形態過冬

滋生地:較細小積水器皿,如儲水容器、棄置車輪、樹洞等

習性:喜愛吸食哺乳類動物的血液,包括人類;覓食時間集中在日間及黃昏

白紋伊蚊

‧三帶喙庫蚊

特性:飛行力強,每次可飛行長達2000米

滋生地:靜止或緩慢水流旁的田野、水池等

習性:愛叮咬牛、豬等動物,亦吸人血;黃昏開始群飛,日落後1小時為覓食活躍期

三帶喙庫蚊

2. 號通緝犯:蠅

生態

‧濕度高、較高溫環境有利其孵化;相對濕度低於90%,氣溫低於8℃或高於42℃時,較難孵化

‧以家蠅為例,取食人與動物的排泄物、人類食物等,過程中排糞,污染人類食物,引致腸道疾病傳播

香港常見品種

‧家蠅

特性:有趨光性,受光線吸引;會被食物氣味吸引而遷飛

滋生地:高濕度、較高溫環境

習性:白天活動,晚間靜止;於20℃以上較活躍;30至45℃會停留陰涼地方靜止活動;45℃以上可致死亡;在較溫暖夜間,常棲息於樹枝、電線、欄杆等地方;氣溫較低時則會棲息於較暖和的室內天花板、窗框等

家蠅

‧毛蠓

特性:有趨光性

滋生地:去水及污水渠、大量有機物積聚之處

習性:常出現於家居潮濕位置,如浴室等

毛蠓

3. 號通緝犯:蟑螂

生態

‧多在晚間出沒,於廢物中覓食,特別喜歡含澱粉質、糖、油脂食物及肉類製品

‧排泄物及蛻下外殼含多種致敏物,有可能引起出疹等敏感反應

香港常見品種

‧美洲蜚蠊

身長:40至50毫米

壽命:14至15個月

藏匿處:溫暖且潮濕處,如污水渠口、溝渠等

美洲蜚蠊

‧澳洲蜚蠊

身長:約25毫米

壽命:4至6個月

藏匿處:較乾爽地方,如廚櫃

澳洲蜚蠊

‧德國蜚蠊

身長:約12毫米

壽命:3至7個月

藏匿處:居所較乾爽地方,如廚房、廚櫃等

德國蜚蠊

4. 號通緝犯:牀虱

生態

‧又稱臭蟲或木虱,有臭腺

‧常出沒於市區,多吸食溫血動物血液

‧虱咬可引致皮膚敏感,嚴重可出現水疱,甚至全身長風疹

香港常見品種

‧熱帶臭蟲

特性:

‧耐飢力強,無進食下仍可生存約150至160天

‧對低溫敏感,0℃以下各蟲態均於2周內死亡

‧滋生地:廣東等南部地區較普遍

‧習性:日間隱藏於牆壁、木板、蓆等縫隙;夜間出沒吸血

熱帶臭蟲

話你知:傳登革熱日本腦炎最攞命

夏天藏匿於家居的「不速之客」中,最令人擔心是帶有病原體的昆蟲,具傳播疾病風險。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林緯遜指出,蚊是常見傳播疾病的媒介,白紋伊蚊和三帶喙庫蚊分別是登革熱及日本腦炎的本地常見病媒。「染上登革熱可出現發燒、頭痛、出疹、關節痛等病徵」,輕症患者一般自行痊癒,「如第二次染上,患重症登革熱(又稱登革出血熱)風險增加,可引致身體內出血、肺水腫,甚至休克、死亡等」。

日本腦炎輕症患者大多沒有病徵,重症則可引發腦炎或其他併發症,死亡率高達20%至30%。

蟑螂、蠅等雖然不帶病原體,卻因時常出沒於受污染地方,肢體沾上細菌病毒,再接觸人類食物,有可能令人染上沙門氏菌而引致食物中毒、痢疾等腸道疾病。


科技驅蟲:聲波、電磁波低效 超聲波有效範圍窄

坊間不少「高科技」器材聲稱可簡單驅趕蚊蟲,運作原理主要分為聲波(sonic)、超聲波(ultrasound)及電磁波(electromagnetic)。香港理工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鄭家偉拆解3種技術的運作原理,並評論其驅蟲效用。

鄭家偉–理大電機工程學系教授(資料圖片)

1. 聲波

原理:發出介乎100至1000Hz頻率的聲波,聲稱可模仿其他昆蟲或動物發出的聲波,例如蜻蜓(150Hz)或雄蚊的拍翼聲,令雌蚊逃離。

評論:鄭家偉根據自己過往測試結果,指這類器材的發聲喇叭並未能發出低頻音效,亦缺乏以相關聲波驅蟲的實驗數據支持,因此可信度非常低。此外,由於發出聲波頻率屬人類聽力範圍(20至20,000Hz),相信在家長期啟動,會干擾到人類聽覺及感到不適。

2. 電磁波

原理:將器材連接電線插蘇,生產商聲稱可將干擾蚊蟲的電磁波輸入牆壁內的電線,並沿電線通往家中每個角落,達到驅蟲效果。

評論:鄭家偉曾測試這類器材所產生的電波範圍,發現由於輸出功率較細,再加上電線內存在阻力,雖然可產生電波,但數值非常微弱,難以覆蓋大範圍;再加上每個住宅電線佈局及電流走向都不同,因此不相信能達到聲稱的驅蟲效果。

電磁波裝置–一般家庭用的電磁波驅蟲裝置輸出功率較細,鄭家偉認為作用有限。(周群雄攝)

3. 超聲波

原理:聲波頻率高於人類聽力範圍(20,000Hz或以上),即屬超聲波。由於蚊的聽力範圍約介乎30,000至60,000Hz,這類機器聲稱可持續發出超聲波,令蚊蟲、蟑螂因嘈吵煩厭而逃離。

評論:鄭家偉稱自己從未於實驗室做驅蟲測試,但家中有使用這類器材,生活使用上頗有功效。不過他曾針對測試這類器材所發出的超聲波,發現大多未達標註的頻率範圍,可能只稍高於20,000Hz,達不到驅蚊效果。由於消費者無法通過人耳鑑定超聲波是否達標,因此購買時很難選擇。另外,超聲波在傳送過程中會衰減,亦會被障礙物反彈,有效範圍一般只有3至5米,可能需添置多部器材才有驅蟲效果。

手機無超高音頻 驅蚊App難發功

iOS及Android手機都有不少驅蚊App,聲稱可利用機身喇叭播放超聲波驅蚊。不過理大電機工程學系教授鄭家偉認為,雖然可編寫程式播放超聲波,但實際上一般手機喇叭都不支援播放超高音頻,故效用不大。

(設計圖片)

滅蟲要治本 先揀合適「武器」

專家教路,驅蚊滅蟲,首要回歸基本步,知己知彼,了解昆蟲特性,對症下藥,害蟲自然便會減少。

從事滅蟲工作逾20年的香港蟲害控制從業員協會會長梁廣源認為,先要了解昆蟲習性,例如蟑螂嗅覺靈敏,蚊子要水中產卵,虱喜潮濕陰暗,從源頭消滅牠們的入侵渠道、停駐環境及生存條件。而最基本防治方法是定期徹底清潔家居,保持衛生,乾爽通風,害蟲自然無得留低。

針對家居常見害蟲,梁廣源提出下列建議;若嘗試後未能解決蟲害,宜尋求滅蟲專家協助處理。

1. 蚊子

滅蚊器光源誘捕效果較差

.防蚊網

蚊子多從戶外飛入家居,最直接方法是於大門或窗戶安裝防蚊網,減少入侵風險,但難以完全避免蚊子從抽氣扇、縫隙或隨人進入家居,需其他驅蚊工具配合。

‧傳統蚊香/電子蚊香

兩者都屬有效驅蚊方法,皆通過加熱釋出除蟲菊酯,並飄浮在空氣中,是肉眼看不見的微粒。但蚊香只能起驅趕作用,因為除蟲菊酯濃度未必足以殺蚊。使用蚊香時應先關閉門窗,避免對流空氣吹散驅蚊成分,然後離開房間。若有過敏反應人士應小心使用。另外,雖然蚊香標榜天然安全,但不建議全日點燃,使用時亦應遠離可燃物。

傳統蚊香(資料圖片)

‧滅蚊器

坊間滅蚊器通常以光源誘捕,部分亦會釋放二氧化碳或熱力吸引蚊子靠近,再利用氣流把蚊吸入捕殺。但蚊子主要受氣味、體溫或二氧化碳吸引,對光線反應不及飛蛾和蒼蠅,所以以光源誘捕效果較差。若滅蚊器附近有孕婦或小孩,由於人類體味比滅蚊器吸引,滅蚊器成功率也會減低。

‧清理積水

蚊子在水中產卵,所以有效防治方法是經常清理積水,例如花盆、廁所和窗邊積水,保持環境乾燥通風。

2.蠅

剷走渠位潺漬 盆栽噴殺蟲劑

‧門窗紗網

門窗裝上紗網(對付家蠅,可用網眼不大於6毫米及強度不少於32標準線規的鍍鋅金屬網)、百葉膠布等裝置,防止蠅飛進室內。

‧毛蠓殺蟲劑

盆栽濕泥是毛蠓滋生地之一。若發現毛蠓出沒,可向盆栽泥土噴灑水溶性或園藝用殺蟲劑,通常使用純天然或合成除蟲菊酯(如氯氰菊酯)這類容易於土壤及植物分解的成分,防止牠們在泥土上歇息及繁殖。

盆栽濕泥是毛蠓滋生地之一。若發現毛蠓出沒,可向盆栽泥土噴灑水溶性或園藝用殺蟲劑。(楊柏賢攝)

‧清理垃圾和排水口

保持環境清潔,避免堆積垃圾,清除牠們的滋生地。定期清理排水系統,例如U形渠及廁所去水位。毛蠓通常會在渠管內的有機物質、廢料、潺漬中產卵,直接倒入沸水未必能將蟲卵冲走或殺死。正確做法是:

→剷走明渠的潺漬

→購買含天然酵素的洗衣機清潔劑或通渠劑,可分解渠中廢料及潺漬,清除蟲卵及毛蠓產卵場所

3. 蟑螂

殺蟲劑宜選水性 凝膠餌劑夠鮮味

‧殺蟲劑

即時殺死蟑螂的武器。市面上殺蟲劑多分為水性和油性,建議選擇水性、含「合成除蟲菊酯」成分(例如氯菊酯)。

油性殺蟲劑大多用液化石油氣(liquefied petroleum gas,LPG)為推進劑,以讓氣罐內殺蟲藥持續或霧化噴出;LPG屬易燃物質,一旦接觸火源會迅速燃燒。如向電源位置噴射過量含LPG殺蟲劑,亦可能因電線接觸到液體而短路,發生爆炸。

‧蟑螂屋

用誘餌吸引蟑螂,再以黏膠捕捉牠們。惟蟑螂屋有一定體積,擺位未夠靈活,難以放進刁鑽縫隙中;誘餌氣味會隨時間減退,未必及得上其他氣味吸引。

‧凝膠餌劑

新興的凝膠餌劑是含毒藥成分的藥餌,可以靈活唧在蟑螂出沒位置,需要時才從樽內唧出,保持藥餌「鮮味」。蟑螂進食後不會即時死亡,屍身停留在巢穴或其出沒路線。由於蟑螂是雜食性昆蟲,有食同類屍體和排泄物習性,中毒蟑螂屍體進而成為「藥餌」,產生連鎖作用,造成群體死亡,通常1星期內可有效減少或消滅蟑螂。

凝膠餌劑(楊柏賢攝)

‧清潔廚房

蟑螂嗅覺靈敏,容易受食物氣味吸引。廚房牆身及抽油煙機油漬容易吸引蟑螂,需要定期清潔廚房及清倒垃圾,減少異味。另外,記得定時在去位水注水,防止蟑螂經由渠道入屋。

4. 牀虱

80℃蒸氣殺虱 滅虱粉小心致癢

‧蒸氣噴射

使用能噴出高溫蒸氣的清洗機,以約80℃蒸氣消滅牀墊、被褥、窗簾、各種家具等表面及細縫裏的牀虱和蟲卵。

‧滅虱粉

用天然矽藻土製成的粉劑,如DE粉(矽藻土),放於牀虱經常出沒地方。矽藻土吸水性強,能磨損牀虱皮膚,令牠們脫水而死。注意,人類接觸有可能引致皮膚痕癢。

‧殘留性殺蟲液劑

使用含合成除蟲菊酯(如丙烯菊酯、氯菊酯)的殺蟲劑,一般較穩定及擁有較長的殘留作用。於牆壁、衣櫃、地板、門框、梳化等隱蔽處及縫隙,噴灑或注入安全、低氣味及具殘留性的殺蟲液劑,有效滲透到牀虱藏身處。

.吸塵機

用吸塵機吸走牀虱,但宜先在收集袋中加添殺蟲劑,確保吸入的牀虱中毒死亡。

用吸塵機吸走牀虱(圖),但宜先在收集袋中加添殺蟲劑,確保吸入的牀虱中毒死亡。(資料圖片)

.定期檢查及清洗

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定期檢查及清洗家具,勤洗被褥和衣物,保持家居環境乾爽,填補牆壁及家具的隙縫。若牀鋪、被褥等已被污染,可用80℃熱水浸泡及徹底清洗,再放到太陽底下暴曬。


拆解謬誤:錯用煙霧彈 蟲虱恐擴散

(梁:滅蟲專家梁廣源)

梁廣源–香港蟲害控制從業員協會會長(資料圖片)

‧黃蜂、飛蛾入屋必須盡快殺死?

梁:香港雖是石屎森林,但家居偶然也會遇上蜂、蛾等入侵,甚至曾有大如手掌的巨型大燕蛾飛入屋。牠們並非害蟲,毋須撲殺;胡亂攻擊,黃蜂反可能因而襲擊人類,飛蛾拍翼時亦可能釋出令人類過敏的粉末。最有效驅趕方法是打開窗戶,以風扇或電風筒的風力,把牠們驅出窗外。

‧殺蟲劑噴蟑螂要噴到死?

梁:蟑螂由中毒至死亡會經歷一串流程,首先出現興奮狀態,繼而抽搐反肚,身體麻痹至無法移動,最終死亡。如果觀察到蟑螂出現興奮狀態,動作反應較正常快,代表牠已出現中毒反應,毋須再補噴殺蟲水,靜待牠走完最後一程便可。

‧天然驅蚊精油較安全?

梁:市面上有不少植物提煉精油,聲稱其氣味有驅蚊功效。惟不少產品都缺乏數據支持,而且用家如將精油注入器皿內使用,而又忘記清理,積水反而有可能變成蚊子產卵的地方。

‧煙霧除蟲彈可全方位殺死害蟲?

梁:煙霧除蟲彈聲稱通過煙霧,擴散至家居任何角落,將害蟲趕盡殺絕;但滅蟲效果不大,首先煙霧彈有空間限制,必須嚴格依從產品指示在適合的家居環境使用。其次是殺蟲藥粒子未必能滲透到家中每一個角落。以牀虱為例,如使用不當,有可能將牠們驅趕到其他房間,反令滅虱難度大增。


知多啲:得獎驅蚊柔順劑 港人發明

貼身驅蚊產品之中,有人嫌驅蚊水黏答答,驅蚊貼有效範圍又有限,可以考慮驅蚊衣物柔順劑。這款在2019年獲第47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銀獎的產品由香港人發明。柏橋生物科技公司香港銷售及市場總監潘燦民解釋,產品採用了孢子及導入兩種技術,將有效驅蚊成分氯菊酯及四氟苯菊酯存放於孢子內,再於洗衣時導入紡織品纖維內,可在30日內緩慢地將驅蚊成分釋放,對香港常見蚊種如按蚊、伊蚊及庫蚊等有效。驅蚊有效範圍約15至20cm,除衣物外,亦可應用於窗簾、牀單及被鋪上。不過,每次洗衣都要重新使用柔順劑,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MOSPRO蚊專家驅蚊衣物柔順劑(800ml)

MOSPRO蚊專家驅蚊衣物柔順劑(800ml)(網上圖片)

售價:$129

查詢:www.cypress-biotech.com


資料來源:《防治蟲鼠手冊》(食環署編寫)、香港蟲害控制從業員協會會長梁廣源、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林嘉雯

文:周群雄、植蔚卿、陳真紀

圖:楊柏賢、周群雄、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美術:謝偉豪

編輯:林曉慧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