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中醫》紀錄片全球首播:循路中醫藥出海脈絡 繪製中醫藥文化世界地圖

「四海中醫,療癒之道。」今年11月1日,大型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項目《四海中醫》將迎來其里程碑式的重要節點——經過整整一年的深度調研、全球拍攝、多線採訪和後期製作,紀錄片《四海中醫》第一季即將在鳳凰衛視全媒體平台正式與全球觀眾見面。

紀錄片以全球視角為敘事主軸,攝製組跟隨由鳳凰衛視主持人、特邀主持人及特邀嘉賓組成的探訪團,循著中醫藥文化海內外傳播的足跡,前往亞洲、歐洲、美洲等地區,採取深入淺出的方式、行走紀實的風格,訪問扎根各地的傳統醫學踐行者,體驗跨越時空和文明的融合共振,擷取令人動容的個體故事,潛心製作12集紀錄片,描繪出一幅中醫藥文化在海內外落地生根、開枝散葉,與當地文化和合共生、欣欣向榮的圖景。

《四海中醫》由鳳凰衛視與東阿阿膠聯合出品,戰略合作方廣藥白雲山鼎力支持。作為由海外最大的華語國際媒體發起的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項目,《四海中醫》採用「紀錄片+新媒體傳播+國際盛典」三位一體的架構,多維度展現中醫藥為全人類健康和文明作出的探索及貢獻。

從出海「橋頭堡」港澳台地區到亞馬遜雨林深處 踏遍四海 繪製中醫藥文化世界地圖

紀錄片《四海中醫》按拍攝地設置不同主題。從中醫藥文化出海的「橋頭堡」港澳台地區出發,下南洋、走絲綢之路、訪歐洲文明中心,前往距離中國最遙遠的拉丁美洲、深入亞馬遜雨林。其間,還深入日本,看古老的經典如何轉化為精準的標準化製劑;前往美國,聆聽「硅谷效率」如何為千年智慧尋找一個指數級增長的未來。

11月1日首播,將連續播出第一集港澳篇《都市杏林江湖》、第二集台灣篇《光陰的味道》。港澳台地區是中華文化圈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的故事也將從這裡講起。攝製組在現代都市叢林中,發現大隱於市的老醫館;循著古樸的藥香,嗅到潮頭湧動的前沿趨勢;看到中醫藥文化融入中華血脈,傳承百年生生不息。在煙火日常中,中醫藥文化融入生活方式,既有對傳統精髓的堅守傳承,又有敢為人先的多元創新。中醫藥文化薪火相傳的來時路,也隱藏著走向未來的密碼。

11月8日播出馬來西亞篇《南洋有新篇》、印度尼西亞篇《赤道嘗百草》。循著華人下南洋的腳步,中華文化圈的影響力拓展到東南亞,這裡也最早受到中醫藥文化的浸染。看中醫藥與當地資源稟賦、風土人情、生活方式相融合,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隨著Z世代的接班迭代,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中醫藥自身完備的理論體系也深刻影響著當地傳統醫藥的現代化發展。中醫藥文化在這裡既有傳承,又有本地化,也因為民眾的接受度較高,給健康產業發展帶來新的可能。

11月15日第三周,將播出伊朗篇《絲路尋寶》、意大利篇《伴你優雅老去》。從長安到羅馬,一條古絲綢之路連接起遙遙萬里的商貿及文化交流,中醫藥也是沿線國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內容,伴隨早期的商貿活動一路落地生根,開枝散葉,以不同形態成為沿線民眾共享共建的衛生資源。越過波斯帝國的餘輝,窺見絲路上東西方醫學交流的見證;在昔日羅馬帝國的土地上,看到東方的健康智慧被西方借鑑,並共同表達出對生命終極關懷的關切。

11月22日第四周,播出法國篇《尋香記》、英國篇《療癒魔法》。中醫西傳、西醫東漸並非簡單的技術流動,而是兩大文明體系關於生命認知的互鑒。攝製組來到歐洲文明的代表性國家法國和英國,從草藥應用到針灸療法,在歐洲文明的中心點,在尋找生命療癒之道的過程中,見證東西文明兩條河流交匯奔湧,共同匯入人類健康的海洋。

11月29日第五周,播出日本篇《漢方新次元》、美國篇《遇見科技》。見證中醫藥的種子在不同的土壤裡落地生根,長成截然不同的模樣。中醫藥這棵繁茂的大樹,不斷從新的土壤中汲取養分,開枝散葉。

12月6日「收官之夜」,播出墨西哥篇《文明的共振》、巴西篇《熱帶雨林大藥房》。在距離中國最遙遠的拉丁美洲,中醫藥遇到的不是陌生的土地,而是似曾相識的靈魂。同樣厚植於古老深邃的文明,在世界傳統醫藥的譜系中,中國與墨西哥、巴西曾各自發光,對於生命和健康的理解在相遇的那一刻產生了深深的共振。跟隨《四海中醫》的腳步,在瑪雅金字塔之巔體驗天人合一的靈魂震顫,在亞馬遜熱帶雨林深處感受神農嘗百草的時空穿越。

遙遠的迴響中,有一條通向未來的療癒之路。踏遍四海,一部紀錄片繪製穿越古今與未來的中醫藥文化「四維世界地圖」。

海內外專家顧問團、多元化嘉賓陣容、資深主持人 共築紀錄片內核 成就深度、廣度、溫度

嘉賓陣容方面,《四海中醫》呈現出鮮明的「多元」特色,同時又緊扣「中醫藥文化」這一主線。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榮休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本草綱目》研究所創所所長趙中振教授作為特邀嘉賓參與了港澳地區、伊朗、巴西站的拍攝,不論是在太平山上「識草藥」、在百年老藥舖「品四大香」,還是在伊朗荒漠中尋獲千年良藥阿魏,在亞馬遜雨林學習當地土著的「螞蟻防蚊法」,他都能從中醫藥的維度深入淺出地分享背後的知識和不為人知的故事。

主持人梁冬也是正安中醫創始人,這次在《四海中醫》日本篇和美國篇當中擔任特邀主持人。過去二十多年間,梁冬以傳承中醫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為使命,致力於傳播及推廣中醫藥文化,也因此與《四海中醫》一拍即合。

其他參與紀錄片拍攝的特邀嘉賓還有植物學家史軍、中藥學博士千里光Eric(美國)、中醫藥在讀博士趙威,也有中醫“無名”(德國)、旅遊博主「谷大白話」(中醫英語專業背景)等網絡達人。這其中,有兩位外籍嘉賓都與中醫藥有著深厚的淵源。千里光Eric(美國)是香港浸會大學中藥學博士、美國註冊針灸師,同時也是趙中振教授的學生。另一位來自德國的“無名”,是河南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學習中醫10年,同時也是中醫藥文化的國際傳播者。

他們集專業知識、個人魅力、社交媒體影響力為節目注入不同形式的表達,助力中醫藥文化突破垂直圈層,觸達更廣泛的大眾群體。

同時,項目還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11位專家顧問,涵蓋中醫藥專家學者、行業標準研究與制定者、歷史文化領域專家以及資深從業者等。由他們全程提供理論支撐與專業解讀,確保內容的科學性與權威性。鳳凰衛視主持人黃橙子、田川、萬俊、田桐、楊舒與特邀嘉賓一起實地尋訪,串起四海旅途。

鏡頭內外的所有參與者,共同築起這部紀錄片的內核,實現「專業底蘊、多元視角、全方位挖掘、豐富化表達」。

紀錄片邀請資深音樂人鮑比達創作主題曲,使用包括箜篌、長笛、琵琶、古琴在內的多種中國傳統樂器,融入來自亞洲、歐洲和美洲的多種特色樂器,代表著第一季到達的國家和地區,也傳遞出中醫藥文化與其他文化交融、對話的意象。

重溫四海中醫旅途 採擷「中醫藥大發現」 新媒體策劃讓紀錄片不止記錄 更在「激活」

《四海中醫》項目自2024年11月6日正式啟動後,新媒體傳播即同步開啟。紀錄片拍攝過程中,新媒體花絮通過網絡平台持續發佈,吸引世界各地網友與拍攝團隊「雲同行」,共走四海中醫路。

紀錄片首播前夕,新媒體特別策劃《我的四海中醫旅途》回訪嘉賓、主持人,講述旅途中最難忘的人和事、分享更多見聞及感悟。嘉賓無名表示,以前很多人以為外國人不學中醫,但這趟旅途會讓人發現,實際上外國人學中醫熱遠超大家的想像。

採訪中,趙中振教授特意帶來他在伊朗荒漠中尋獲的「寶貝」——阿魏。趙教授透露,這株阿魏標本被他帶回國後,多個博物館“搶著”要收藏。為採訪拍攝,他特地從博物館借出來,以便能更生動完整地向觀眾講述這株阿魏背後的故事。

系列網絡直播將在紀錄片《四海中醫》播出期間與網友見面,各站點的嘉賓、主持人線上/線下重聚,揭秘紀錄片內外不為人知的趣事。

11月1日起,《四海中醫》第一季將在鳳凰衛視中文台、歐洲台、美洲台、香港台(粵語版)播出,兩集連播。鳳凰網、鳳凰秀及鳳凰衛視海內外社交媒體帳號同步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