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世界心臟日】小心偷襲

數月前藝人張晉外遊時心臟病發,需要緊急返港接受「通波仔」手術;月中亦有市民練習扒龍舟時突然暈倒,送院搶救後不治。心臟科專科王泰鴻醫生表示,猝死與心臟病有莫大關係 。其中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的病人往往在毫無預警之下,由發病至失去寶貴性命,在短短一小時內發生。心源性猝死多數由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所引致。因此,定期進行心血管檢查非常重要,是預防急性心肌梗塞的關鍵。

據衞生署統計,心臟病是香港男士的三大頭號殺手之一,在2023年本港有7,258 名市民登記死亡個案是死於心臟病。死於心臟病的市民中,約有56%是死於冠心病。

斑塊導致心血管收窄

王醫生指,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一種,許多病人正值壯年,外表看來非常健康,卻突然猝死,其實早已罹患心臟病而不自知。王醫生解釋:「這類病人本身的心臟血管存在斑塊,令血管出現一定程度收窄。血管斑塊需要長時間,可能是成年後大約20年才開始形成。然而,當這些血管斑塊表面出現破裂(稱為不穩定斑塊)時,血液裏的凝血蛋白、血小板和白血球會黏附於血管內腔表皮破裂位置發揮止血和修補作用,反而會令心臟血管內出現血栓,血栓一般可以在30分鐘形成,令心血管突然出現嚴重收窄或完全閉塞,引致『急性心肌梗塞』。」出現「不穩定斑塊」的原因,其實與炎症有關,吸煙、「三高」控制不理想、情緒起伏、呼吸道感染都可以令心血管斑塊破裂。

「不穩定斑塊」可以令心臟血管在短時間內出現嚴重收窄或完全閉塞,導致急性心肌梗塞。
心臟科專科王泰鴻醫生表示,急性心肌梗塞無任何病徵,男士在45歲、女士可於50歲後應接受「心血管電腦掃描造影」,檢查心血管健康。

心跳過速 失泵血功能

王醫生續指,心肌梗塞並非即時致死原因,其中一個最危險的併發症是「惡性心律不正(Tachyarrhythmias),「正常靜止心跳為每分鐘60至100下;而心肌梗塞時令心臟肌肉缺血,出現『惡性心室性心律不正』,最常見的是『心室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和『心室性心搏過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病人心跳一下子暴跳至每分鐘200至300下。當心臟跳得太快,令心臟不能有效地泵出血液給身體重要器官,病人會即時暈倒,無心跳血壓、呼吸。這種情況就是『心跳停頓』(Cardiac Arrest),短時間內沒任何施救就會心源性猝死。若在『心跳停頓』的瞬間,途人能夠即時利用心肺復甦法(CPR)和利用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進行急救,病人將有機會從鬼門關拯救出來。」

「心血管電腦掃描造影」能夠清晰顯示心血管狀況,箭咀指示的血管已收窄七至八成。

心血管電腦掃描造影檢查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無分男女、年齡、許多病人完全沒有病徵,一旦病發便猝死,主要是因為從未接受心血管檢查。王醫生強調:「心臟健康是要透過檢查證實,而不是靠感覺出來的。要預防急性心肌梗塞,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外,亦需要及時檢查心血管健康。」現時最有效檢查,有「心血管電腦掃描造影檢查」(CT Coronary Angiogram),這檢查能夠清楚顯示心血管有否出現斑塊、收窄和閉塞,如心血管收窄達七成以上,心臟專科醫生會建議病人接受「通波仔」手術。王醫生建議,男士在45歲、女士可於50歲開始接受心血管電腦掃描造影檢查,患有「三高」及吸煙人士亦應提早接受檢查。

慎防「三高」 嚴控膽固醇

心臟病與「三高」也有密切關係,如果病人確診冠心病,在「三高」各指數上都要有更嚴格的標準,血壓應控制在130 / 80mmHg以下;空腹血糖值5.5 mmol / L以下。王醫生表示:「病人最需要特別留意的是膽固醇,因為它是最易診斷、治療,卻又是病人最容易忽略的地方。許多人誤解自己體型瘦削,便不會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超標。其實性別、年齡、運動量和飲食清談與否 ,與膽固醇沒有太大關係。」一般人(無冠心病和糖尿病)應控制壞膽固醇於3.0 mmol / L以下;糖尿病患者應控制壞膽固醇於2.6mmol / L以下;冠心病患者,更加要嚴控壞膽固醇於1.8 mmol / L以下。


學習CPR及AED急救

急性心肌梗塞病發時,患者的生命已進入倒數階段,極需要途人施以援手。自2016年起,王醫生率領香港東北扶輪社,並攜手聖約翰救傷機構合作推行「心肺復甦法及去顫法教育計劃」,積極教導市民學習心肺復甦法(CPR)及使用自動體外去顫儀器(AED)。王醫生說:「作為一位心臟專科醫生,見盡病人因急性心肌梗塞而失去寶貴性命,許多更加是家庭支柱。若能挽救一個心臟病人,可能已經是拯救了整個家庭。無論是CPR或使用AED儀器,過程都相對簡單,若市民能及時為心跳停頓者急救,便有機會提升病人的存活率。」有興趣的市民可於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及香港紅十字會,報讀CPR及AED課程。

▲▼急性心肌梗塞病發初起的3至5分鐘是搶救黃金期,市民學習心肺復甦法(CPR)及使用自動體外去顫儀器(AED),有望提升病人存活率。(圖片由香港聖約翰救傷機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