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好去處丨灣仔「Play Lives 好玩日日」 展覽4大展區 重拾「玩的本能」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沒完沒了,大家日日悶在家中,似乎慢慢失卻了生活的樂趣。近日「設計光譜」便在灣仔茂蘿街7號舉辦了充滿玩味的「Play Lives 好玩日日」展覽,聚焦玩樂的重要,以及玩樂跟設計的關係。訪客除了可以一覽本地及國外玩具及玩樂設計外,還可以親身玩埋一份,讓日日都變得好玩!
玩,到底有多重要?「玩是天生的本能,小朋友生下來就懂得玩。」策展人之一Milk Design創辦人及設計總監利志榮說。玩樂是人的天性,但隨着年紀漸長,忙於讀書和工作的我們卻漸漸忘了去玩、去享受玩的樂趣。他最近聯合策展了「Play Lives好玩日日」展覽,旨在讓人重拾「玩的本能」,了解玩樂與設計的關係。「玩樂和設計,都是透過理解我們身邊的環境,然後去塑造、改變它。」
本次展覽分為4個展區,由淺入深地帶訪客進入玩樂的世界。甫進場迎接大家的「玩樂開始」,放了8件大型玩樂裝置,訪客可以和朋友協力合作,把方塊層層疊上去;又或用扇子和乒乓球來個競技賽,鬥快把桌子上的乒乓球扇到對面去。大家亦可用一條紙上的紅線和畫筆發揮無限創意,把它變成《小王子》裏吞下大象的蛇、或是一個哈哈笑。
這些簡單遊戲背後原來蘊藏深意。另一策展人PolyPlay Lab 創辦人Rémi Leclerc解釋,這8個遊戲可以連結至人出生成長的不同階段:「嬰兒的成長過程中,發展出組合、操縱、想像等能力後,可以發揮創意(creative play);在認知(cognitive play) 和社交(social play)過程中,你可以和其他人接觸,分工合作;最後則進入競技階段(competitive play)。」
一場遊戲熱身後,下個展區是「玩中作樂」,訪客可飽覽不同的玩樂設計,當中以戰後和回歸後的香港本地設計為主。「影像遊樂」部分恍如一個街邊報紙檔,展示從以前到現在的紙本娛樂,例如《老夫子》、《從前,有個香港》等,不但為人們提供娛樂趣味,還把當時社會周邊環境記錄了下來。近年有本地玩具設計師把經典娛樂影像改造,加入個人風格,例如Awesome Toy便把老夫子重新演繹,變成機械老夫子和小夫子。「物件遊樂」則佈置成一個玩具店擺設櫃,展出加入了機械和編碼等元素的玩具設計。
在「身體遊樂」部分,與「身體」相關的不同玩意走上catwalk台,包括型格figure、時尚漫畫等。利志榮簡單介紹了香港的figure發展史:「最早期香港的工廠為很多外國公司生產玩具,例如Barbie等。但這些工廠之後開始想做自己的產品和設計,覺得應該要有自己的文化,便在1980年代或更早的時候開始做李小龍的figure,於是李小龍便成為了這些figure的icon,之後還出現了黃飛鴻等,把中國文化放進玩具裏。然後玩具開始從模仿真人變成更abstract的作品,把設計和玩具放在一起,將它變成limited edition、或者一些可以用藝術形式表達的figure。再到了近期,則流行搪膠玩具。」
玩樂從實體轉移到虛擬空間
展覽內可找到珍貴的《13點》漫畫,自1960年代開始,這套漫畫啟蒙了不少女孩對於身體和時尚的概念。多年來,遊樂的「場地」亦不斷演變,在「空間遊樂」部分,展出了1960年代葵涌石籬曾出現的前衛遊樂場設計,而前幾年大熱的手機遊戲Pokémon Go,則是玩樂從實體空間轉移到虛擬空間的絕佳例子。
除了玩樂,「玩」本身也是嘗試和實驗的過程。「玩出個未來」展區展出具實驗性質的設計師作品,玩味濃之餘,亦藉着作品帶出對社會現象的反思,例如設計師區德誠的作品「看字」把漢字和城市的影像重新組合,塑造出一個個富有趣味的意象。「玩樂實驗室」展區中,訪客則可以發揮創意,動手做一件屬於自己的玩具。訪客從扭蛋機扭出3D打印出來的玩具配件後,與紙、繩索等物料配合,可以砌出風車等簡單玩物。
體驗3D打印製作玩具
負責這個玩樂項目的設計師許嘉敏表示:「很多人都常常玩平板電腦,小朋友已經開始不再走出戶外去探索。」結合策展人希望訪客能即場砌玩具的構思,這個項目讓訪客重拾動手玩樂的趣味;現場所見,不止小朋友,連大人也玩得不亦樂乎。工作台上還放了一部3D打印機,讓訪客可以一窺3D打印玩具的過程。另外,許嘉敏亦在展覽期間舉辦「玩具製作工作坊」,讓小朋友體驗3D打印和製作玩具的樂趣之餘,同時學到與3D打印和玩具製作的相關原理和應用。今日(31日)開始, 展覽會場的地下中庭亦會加設一個遊樂場,讓大人小孩們在看展覽前後能在戶外空間動動身體,玩埋一份。
「Play Lives 好玩日日」展覽
日期:即日至4月30日
時間:早上10:00至晚上7:00
地點:灣仔茂蘿街7號3樓
查詢:3793 8479
網址:https://www.designspectrum.hk/activities-programmes/
備註:玩具製作工作坊於4月4日下午4:30至5:30舉行(須預約報名,免費入場)
文:鄧捷
編輯:陳淑安
美術:謝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