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導賞團丨夜行龍虎山另一番體驗 尋找山林中兩棲爬行動物

【明報專訊】雖然快到中秋,但天氣依然熱到焫着,「唞暑中」的山系男女,有沒有想過在太陽下山後才出動,挑戰「夜行探索」?有生態導賞員指夜行就像走進另一個世界。黑漆漆,你以為什麼都看不到?拿起電筒,豎起耳朵,來一場夜行生物尋寶,用眼睛「捉精靈」!

行山時除了看花花草草,有沒有留意不同的小生物?香港地方細細,生物種類卻非常多樣。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項目主任、資深生態導賞員杜振南(Hugo)指:「日間行山會看日間出沒的生物,如蝴蝶、鳥類,晚上行山就是另一個世界,所以很多未試過夜行的人會覺得耳目一新,觀察到的東西截然不同。」夕陽西沉,不少晝伏夜出的兩棲及爬行類就會登場,有人聽到蟾蜍和蛇的大名已經怕怕,但其實牠們「聲色藝」俱全;也不要以為只有在外國的生態頻道上才看到箭豬和果子狸,如果你懂得竅門又有點運氣,在香港也能一睹牠們的風采。


切勿獨行 務必熟習路線帶齊裝備

受惠於香港山多平地少及亞熱帶的氣候,香港的原生蛙(包括蟾蜍)有23種,蛇更有逾50種,如跟面積比香港大200多倍的英國(只有4種原生蛙和3種原生蛇)相比,香港可謂兩棲及爬行類動物的觀賞天堂。然而牠們種類雖多,但要一睹真身也不容易,首先要「聽天由命」。

短腳角蟾——蛙類包括蟾蜍都會「唱情歌」求偶,每種叫聲都不同,短腳角蟾的叫聲有點像人的嘲笑聲,十分逗趣。(朱安妮攝)

一般來說,夜行的好季節是6至9月,Hugo教路,「夏天和雨季,氣溫比較適宜兩爬類出沒。青蛙、蛇等我們俗稱為冷血動物,正確來說是變溫動物,體溫會隨着外間環境的溫度變化,在較凍的天氣,牠們就會躲起來休息,只要不是太凍翻風的話,去到10月也有可能看到牠們」。

其次,因為兩爬大多晝伏夜出,我們也要投其所好。惟Hugo不鼓勵一個人夜行,因為難度比日間行山高;就算是一班人出動,也要很熟悉那條路線,最好早上已行過,也要有齊基本的行山裝備,如水、地圖、防滑鞋,加上電筒或頭燈。如果是新手,Hugo建議跟生態導賞團,較安全之餘,也較易找到小生物。

記者作為夜行新手,就跟Hugo夜行龍虎山碧珊徑,太陽下山後從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後山出發,往薄扶林方向前進,至薄扶林道遊樂場完結。路線近市區,十分方便之餘,又是一條平坦、少分岔路的石屎路,中間有幾個位可以退出。Hugo又指龍虎山較少野狗,相對較安全。但要注意碧珊徑全程沒有路燈,提醒即使有手電筒,也盡量走在行人路中央,因為兩邊可能有動物停歇,更不應走入草叢,免生危險。


壁虎涼亭生蛋 天敵白環蛇找上門

夜行動物行蹤飄忽,如果想好似玩手機遊戲一樣「捉精靈」,一定要金睛火眼,四周探索。例如碧珊徑有不少涼亭,就算未需要休息也別「直行直過」,因為隨時有動物在涼亭等你。

檐蛇大家可能見得多,但原來壁虎科是個大家庭,除了家中常見的截趾虎,野外可能還遇到中國壁虎、原尾蜥虎,甚至香港特有的香港半葉趾虎。Hugo指壁虎喜歡在檐樑下生蛋,希望避雨和避開天敵,然而天敵也不笨,會找上門。我們就在涼亭發現了白環蛇,是棕灰色有白色網紋的中型蛇,可生長至75厘米長。Hugo介紹:「名字雖是『白環』,但沒有一環環的斑紋,亦無毒,不像有毒的銀環蛇、金環蛇;白環蛇喜歡吃壁虎,所以會爬到壁虎出沒的地方。」


癩蛤蟆、溫室蟾 護土牆排水孔常客

夜行像是沒有寶藏地圖的尋寶之旅,Hugo提醒連窿窿罅罅也不要放過。碧珊徑其中一段有護土牆,細心留意牆上的排水孔,很大機會看見一大一小的常客在休息。「大常客」是俗稱癩蛤蟆的黑眶蟾蜍,屬中至大型的蟾蜍,可以大如手掌,眼後的黑色紋理就似戴了黑框眼鏡。Hugo指「牠們眼後有2個隆起像香腸的耳後腺,受驚時會分泌白色毒液,很多蛇吃了也要把牠吐出來。有文獻指,只有劇毒的眼鏡蛇、眼鏡王蛇和紅脖游蛇能吃到牠們」。

另一種小型常客是溫室蟾,「很小,不會大過一隻拇指,是從古巴來的外來物種,跟着盆栽、貿易、貨櫃等來到香港甚至全世界,曾經入選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因牠們競爭能力很強,會危害當地物種」。


「單親媽媽」鈎盲蛇 似足蚯蚓

細心看看溝渠、路邊的枯葉堆,如果看到一條十分細小的深棕色生物,不要以為必定是蚯蚓,牠可能是全港數量最多的蛇類——鈎盲蛇。Hugo指出,鈎盲蛇只有雌性,是孤雌繁殖,主要在泥土下生活,所以眼睛已退化,只感應到光暗看不見色彩,「下雨後較易找到牠們,否則可以揭開磚頭、大石,牠們會像蚯蚓一樣躲在下面」,雖然顏色或生活環境都與蚯蚓很相似,但鈎盲蛇的深棕色鱗片令牠看上去比蚯蚓光滑,而且尾部有尖端,有防禦之用。

鈎盲蛇——乍看像蚯蚓,其實是條蛇!鈎盲蛇只有10多厘米長,要找到牠們確實要考眼力。(朱安妮攝)

青竹蛇守株待兔 果子狸雙眼「發光」

看過溝渠,抬頭看看樹上,如果見到一雙反光的圓點,可能是果子狸的雙眼,牠們會在果樹上慵懶地吃果實;又可能是大名鼎鼎的青竹蛇,是香港最常見的毒蛇,但毒性不強,很少致命,牠們的頭部呈三角形,背部是鮮艷的青綠色,腹部則是黃色,在夜間出沒,會S形地掛在樹上守株待兔,捕獵雀鳥、鼠類等動物。無毒的翠青蛇經常被誤認是青竹蛇,Hugo指前者是日行的,全黑色的眼睛圓滾滾比較可愛,青竹蛇有垂直的瞳孔,像貓眼一樣,且尾部有一抹紅色。

果子狸——果子狸愛吃青果榕的果實,大家夜行時緊記抬頭觀察,有機會「野生捕獲」這張可愛臉龐。(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提供)
青竹蛇——青竹蛇會在樹上靜候獵物經過,迅速攻擊,名副其實「守株待兔」。(朱安妮攝)

未見箭豬 先聞其臊味

除了要一眼關七,也要耳聽八方,留意周圍的聲音,Hugo表示「聽見枯葉的聲音就最容易找到動物」。另外,不同蛙的叫聲不同,要一聽就分辨到不同品種,講求經驗之餘也要做足功課,Hugo稱網上有不少資源可以學習辨認品種(例如漁護署香港生物多樣性網頁:bit.ly/3z4cN9a)。黑暗中我們的視力減弱,聽覺正好彌補不足,例如可以試試憑聲音在漆黑中找出短腳角蟾,牠們的叫聲不是一般的呱呱聲,而是近似昆蟲和雀鳥的鳴叫,又有點像人的嘲笑聲,牠們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瀕危。

此外,嗅覺也大派用場。東亞豪豬(俗稱箭豬)也會在夜間出來覓食,受驚時會豎起後半身的硬棘毛嚇退敵人,所以如果在路上看見黑白色的硬棘毛,可能牠就在附近;東亞豪豬身上也會發出一種很臊的氣味,所以如果聞到一陣強烈味道,可能有豪豬近在咫尺。不過,記者當天只聞到其味,不見其真身,畢竟「捉精靈」也講運氣。

東亞豪豬——俗稱箭豬,但其實並不是豬,跟老鼠一樣是齧齒動物。受驚時會豎起並振動硬棘毛,甚至以棘毛攻擊敵人。(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提供)

眼看手勿動 忌摘野菇食用

雖然夜行要運用視、聽、嗅覺,但味覺和觸覺就千萬不要用。Hugo提醒郊野有很多野菇,即使顏色不鮮艷也可能含劇毒,所以不要胡亂採摘食用;看動物時也應眼看手勿動,除了有可能弄傷動物外,也有被咬危機。

註:截稿前,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舉辦的夜行導賞團已額滿,讀者可從網站(bit.ly/3AdyBAx)下載「龍虎山漫遊地圖」,並留意中心不定期舉辦的生態導賞活動


相關文章:一文睇清30個港九新界行山郊遊好去處 短途長途 任君選擇(2021年8月更新版)


文:李欣敏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