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藝術畢業展。年輕藝術家】疫下作品:繪畫傷口、修補墓碑、一箱泥土 思考家庭、情侶、人寵關係
【明報專訊】一到畢業展季節,又是時候「尋寶」發掘年輕藝術家。這星期中大藝術系及浸大視覺藝術院的本科畢業展同時舉行,共通點是學生因為疫情無法回校上課,所以大型作品較少;同時今年兩展的作品較內斂,浸大畢業展數件精彩作品皆以創傷為主題,中大畢業展則有不少作品描繪個人與家庭的情感壓抑,兩展中關於社會議題作品比例都較少。
浸大畢業展的118件作品,一如以往要花近3小時才看得完;對浸大畢業展的一個印象,是作品說明文字總是短短一句,而又情感非常豐富。從啟德校園2樓近九龍灣方向的通道開始看起,會看見徐嘉儀的《以無邪之軀至你面前》,藝術家用環氧樹脂做了7隻拱背小貓,似乎都在仰望站立的主人,說明文字是「我知道我不用說出口你也能聽見,因你能看見關於我的一切」。
疫情未完,特別是第五波疫情在年頭來襲,兩展的學生和導賞員都提及大家由於要視像上課,又無法回工作室做作品,所以大型作品比例較以往為少。同時記者亦覺得疫情讓學生留在家中,他們都傾向以家庭、情侶、寵物等為主題。
一箱泥土思考人寵關係
在中大畢業展亦有件關於動物的作品,是楊亦寧的《對不起 容我在這裡道別》,觀眾乍看只見一大塊啡色,其實是被圍封在透明玻璃箱中的泥土。問過藝術家才知道,原來她的小狗離世後,她認為入土為安,相比現今流行的寵物悼念方法如超度儀式等較自然,所以便以這件展品,表達自己對人與寵物關係的思考。
家庭關係是中大畢業展深刻的主題之一,余穎芯的《兩生永生,余生》,以作品表達與同為藝術系學生的雙胞胎姊妹的情感糾結,把一對對的東西燒成陶瓷。她的雙胞胎姊妹余穎茵的畢業作品《小心撕下》則在另一層,同樣是陶瓷作品,不過以生活物品為主,觀眾可嘗試連結兩人作品。
傷口釋出痛苦
而浸大畢業展亦可看見作品多以創傷和私密感受為主題。例如李鈺禧的《鱗屑》,藝術家在宣紙上以混合草藥、礦物顏料及廣告彩繪畫,他在說明文字中認為「人的皮膚像畫紙的質感,創造傷口是釋出痛苦的過程」,顏色予人血肉的想像卻又有溫暖的感覺;李易珊的《繫》,繪畫枯葉的葉脈,看得出是以水墨仔細地繪畫而成,能想像藝術家透過把專注力放在水墨與葉子上,可能是療癒的過程。
延伸閱讀:城市中的藝術綠洲|北角「油街實現」重新開幕 增戶外空間展示壁畫地圖 推10藝術項目免費入場【附短片】
為墓碑做墳墓
在眾多作品中,記者認為其中兩件較有衝擊力,不但有較強的議題討論,亦是用被遺棄的現成物再造而成。在中大畢業展有朱樂庭創作的《墓之墓》,一直對墓碑意象甚有興趣的她,有次在鑽石山墳場外,發現不少被丟棄的墓碑碎片。墓碑原是為了紀念先人而存在,所以墓碑被丟棄這件事就更弔詭。對她而言拾起墓碑,以白色水泥修補成新墓碑後再展示的過程,強調了墳墓如何被破壞,為墓碑做墳墓,是希望這些墓碑及其代表的人和歷史得以安息。
至於在浸大畢業展,則有馮可貝的作品《用白填空》,以多部手機或平板電腦裝置播放影像及音頻,乍看又是不明所以,了解過後才知藝術家前往小檔口尋找被丟棄的二手記憶卡,並復原內裏的照片,經處理及剪接製成視頻,叩問記憶中的空白。
本年中大藝術系本科畢業生作品展以「今晚再晚」為主題,同時在新亞書院誠明館,亦舉辦碩士畢業展及年度系展。當中可特別留意藝術家杜海銓的展覽《虛置》,他曾在部分畫廊辦過個展。浸大視覺藝術院本科畢業展的主題是「忒修斯之船」,年初有報道指浸大正考慮將電影學院、視覺藝術院及音樂系合併成新學院,據知政府亦隨時有可能收回視覺藝術院的啟德校園,亦即是現正舉辦畢業展的場地,「忒修斯之船」這個實驗正是討論,若船上的木頭被逐一替換,直至所有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這艘船是否還是原來的那艘船?
● 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本科畢業展2022
日期︰即日至6月18日
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7:00
地點︰香港浸會大學啟德校園(九龍觀塘道51號)
2022年度中大藝術系本科畢業生作品展
日期︰即日至6月26日(周四休館)
時間︰(周一至六)上午10:00至下午5:00;(周日)下午1:00至5:00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本部文物館展廳一
文:胡筱雯
美術:謝偉豪
編輯:陳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