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艙逃生分秒必爭!日航演示成最佳教材 把握「黃金90秒」 聽從指示勿帶行李
【明報專訊】日本航空公司一架客機上周二降落東京羽田機場,在跑道與一架海上保安廳定翼機相撞釀火災,機上379人全部成功撤離,只有少數人受傷,被喻為「教科書式的逃生」。韓國電影《緊急迫降》有句對白:「飛機又不是銀行,哪裏來的保全。」我們為這堪稱「完美」的逃生驚歎之餘,不妨翻開這本沉甸甸的教科書,一一拆解飛機發生意外的黃金逃生時間和應對緊急事故的措施,在發生意外時聽懂機組人員的「口訣」。
如何把握「黃金90秒」
不少有關羽田機場事故的報道標題都用上「黃金90秒」的字眼,來形容日航客機全員逃生的奇蹟。那90秒有幾「黃金」?為何是90秒?香港工程師學會航空分部副主席詹永年解釋,這是因為一架正常運作的飛機迫降(crash landing)後約2分鐘內會「flashover」(閃燃),也就是飛機起火,因燃燒所生的可燃氣體達燃點後與空氣混合,火勢會迅速擴大,故乘客須於少於2分鐘的時間內逃離。
一般而言,飛機完成設計後會製作幾架原型機(prototype)作適航測試以檢查質素,通過測試後才能量產,測試內容包括震動機翼,故意製造金屬疲勞,又或者屈曲機翼,看看它會否斷掉等,而「90秒測試」為其中一種緊急逃生測試。
志願者參與測試 摸黑疏散
詹永年說「90秒測試」根據飛機設計的載客上限,譬如空中巴士A330-900neo的最高載客量為440人,便要找440名志願者參與測試,讓他們在漆黑一片的機艙裏,模仿緊急情况下逃生,「他們不知道何時會下令疏散,也不知道哪一扇門會打開讓他們逃生」,當要疏散時,全機只會打開一半數量的逃生出口。除了乘客,測試中也會有人扮演空中服務員照着正常程序指示他們逃生,「不管這些人是否聽話也好,總之這個測試就是看機上所有人可否在90秒之內成功離開」。
羽田機場事故的涉事客機當然是通過「90秒測試」適航審定,才能量產使用,但在現實災難情况中,90秒內疏散飛機上所有人是否可行?詹永年不敢妄言:「是否真的可以90秒內全員成功走掉?我覺得不是。」
他另留意到涉事客機兩側各設4道門和逃生滑梯,即有8個逃生出口,今次事故只用了3道門和逃生滑梯,即比「90秒測試」打開一半逃生出口的數量還要少,也能成功疏散所有人。他觀看網上片段後分析,空中服務員評估了現場情况,發現機翼兩邊的引擎現火光,很大機會「漏火水」,故沒打開引擎前後的第二和第三道門,至於機翼右邊第四門也沒打開,或是引擎仍未關掉,空中服務員判斷有危險。他不禁感嘆道:「他們真的有將受過的訓練全都發揮出來。」
機組人員「背默」疏散程序
涉事客機機長是最後撤離的人,他滑下逃生滑梯,雙腳觸到地面時距離客機着陸已過了18分鐘。前機艙事務長Angeline說航空公司沒有規定機組人員一定要最後離開機艙,但以其經歷,「絕大部分空中服務員都非常有責任感,會確保乘客全部逃生後,自己再逃離飛機」。
空中服務員面對緊急情况須即時反應,及時疏散乘客,事前思考緊急情况下相關步驟和程序,才能確保意外發生時能迅速有序地行動。那麼應對緊急事故,空中服務員要接受怎樣的訓練和演習?Angeline說其中一項機組人員要進行的內部程序是silent review(在心中不斷重溫程序)。
飛機起飛和着陸前,空中服務員必須坐在指定位置,繫上安全帶,並對緊急演練進行silent review,內容包括但不限於:
1.防備姿勢/防備指令(brace position / brace commands)
防備姿勢(brace position )一般是將身軀向下彎曲並以雙手抱頭,可以減少二次衝擊。防備指令(brace commands)由機長透過廣播上發出「brace!brace!」指令或發出其他信號如連續6次閃爍安全帶標誌,表示飛機將在陸地或水上緊急迫降。聽到此命令後,機組人員將做好應對衝擊的準備,並向乘客喊出相關命令,保持防備姿勢,直到飛機完全停止。做防備姿勢時,要注意雙手抱頭時十指不能交叉,另孕婦不能向下彎腰,姿勢改為雙手交叉扶住前方椅背,頭向下。
2.喊叫命令(shouting commands)
陸上緊急疏散的喊叫命令跟海上緊急疏散的喊叫命令不同。在silent review時,每名空中服務員都要思考他們喊出的命令是什麼,並知道如何引導乘客。空中服務員會向乘客發出的疏散命令有「打開安全帶」、「留下所有東西」、「這邊走」、「跨越」、「跳躍和滑行」和「逃跑」等。
3.飛機艙門操作(aircraft door operation)
飛機型號種類多,各自的艙門操作都有不同。每家航空公司都有其在正常和緊急情况下開啟艙門的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SOP,標準作業程序)。空中服務員須審視緊急情况下開門的標準作業程序,並清楚自己正操作哪類型艙門、如何檢查機外環境和發起疏散,還有艙門的輔助把手位置等。
4.飛機疏散程序(aircraft evacuation procedures)
機組人員必須知道何時疏散,何時不疏散,並且必須確定在什麼情况下發起疏散(火災、煙霧、危及生命的情况、迫降、機組人員(flight crew)沒有反應)。每名機組人員都要清楚自己會收到什麼指令、身體健全乘客 (able-bodied passengers,ABP)和需要特殊幫助的乘客位置。
不同航空公司的silent review內容有異,「OLDABC」為其中一個縮寫口訣:
【O】Operation of exits(逃生出口的操作)
【L】Location of emergency equipment(緊急設備的位置)
【D】Drills(brace for impact)(防撞訓練)
【A】Able-bodied passengers and disabled passengers(身體健全的乘客和殘疾乘客)
【B】Brace position(防備姿勢)
【C】Commands(命令)
Angeline強調空中服務員受過重重訓練,發生災難時帶領乘客逃生,乘客必須跟足指引並完全配合,而空中服務員疏散乘客前要確定飛機已完全停定,並必須大聲叫出統一口號,即以英文及廣東話說出「Come this way」(來這邊,並配合手勢指示乘客)、「No exit」(沒有出口,即此門不會打開)、「Fire outside」(外面有火)的句子。
一眼關七 判斷緊急狀况
協助乘客逃生是機艙服務員的工作,但啟動疏散程序主要是機長職責。受訓機師Louis說每名機組人員各自有其崗位要跟從的SOP,並合作處理緊急情况,例如機長使用廣播通知「Evacuate」(疏散),空中服務員接收指令後便要按SOP執行。客艙人員主要利用PA(Public Announcement),「即打電話」,或者獲批准後進入駕駛艙跟機師溝通。根據SOP,空中服務員有責任匯報任何異常情况,若情况允許,機師亦會在緊急情况下簡介空中服務員「現正及將會發生什麼事,應怎樣協助」。
機師如何判斷飛機的安全狀態,並下達指令?Louis說可透過電子飛行儀器系統顯示的指標和警號(warning),例如引擎故障和燃油箱漏油,又或者透過五感,如目睹火光,嗅到煙味。若機師判斷情况會危害飛機任何人員的健康和生命,便下令疏散,「最緊要係安全,唔會博」。
不過Louis說只要緊急情况屬「catastrophic」(災難)級別,包括crash(飛機撞毀)、整架飛機明顯爆開,或者出現火災,空中服務員便不用等待駕駛艙指令,疏散乘客。據日本放送協會報道,羽田機場事故中,因客機後排的對講設備已經損壞,機尾的空中服務員無法聯絡駕駛艙,按指引自行決定打開緊急出口,疏散後排乘客。
相關閲讀:應對極端天氣|蘇拉黑雨過後 提升賑災技能、防災意識 學會自救
跟日本人學習危機意識
機組人員固然要保持冷靜和專業,乘客面對事故才會安心服從指示,但乘客的安全意識也是逃生的關鍵。網上流傳的日航客機逃生片段中,幾乎沒有人攜帶笨重行李逃難,而且人們互相幫助且有序地沿充氣救生滑梯離開。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伍淦鴻指涉事航班是內陸機,乘客應較多是日本人,從網上有關片段看到乘客冷靜逃生,也許跟日本人自小面對自然災難養成的觀念有關,「他們(日本人)比較常遇到天災如地震,危險意識或會高一點」。
回想起去年6月,國泰航空一架波音777客機急煞並折返登機閘口後,乘客被安排使用逃生滑梯離開飛機,11人受傷送院。有片段顯示乘客使用逃生滑梯時帶同行李,詹永年批評:「那根本是害人的,幸好那次(事故)不是真的有問題。」緊急情况下每一秒都非常重要,他說若是飛機起火,乘客攜帶行李會妨礙逃生進度,隨時害死人。他不禁讚歎日航客機逃生事件是飛機的設計 ,加上機組人員的專業訓練和乘客合作的「一個完美發揮」。以上內容,外行人未必全都看得懂,伍淦鴻便解答你我搭飛機都可能會有的迷思:
【迷思一】
問:為什麼飛機起飛和降落時燈光會變暗?為何不能遮蔽窗戶?
答:因為人的眼球會被光刺激,先把燈光弄暗可以讓乘客適應事故發生時會面對的漆黑環境,更清晰看到緊急指示燈,而且打開窗戶遮光板可看到機外情况,保持方向感,有利逃生。
【迷思二】
問:為什麼飛機起飛和降落時要收起桌子和調正座椅?
答:因為桌子和座椅霸佔空間,會阻礙逃生。
文˙ 姚超雯
{ 圖 } 法新社、資料圖片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朱建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