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實驗作品】裝置X歌劇X迷睡 觀眾可自由穿梭兩個空間 遊走「月球」迷睡發夢

【明報專訊】你是一個多夢的人嗎?夢境被視為欲望的投射,有時奇幻得不能相信是自己腦袋想出的,甚至懷疑是否靈魂出竅。相對枯燥日常,夢或是會嚇你一跳的創造力。No Discipline Limited將上演歌劇實驗作品《桑莉吟》,改編科幻小說始祖、17世紀著作Somnium為起點,並加入近未來的時空。有別一般劇場,表演同時在展覽廳及黑盒劇場舉行,讓觀眾自行游走。由光影、聲音至「造夢裝置」,團隊希望帶來一場「迷睡式」經驗。

創作團隊–Nerve(中)與創作團隊成員黃智銓(右)、簡僖進(左),作品《桑莉吟》觸碰到對「夢」和科學的想像,人類在地球以至太空找尋容身之處。(馮凱鍵攝)

改編科幻小說始祖作品

登月第一人走出人類一大步,時隔半世紀人類更可聽到黑洞的「聲音」,近年更有火星殖民之探索。由古至今,人對太空的理解隨時代改變,但其好奇依然。在17世紀,天文學家Johannes Kepler寫成著作Somnium。原著故事講述作者有天打瞌睡,迷迷糊糊進入奇幻故事。前半講述一對分隔兩地的母子,小男生成長期間接觸到很多天文知識,長大後回故鄉與母親重逢,她原來是個女巫,竟可召喚精靈,把他們帶到月亮參觀。著作下半則闡釋天文學發現,例如月球的軌迹等理論,與科學書無異。《桑莉吟》監製黎蘊賢表示:「Somnium的文體很有趣,它有豐富科學知識,但又有神秘主義色彩,是如此hybrid(混合)、含糊不清的作品,現時知識的領域反而要分到很專門及分明。」


兩場地同時表演 觀眾自由穿梭

「整本小說最關鍵一刻,是如何上月球,作者就交了給超自然,『解決』當時科技做不到的事情。」主領創作團隊的跨界藝術家Nerve說,編劇廖端麗改編拉丁文原著,今個版本更加入Somnium原著作者Kepler及一對香港父女(李文生、余林橞飾)的角色,讓話語拉至近未來,交錯時空。Nerve涉足實驗音樂、聲音藝術及劇場,曾不下一次試驗歌劇的不同呈現。《桑莉吟》特別之處在於,同時在香港兆基創意書院的展覽廳及多媒體劇場表演,沒有常見的座位安排,觀眾可自由穿梭兩個空間。觀眾對某空間有既定設想,打亂設定正正想開放體驗的方式,黎蘊賢說:「我一向喜歡用form(形式)去試講一些東西,這次也是很早期就有兩個場地的形式來引發創作。」


6台機械人游走播放歌劇片段

看展覽與劇場的經驗大不同,最明顯為時間及空間。看展覽,即使策展有所安排,通常只有一個大概的路線,沒法完美控制遊人如何走,幾時走。反之,劇場多數對時間及空間有精準控制,戲一秒一秒演下去,你也沒法重看。空間影響內容,創作團隊把故事、角色演出及場景打散處理,配合觀眾可以四處游走,讓他們主動找尋經驗的切入點。Nerve說:「傳統一部歌劇你會見到人物在布景前獻唱,《桑莉吟》的展場會呈現歌劇的音樂元素,但黑盒劇場就好像抽了歌劇的布景出來單獨處理。」

游走似乎是表演重要一環。創作團隊之一、多媒體藝術家黃智銓(Kenny)向來以電腦動力學裝置為創作媒介,因為疫情及社交距離限制,他對自動機械人更感興趣。除了家居用的吸塵機器人,現時不少商場亦引入消毒機器人,能自動偵測路面及障礙物。他透露,展覽廳一邊將會有6台自動機械人,分別播放預先製成的影像歌劇片段,行走不同路線,來來去去游走。Nerve表示:「不同的空間,你可自出自入,鍾意留幾耐,鍾意幾時走都得,行又得,坐又得,瞓就更好。」

「迷睡式」體驗–《桑莉吟》圍繞遊覽月球的故事,團隊受英國藝術家Brion Gysin的Dreamachine啟發,嘗試以聲音及裝置營造一場「迷睡式」體驗。(馮凱鍵攝)
新增角色–《桑莉吟》改編原著並新增一對香港父女的角色,為李文生(左)、余林橞(右)飾演。(受訪者提供)
啟發創作–Kenny曾受「造夢裝置」啟發創作作品10Hz(2011,圖),每次只供一名觀眾入座觀賞。(網上圖片)

想像產生娛樂 激發腦袋

Somnium在拉丁文是「夢」的意思,遊月亮就如一場夢的體驗,亦成為今個演出關鍵一環。細閱《桑莉吟》的資料介紹,發現團隊把作品定義為「裝置、歌劇、迷睡」,迷睡竟成了一個創作類型?表演竟然叫你睡?創作意念來自Nerve與Kenny對「造夢裝置」的興趣。1950年代,英國藝術家Brion Gysin研發一台名為Dreamachine的裝置。裝置有如走馬燈,中間有燈泡,旋轉時不斷閃爍。觀者需要閉上眼靠近「看」,讓光影穿透眼簾,在指定旋轉頻率下,腦內或會出現幻影,產生各種圖案或色彩。Kenny解釋,人處於各種狀態跟腦電波頻率息息相關,放鬆時、打坐時,α腦電波(Alpha Wave)最為活躍。腦電波亦可受到外來的頻率影響,包括音樂、閃爍的節奏亦會刺激產生某種腦電波,大概就是「造夢裝置」的原理。

「藝術家(Brion Gysin)當時想,如果當時『造夢裝置』可以大量生產,人其實不需要電視。」Kenny續道。人可以透過想像,自給自足地產生娛樂,可說是激發腦袋及感官構造,亦可能攪動甚至翻開潛意識。Kenny受此啟發,曾創作裝置作品10Hz(2011),每次只供一名觀眾入座觀賞。今次演出,在黑盒劇場一邊,創作團隊探索演變「造夢裝置」的可能,以場內聲音及光影效果,讓觀眾一同參與當中,卻可能發各異的「夢」。除了一向醉心電子音樂的Nerve將製作不同聲音層次,音響工作者及環境錄音師簡僖進亦會以在本港蒐集的田野錄音(field recording),一同營造一片半虛半實、觀眾也沉浸其中的聲境。團隊希望觀眾不止被動收聽收看,而是開放身體和心靈的漫遊,黎蘊賢說:「夢不止是個題目,亦是個體驗。在一個『迷吓迷吓』的情况下,可感受到什麼?」

作品取材自幾百年前天文學家想像到月亮一遊,再重回地面。現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太空移居可能很快不再是夢,我們或要改口問,「如果我有多張火箭票,你會不會跟我走」。作品進一步開放地域流動的種種議題,黎蘊賢說:「我們現在常常聽『去定唔去,走定唔走』,其實對整個地球亦如是,太空是不是我們的未來?」Nerve說:「地球玩爛咗,是否上了月球就可以呢?應該不是如此簡單,你上到去都可以玩爛個月球。」月球、地球永遠相對,人去彼方,就不在此方,藝術帶來朦朧的領域,至少讓思緒和想像飄蕩在之間。


《桑莉吟》

日期:10月8至10、13至15日

時間:晚上7:00至10:00(每場開放時間內可自由進出)

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多媒體劇場及展覽廳

門票:$150至$280

售票:www.popticket.hk/event/somnium

查詢:www.nodisciplinelimited.hk

註:演出有閃光效果,購票時先考慮身體狀况


文:小東

美術:張欲琪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