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B要備課? 備孕、產前檢查、母乳餵哺全方位準備 平安健康迎新生命
生BB對每對準爸媽來說,都是人生最重要的時刻之一。然而懷孕並非只有陀B、分娩、選購BB用品等過程,實際是一門需要準爸媽花心力及時間「備課」的學問!一切要從備孕開始,接着為產前檢查,再到產後母乳餵哺都要做足全方位準備……怎樣開始?香港中文大學醫院(下稱「中大醫院」)兩位分別來自婦產科及兒科的專科醫生強調,多一分準備,才能減少更多孕期、生產前後的擔憂和危險,真正平安地迎接健康新生命的到來。準備懷孕、正在懷孕,甚至擔心懷孕的婦女,「備課」開始!

生B:一切從備孕開始
準爸媽檢視健康狀况 贏在健康懷孕起跑線
懷孕前除了要計算「經濟條件」,還要準備什麼?中大醫院婦產科專科醫生譚永雄醫生強調,本港很少人關心「孕前篩查」,但實際上能夠做好懷孕前的準備,是「贏在起跑線」的關鍵。「所指的起跑線,並非對子女未來教育計劃的部署,而是準爸媽能夠把握在最佳的身體狀態下懷孕,提早設定最好的起跑線,有助降低潛在的懷孕和健康風險。」譚醫生表示,準爸媽在計劃生育前應先檢視自身健康,基本包括有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過肥或過瘦,甚至癌症家族史或其他病史等問題,以上都有可能增加懷孕的風險。他強調,近年女性初次懷孕的年齡不斷上升,以本港女性為例,首次懷孕的平均年齡接近33、34歲,亦不乏40、50歲或以上的「高齡」孕婦例子。「建議婦女在孕前進行相關的檢查,掌握有沒有缺鐵性貧血、地中海貧血及其他隱性遺傳病等的潛在風險,若沒及早發現和妥善管理,有可能對母胎健康帶來負面影響。」隨着醫療科技的發展,高齡女性有更多的生B選擇,包括人工受孕(IVF)或接受卵子捐贈等,相關技術雖已成熟,但不少人對輔助生育技術只是一知半解,因此有意選擇輔助生育的準爸媽可先「備課」,尤其是向醫生了解相關風險,才能作出最適合的懷孕選擇。
產前檢查不可或缺
及早評估掌握妊娠風險 制定孕期應對方案
產前檢查是確保母嬰健康的核心環節。譚醫生建議,當確定懷孕後,應盡早進行一系列標準的產前檢查,包括常規血液檢查及頸皮厚度等,並建議孕婦在6至8周安排早期超聲波檢查,以確定胎兒長度,推斷預產期,亦可排除宮外孕,若發現潛在問題,醫生會盡早為孕期制定適切的應對方案。他以「無創性胎兒染色體篩查」(NIPT)為例,可精確地檢測唐氏綜合症等風險;中大團隊研發的無創性產前檢測技術,可從孕婦血液有效得出胎兒的遺傳信息,檢測出是否有染色體異常。此外,不少孕婦均擔心患上妊娠毒血症(Pre-eclampsia)而導致早產,譚醫生建議孕婦篩查妊娠毒血症。「若結果顯示為高風險,便建議孕婦由懷孕12至36周服用低劑量的阿士匹靈,並定期檢查監測母胎健康狀况。若孕婦在胎兒未足月的時候確診妊娠毒血症,視乎母胎的情况,醫生一般希望盡量延後產期,以保障母胎安全。」譚醫生稱,隨着患慢性疾病愈趨普遍,加上愈來愈多高齡產婦,孕前和產前檢查更為重要。
母乳餵哺 勿一知半解
先學習、破誤解、用愛實踐 提前做好身心準備
中大醫院兒科專科醫生梁淑芳醫生強調,母乳餵哺是媽媽產後的身心挑戰。「雖然母乳餵哺是自然不過的事,本港亦有逾九成媽媽願意嘗試母乳餵哺,但為什麼不少人僅一個月便放棄呢?」梁醫生表示,選擇母乳餵哺的準媽媽最好在產前作好充足準備,才能夠充分享受餵哺的樂趣,並增加持續成功餵哺的機率。她建議準媽媽可於產前主動告知醫院其親身餵哺的意願,讓醫護人員能給予適時的協助,包括在母嬰狀况許可下及早有肌膚接觸,令BB能在出生後1小時內開始直接吸吮初乳。她強調,BB吸吮乳房有助刺激媽媽的泌乳機制,而且BB在媽媽懷中感到安穩和溫暖,可同時令媽媽的大腦分泌「愛的荷爾蒙」(催產素),令媽媽更感放鬆和愉悅。「以為奶水不足」是不少媽媽的常見誤解。梁醫生表示,媽媽應小心分析坊間的說法或迷思,產後首兩天奶量少實屬正常現象,而足月出生的BB在離開母體初期,體內所儲備的水分和營養都十分充足,因此不用因擔心初生BB吸收母乳不足,而過早轉用奶粉,此舉或反而導致媽媽的乳汁未能流通,出現「石頭胸」,甚或引致嬰兒「乳頭混淆」,不願再用力吸吮母乳,影響BB攝取母乳營養的機會。另一常見現象,是近年不少媽媽在產後十分倚賴陪月員或催乳師來解決奶水不足、塞奶等餵哺問題,但梁醫生強調,若媽媽因想增加奶量而過度飲用湯水,或過度按摩乳房,都未必合適,反而可能引發乳腺阻塞及乳腺炎等。「奶量多寡主要是由嬰兒吸吮需求而決定,故勿過於依賴上奶湯,以免弄巧反拙;至於塞奶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或因為上奶湯水太多致母乳太濃稠所致。」她建議若遇到餵哺困難或不適,應盡早向醫護人員或國際認證哺乳顧問求助。「曾有塞奶已一段時間的媽媽一直忍痛,後來經醫生檢查和以專業手法紓緩乳房脹痛後,便可以順利餵哺。」

家人支持+醫護支援 母嬰享受難忘親子旅程
母乳餵哺成功與否,關鍵之一是背後丈夫和家人的積極支持。「得到家人的共識,配合醫護的支援,是讓媽媽有更多時間和精力適應母乳餵哺的關鍵。」母乳餵哺過程並非簡單之事,過程中需要媽媽付出時間、精力和耐性,逐步學習和實踐。梁醫生期望每位媽媽都能在產前多認識母乳餵哺的重要性和技巧,及早做好身心準備,深信在母愛的驅使下,不難克服塞奶、乳頭破損等困難,讓母嬰都能享受這趟健康又難忘的親子旅程。

講者:
譚永雄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婦產科專科醫生
梁淑芳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兒科專科醫生
日期:2025年3月12日(星期三)
時間:晚上7:00-8:30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演講廳 (銅鑼灣高士威道66號)
報名網址:https://link.mingpao.com/8371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