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尋新質生產力論壇 推動「雙碳」目標與高質量發展
為響應國家高質量發展及「雙碳」戰略(碳達峰與碳中和),自由黨日前主辦「碳尋新質生產力——大灣區政產學研投用一體化綠色科技能源發展論壇(2025)」。此次論壇以「碳尋新質生產力」主題,擬透過整合「政、產、學、研、投、用」六方資源,構建高效協作生態,讓綠色科研成果加速向產業轉化,並以香港為國際窗口,向全球展示中國綠色發展的先進模式。

六方協作 共創綠色經濟新路徑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在論壇上致辭時表示,香港正從三大方向構建綠色科技生態圈,包括依托「創新及科技基金」等資源推動綠色科技前沿研發、通過「產學研1+計劃」、「低碳綠色科研基金」等政策支持科研成果轉化,以及發揮「一國兩制」優勢,成為大灣區至國家綠色科技和產品的國際化展示平台,助力前沿技術與金融資源對接全球市場。創科局將持續推動政產學研投一體化,助力香港建設國際綠色科技和綠色金融中心,為國家高質量發展與碳中和目標作出貢獻。
自由黨主席邵家輝表示,香港正處於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政府與商界應積極識變、應變、求變,開拓創科領域,加快融入國家發展步伐,配合國家早日實現「雙碳目標」及「高質量發展」。他建議政府在未來政策設計中,強化政界、產業界、學術界、研究機構、商界與應用端的協同合作,通過「政、產、學、研、投、用」一體化,創科成果可真正落地,推動產業升級、創造就業機會,並提升市民生活質素。

綠色科技創新案例減排成效顯著
論壇圍繞《國家「雙碳」戰略與大灣區綠色科技發展機遇》及《綠色能源》兩大議題展開深入討論。華南理工大學與商界合作的「相變儲能技術及應用實驗室」備受關注。華南理工大學二級教授、廣東省熱能高效儲存與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張正國表示,相變蓄能材料能有效調控環境溫度,提升工業與建築領域的能源效益,減少能源消耗,有助實現國家節能減排目標。
深圳技術大學與企業合作研發的「相變蓄能過程高效傳熱關鍵技術及配套自動化裝備」項目也取得顯著進展。深圳技術大學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深圳市人工智慧學會副理事長張文偉表示,該項目優化了能效轉換,未來將實現相變蓄能材料的自動化產線,推動技術產業化。他認為大學與企業在科研合作方面,因為大學教授、老師可組成團隊,加上科研設備,有利於短時間內達到一個高效成果。

慧源同創科技作使用餘熱案例 推進市場發展
慧源同創科技集團的「懷來縣『碳中和』數字農業產業示範基地」項目利用相變蓄能技術回收數據中心餘熱,為設施農業供能,實現超過百分之六十的系統節能率及「負碳排放」。主席葉仁傑表示,此項目實現「負碳排放」的效果,打破傳統能源「用即棄」的局限,為農業低碳轉型成功打造「化廢為寶、負碳推動綠色發展」範本。他希望以公司作為案例推動餘熱發展。由於很多企業考慮成本效益,要大量投資未必化算。由於公司有強大資金,以公司案例推進發展,能夠引起風氣。此外,他希望借助香港的國際金融優勢,探索碳交易及綠色債券等創新工具,推動大灣區低碳解決方案全球化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