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劇即將上演】中環鐵行里故事 以離散者角度出發 尋找香港街道「記憶鏈」
【明報專訊】中環街市對面有條「鐵行里」,小巷現時毫不起眼,但多年前曾有輪船公司在此,與附近幾條街形成小社區,舞台劇導演陳炳釗童年時便與家人住在這裏;多年後他接到一通電話,得知鐵行里納入「美化計劃」,令他聯想到離散的人如何尋找、保存對街道的記憶?
(註:因應政府防疫措施,本版介紹的活動時間以官方公布為準。)
鐵行里與租庇利街相連,位於中環街市與中環中心的附近。鐵行里的「行」字也有不同讀法,有人讀作「巷」,而陳炳釗與團隊決定在劇中讀作「hong2」。鐵行里曾經有間鐵行輪船公司的辦事處,是英國航運公司分行,當年該公司的航點包括上海、汕頭、廈門等,公司亦在中環設鐵行碼頭。想像內地的人乘船來港,又或香港的人乘船到外國讀書工作,就由輪船公司安排,可說鐵行里也是香港歷史的重要部分。
陳炳釗解釋此劇場作品斷斷續續醞釀了一段長時間,最早的時候是「想做一條街」,可能是虛構的,甚至存在於未來世界。他從一開始對街道的想像朦朦朧朧,到選定以鐵行里為主題,其中一個觸發點,是因為他在旅行時獲悉鐵行里被納入「美化計劃」,「對我來說這種巧合和連繫好得意,你在海外的時候,和香港有連繫……多數去旅行我就不太會想到香港」。
虛實交錯 以離散者角度出發
在創作中期,陳炳釗有想過以紀錄劇場形式,尋找並報告關於鐵行里的資料,後來認為自己的個性不太適合,亦考慮到要觀眾去掌握事實而有興趣和受感動,始終是困難的。最後作品加入虛構部分,回到「並非身在香港仍與香港有聯繫」這點上,即是「從一個離散者的角度,他對於街區的感情是如何的」?故事添加了「人去追尋歷史」這個層次,想像將來更多離散者,對香港的記憶如此模糊,是否還會想了解自己的父母與祖先,曾如何生活在香港這個地方。
其實陳炳釗也是透過資料追查小巷的前世今生,想像父母搬來時小巷的光景。團隊中,簡戍凝負責資料蒐集,往大學圖書館尋找舊報紙、舊檔案,訪問了建築系教師、中西區關注組、市建局前職員、民間歷史研究者和街坊等。小巷的資料難找,但簡戍凝從舊報章發現,鐵行輪船公司曾於1845年在香港一份報章落廣告,內容是英國的「瑪麗.伍德夫人」號8月時將在香港泊岸,會帶乘客到英國,票價又是幾多;亦有些舊報章報道了鐵行里的賭局、命案等。
延伸閱讀:留家抗疫。睇片自學|大自然粉彩寫生:藍天、白雲、遠山【附短片教學】
模擬歷史群組 跨世代交流
團隊會在舞台上呈現上述的原始資料,而且參考了不少YouTuber以網絡影片呈現歷史的方法,他們如何形象化地表現歷史脈絡講歷史故事?論述中如何帶有個人情感?團隊在蒐集歷史資料時,發現另外一個現象,簡戍凝說社交平台上有超過20個歷史討論群組,範圍由舊照片、歷史時空到每個區的歷史,「這些關注組是近年網絡上面公民社會的體現」,促進不同世代的人互相交流。劇作將虛構出尋找鐵行里歷史的群組,便呈現這些群組尋找歷史的面貌。
世界各地的離散者,仍可以網絡連繫在一起,在劇中一同尋找鐵行里的故事,或可說是一同尋根。即使一條「記憶鏈」有所斷裂,街道的故事沒有完整地記錄和傳承下去,人們仍能從蛛絲馬迹認識一條小巷,以至小巷與香港的關係。尋找過後,這條「記憶鏈」如何不被篡改和刪去?將來可能會用到元宇宙、區塊鏈等技術,在劇作中亦會有所觸及。
陳炳釗從宏觀的角度探尋真實的過去,從個人的角度想像未來離散者如何再追尋屬於離散者的過去,希望跳出「懷舊」的框架並可回應當下。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為2022年節目訂下「真實與想像」的主題,從真實中想像,原因之一,或許可以簡戍凝引用中大建築學院助理教授毛家謙的話總結:「留下這些記憶及生活經驗,能夠潤色人的城市生活……所以要製造想像。」
●《鐵行里》
日期及時間:5月14至16日、18至21日 晚上8:00,5月15、21、22日 下午3:00
地點: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自由空間大盒
票價:$380
音樂劇圍讀經典傳奇
【明報專訊】音樂劇《高加索傳奇》改編自著名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的經典作品《高加索灰闌記》,故事關於善良的古如莎,在戰火冒死救走女主人娜泰拉的嬰孩並養育他,後來娜泰拉卻為了權慾回來奪取親兒。演出採用圍讀形式,由謝裕鈴、彭思硯、梁景堯、伍卓輝主演,並由《一水南天》班底的張飛帆負責改編劇本及填詞,劉穎途負責作曲與編曲。
● 音樂劇《高加索傳奇》(圍讀)
日期及時間:5月27至29日晚上8:00
5月28至29日下午3:00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票價:$240或$180(善人區)、$220或$160(惡人區)
延伸閱讀:【2022 5月劇集推薦】5月Netflix、Disney+新劇上畫|紅丹心 終於上映!一文看清Netflix、Disney+劇集推薦 (持續更新)
文:胡筱雯
編輯:歐陽德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