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腎臟基金會免費借用腹膜透析機
逾3,000名末期腎衰竭患者受惠
末期腎衰竭在1970年代曾被視為絕症,因當時只有極少數患者獲政府資助接受洗腎治療。有鑑於此,香港腎臟基金會(基金會)於1979年成立,配合政府支援洗腎服務,致力讓更多末期腎衰竭患者獲得適切治療及支援。現時,醫院管理局為患者提供全面治療,但高昂的醫療費用仍是沉重負擔。為紓緩醫管局壓力及支援患者,基金會於1997年及2020年先後推行免費借用自動腹膜透析機及「共融互用」計劃,突破經濟障礙,讓更多患者享有優質且靈活的家居透析治療。兩個計劃迄今已累積支援逾3,000名末期腎衰竭患者,不僅顯著提升其生活質素,更為本港醫療系統注入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洗肚機價格高昂 患者難負擔
在香港,約有接近一半的末期腎衰竭患者需接受俗稱「洗肚」的腹膜透析治療,其中超過七成的患者選擇「手洗」,即連續性可攜帶腹膜透析,只有不足三成的患者選擇「機洗」,即家居自動腹膜透析。「手洗」每天需中斷生活進行三至四次換液程序,每星期更需要兩至三次,嚴重影響工作與日常作息。相比之下,「機洗」只需在夜間睡眠時進行,每日僅需一次,能大幅提升患者生活自由度。然而,洗肚機價格昂貴,成為許多患者難以跨越的門檻,無形中加重患者及其家人的身心負擔和經濟壓力。
免費借用自動腹膜透析機 與患者共渡經濟難關
為解決這困境,基金會於1997年推出免費借用自動腹膜透析機服務,為符合條件的末期腎衰竭患者提供切實支援。透過社工評估後,患者可無需負擔高昂設備費用,在家中安心進行自動腹膜透析,大幅提升治療便利性和生活質素。截至目前,基金會已免費借出自動腹膜透析機予超過3,000名患者,平均使用時間為三至四年,部分患者使用更長達10年;服務不僅有效紓緩患者及其家庭的經濟壓力,也助患者積極自我管理,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基金會期望計劃能為腎病患者帶來更全面的支援,同時緩和公立醫療資源緊張及負擔,推動腎臟健康的長遠發展。因獲得善心人士及醫療用品公司的鼎力支持,以及基金會持續籌款的努力,迄今已協助患者完成約300萬次透析治療及約1,300部自動腹膜透析機正在免費借用中。

腎科慈善機構及基金會主席雷兆輝醫生提及創立計劃的宗旨:「我們深信每位患者都應享有平等的治療權利。秉承此理念,香港腎臟基金會致力為腎病患者提供治療、服務及援助,幫助患者免於經濟憂慮,確保經濟困難不會成為他們接受適切治療的障礙。」
患者共享互助新模式 「共融互用」低月費推廣家居腹膜透析
雖免費借用透析機服務已能概括大部分患者,但仍有少部分患者未符合免費借用資格,如收入中上或較高、有一定經濟能力但仍難以負擔每月逾3,000元租機費用的患者。為積極應對這類患者的需求,基金會於2020年推出「共融互用」計劃,一項患者自給自足、互助共用的借用服務。患者只需每月支付1,750元,最長為期48個月,即可借用自動腹膜透析機;繳費完畢後,仍可免費繼續使用設備直至不需進行治療。所繳納的費用(即84,000元)將用於添置新機,惠及更多患者,實現設備的良性循環。計劃不僅大幅減輕患者及其家人的經濟壓力,紓解照顧者壓力,亦讓患者能在家中安睡時自動完成腹膜透析,增加日常生活自由度。
自「共融互用」計劃推行後,使用家居自動腹膜透析機的患者比例由21%升至27%,反映患者及其家庭對此治療方式認識及接受度持續提升。基金會預計,隨著計劃持續推廣與拓展,未來五年比例將有望增至40%。目前計劃已有超過400名患者參與,預計今年12月底基金將累計達2,000萬元。資金將用於添置更多腹膜透析機,進一步支援更多患者,充分體現患者自助互助、共享資源的精神。
洗腎中心設血液透析服務 靈活支援腎病患者
除提供免費借用自動腹膜透析機及「共融互用」計劃外,香港腎臟基金會轄下設有一間洗腎及一間患者服務中心,為患者提供血液透析服務,俗稱「洗血」。對於不適合接受腹膜透析(洗肚)的患者,「洗血」是重要替代方案,每周需兩至三次,每次需四至六小時。患者每年實際所需費用約為15萬至20萬元,但經基金會資助後,收費相宜合理,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基金會亦支援患者在家進行血液透析,自計劃開始至今,已累積有112名患者受惠,減少他們往返醫院的困難與不便,提升生活質素。
齊心預防腎病 邁向無憂健康人生
展望未來,香港腎臟基金會將一如既往推動預防腎病工作,透過全面的健康教育活動,推動腎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教導市民保持均衡飲食、管理體重以及增加運動,從而降低患上腎病的風險。與此同時,基金會將繼續陪伴末期腎衰竭患者,鼓勵他們主動與醫生商討,選擇最適合的透析治療方案,從而提升整體治療質量和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