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雙子座流星雨】高峰每小時約30粒流星 話你知最佳觀測時間 新手觀星必備兩法寶

太空館官網資料,今年的主要流星雨有7次,12月中這次雙子座流星雨是今年最後一次。陳俊霖指這次的雙子座流星雨將會是今年最容易觀測、最好看的流星雨,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月相」(即由地球上所觀看之月亮形態)。我們知道月亮本身不會發光,卻改變不了它很「亮眼」的事實。月亮反射的光會使瞳孔收縮,令眼睛的感光能力減弱,導致很多較暗的流星無法被我們眼睛觀測到,我們常聽到的「月明星稀」形容的就是這個情况。今年的雙子座流星雨時間接近新月(即月亮無光之月相),因而觀測時不會受月亮光線影響。

雙子座流星雨 —— 雙子座流星雨將會是今年最容易觀測的流星雨,預測在高峰期間,它的「天頂」每小時出現頻率(ZHR)可以高達150。圖片攝自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許浩強提供)

數量多、可觀測時間長

其他影響流星雨的可觀測因素,還包括流星的數目和它出現的時間。根據國際流星組織,2020雙子座流星雨預測在高峰期間,它的「天頂」每小時出現頻率(Zenithal Hourly Rate,ZHR)可以達到150,此乃流星雨位於仰角90度,在無光害、無遮擋情况下,每小時可以看見的流星頻率值,這是今年所有流星雨中最高的。但150這數字只能作參考,因實際觀察時未必有如此完美環境。另外,它的可觀測時間較長,根據香港太空館的資料,由即將來臨的周日(12月13日)晚上7時30分便可以開始觀測,直到14日的凌晨3時才到達香港的最佳觀賞時間。

兩名天文達人異口同聲表示,選擇觀星地點最重要的是要「夠暗」、光污染程度較低的地方。徐世亨提醒可以參考由香港大學光污染研究製作的香港夜空光度分佈圖,選擇光污染程度較低的區域;許浩強則表示西貢萬宜水庫、大澳、大美督、長洲都是熱門觀星地點。


觀星裝備:紅光電筒減光污染 觀星App引領初哥

徐世亨表示,觀星者一般會使用紅光電筒,代替一般白光電筒照明。紅光對於眼睛的刺激相對較低,使用紅光電筒照明可以減少觀星時的光污染,盡量保持較暗的環境有助自己觀星,同時也是對附近觀星者的基本尊重。

雙筒望遠鏡 —— 常用的雙筒望遠鏡放大倍率為 8(後)和 10(前),除了放大以外,雙筒鏡的集光功能有助觀測較暗星體。(唐可怡攝)
紅光電筒 —— 紅光比起白光,對於眼睛刺激較低,有利於觀星。(唐可怡攝)

用觀星筆小心阻礙附近攝友

另外,使用雷射筆、觀星筆時,請留意身邊有沒有人正在拍攝星空。由於一般拍攝星空都是需要長時間曝光,萬一雷射筆的光線被鏡頭「捕捉」到,整幅照片的構圖便被破壞。


新手借助星圖找位置

如果是新手觀星,建議準備星圖幫助判斷星體的位置。許浩強表示,傳統的旋轉星圖,有助了解星體的動線,還有什麼季節或時間會看到什麼星體,對於理解和學習天文知識,十分有用。

觀賞方位 鎖定西北方 —— 圖中標示的白線代表水平高度,天頂的意思是指離水平線90度的位置,圖片的角度為我們垂直往上望天空的畫面(愈靠近圖片下方的位置愈接近地平面)。圖主要標示的是在12月14號的凌晨3時(根據太空館預測最佳觀賞流星雨的時間),往西北邊觀測這次流星雨的輻射點將會到達離水平線約70多度的位置。市民可以看見流星從雙子座的位置向着四面八方散去,當天大家可以一起鎖定方位,欣賞這場流星雨最美的一刻!(明報製圖)

至於手機應用程式方面,資訊較多,包括西方星座、中式星座、能見度等,App中點擊星座或星體的名字更會出現相關的資訊,如星座小故事、星座的形成與命名、物理特性等。看着浩瀚的星空,一邊了解它們背後的一點一滴,一邊欣賞這宇宙的奧妙,令整個觀星體驗更加完整。大部分的這類觀星App,如太空館的「星夜行」,更提供實景模式與追蹤模式,只要把手機舉高就可以直接對應天上的星體,非常方便,容易操作,適合一般大眾;觀星初學者也可以考慮使用雙筒望遠鏡輔助觀星。除了這些,觀星者也可以準備竹蓆,方便躺下來觀看。另外,天氣愈來愈寒冷,入夜更甚,觀星者也應帶備足夠衣物、暖包,甚至睡袋,避免受寒生病。

觀星App ——「星夜行」觀星App資訊豐富,包括中西星座、星體位置,更有天文行事曆和太空館活動資訊,非常方便。(觀星App「星夜行」截圖)

12‧13晚上8點 安坐家中看直播

至於太空館一級助理館長陳俊霖表示,疫情期間,原則上不支持市民外出,所以不推介觀星地點。他指反正今次雙子座流星雨高峰期是平日時間,鼓勵因應疫情不希望外出的市民,收看由太空館舉辦的流星雨直播,到時將會有關於流星雨的簡單講解。

陳俊霖(受訪者提供)
徐世亨(受訪者提供)
許浩強(資料圖片)

太空館直播流星雨

日期:12月13日

時間:晚上 8:00 至 10:00

網址:www.youtube.com/hkspacem


文:唐可怡

編輯:王翠麗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