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電影新勢力|泰國動畫瞄準國際市場 學習歐美日技術 平衡國內外口味
【明報專訊】近年東南亞電影大放異彩,今屆康城影展就有馬來西亞和越南電影相繼獲獎,這股影壇新勢力不容小覷。「香港-東盟協會」本月舉辦首屆東盟電影節,精選14部東南亞電影,透過電影建立香港與東南亞文化交流的平台,於8月19日圓滿結束。電影發展局恰好推行首屆「亞洲文化交流電影製作資助計劃」,資助香港和亞洲電影人合作,包括劇情長片和劇情動畫長片,東南亞電影人會否也是香港影壇的新勢力?又或有可供本地業界借鏡的地方?
你有沒有看過文萊和老撾電影?剛過去的「東盟電影節2023」涵蓋多個東盟成員國的電影作品,14部上映的精選電影不乏曾在香港院線上映的電影,例如獲2010年康城影展金棕櫚獎的泰國電影《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愛情喜劇《去吧!女神兵團》,驚悚片《凶靈祭》和印尼文藝電影《娜娜的逝水年華》,題材多元化。
尋求國際資金 製作費翻倍
東盟電影節也帶東南亞電影人來港交流,柬埔寨電影《白樓》(2021)導演寧卡維和泰國動畫電影《暹羅訣:九神戰甲》(2018)導演Nat Yoswatananont均來港與香港觀衆見面。除了泰國近年的動畫電影,東盟電影節也帶來泰國早期手繪動畫電影《瑟撒剛歷險記》(1979),兩者相映成趣。泰國動畫從手繪走到3D製作,近年甚至在國際動畫界佔有一席位,「泰」犀利的氣勢到底從何而來?
Nat除了是《暹羅訣》的導演,還是其動畫工作室Igloo Studio的CEO兼創辦人。他前期與投資者商討製作資金時,已知道單憑泰國國內資金沒辦法製作大規模的動畫電影,從一開始就謀劃進軍國際市場及瞄準國際資金。接洽中介代理和國際發行商後,由起初只有約300萬美元(約2340萬港元)預算,至製作最後階段跳升至總共約600萬美元(約4680港元)預算,足足翻倍。從結果來看,《暹羅訣》在泰國本地首周票房勝過為港人熟悉的泰國電影《出貓特攻隊》(2017),甚至在逾25個國家或地區上映,包括中國大陸和台灣。成績斐然,全賴計劃周全。
新一代動畫平衡國內外口味
Nat坦言,一開始就思考國際市場最認識泰國的元素是什麼——隨即想起許多泰拳電影享譽國際,例如Tony Jaa主演的《拳霸》系列,同時間同類型電影漸趨氾濫,「所以我需要找另一個角度來說泰國故事」。《暹羅訣》講述虛構的拉瑪貼王國遭受夜叉族入侵,主角泰拳戰士奧特聯同女海盜小蘭、神秘夜叉瑪拉達及猴王瓦達踏上冒險旅程,拯救王國。在常見的泰拳題材上,結合常見的說故事方式——典型的英雄旅程,反倒造就新奇的動畫電影。對國際觀衆來說,泰國帶有異國風情的傳統只是點綴,終究仍然是國際觀衆容易理解的結構,「就像荷李活電影一般的結構,這是讓我們打入國際市場的重要元素」。
選取動作冒險類型,Nat指也考慮到平衡國際和泰國本地觀衆的口味,「例如電影《魔戒》、動畫《海賊王》,人們喜歡看不同個性的角色聚在一起,即使他們之間沒有化學作用,但為着最終目標,必須結伴同行」。泰國人也是看香港電影成長,尤其是武術電影,Nat說:「我讀很多古龍或金庸小說,從我讀的書或小時候在TVB看的電視劇集獲得很多啓發。」於是加了許多香港功夫電影的元素到他的動畫電影,「例如主角是善良又克制的好人,他需要走進秘洞拜師學藝,然後潛心苦練好一陣子,面對最終的挑戰」。
相關閲讀:【導演專訪。杜琪峯】開拓區域市場需先打穩陣腳 電影圈傳承:新導演欠缺機會 調度場面未達水平 「有好劇本好導演就會出現好演員」
刻意創作介乎歐亞之間的臉孔
雖然電影以泰拳和其他泰國信仰、傳統習俗為賣點,但為了讓國際觀眾容易入口,Nat還是落足苦功,他第一件事從藝術風格着手。由於大多數動作動畫電影都來自日本,西方風格的電影偏少,「所以如果我們做到的話,我們就是拓荒者之一,同時是很大挑戰,因為我們不是日本人」。另在角色設計上,女性主角小蘭是華裔臉孔,「因為在真實歷史上,百多年前的泰國,有大量的華人移民」。在發展階段,工作室也花費不少時間創作男主角奧特介乎歐亞之間的臉孔,Nat笑言當這個角色去到南美就像一個南美人,去到印度就會像一個印度人,「所以這樣展示到泰拳是屬於所有人」。
Thai Animation & Computer Graphics Association(TACGA)主席Kris Nalamlieng和委員會成員Onmadee Purapati亦有來港分享,Kris留意到「過去10年不算多泰國動畫電影出產,他們的題材都一樣,所有人都嘗試帶出泰國文化、傳統、民間習俗或神話」,泰國創作者都知道哪些題材令泰國動畫與別不同的元素,但如何將它們呈現給國際觀衆,絕對是創作者的難題。Igloo Studio CMO兼商業發展主管Tidarat Jattuwattana舉例,將會於今年10月新上映的泰國動畫電影HANUMAAN: The Mantra Warrior就以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為題。
Kris認為《暹羅訣》並非全然泰國元素的作品,「你需要有一些令其他國家的人感覺舒適的元素,某些泰國電影或許對於外國觀衆有點難懂」。他續解釋,第一代泰國動畫電影目標只是本地觀衆,而第二代如《暹羅訣》愈趨國際化,「就算這部電影看起來很泰國,其實故事內容或角色很泛亞洲(pan-Asia)」。與此同時《暹羅訣》並非史實,更多是想像,或許讓外國觀衆更容易明白。
動畫工作室學習歐美日技術
即使機關算盡,動畫本身要有質素才能打進國際市場,泰國動畫如何悄然冒起?泰國動畫工作室近年承包不少歐美或日本工作室的外判工作,Nat認為透過國際合作,除了學習其技術和新科技,還有動畫工作室的管理概念,可拓寬泰國動畫工作室跟國際客戶的聯繫。
機會不是從天而降,Kris舉例Bangkok International Digital Content Festival(曼谷國際數碼內容展)邀請海外買家來泰,如來自日本、韓國、美國、歐洲和俄羅斯等地,他們可以認識泰國本地動畫工作室之餘,更有助為泰國動畫界配對不少業務機會。他指,泰國工作室已經不再是最便宜的外判,但是更懂得回應客戶需要,為客戶度身訂做。
泰國政府資助創意經濟
Onmadee說,泰國的動畫工作室在今年6月便首次參與國際動畫界盛事——安錫國際動畫影展(Annecy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ilm Festival),「人們都對泰國工作室的質素很驚訝,這打開了泰國工作室與更多國家合作的一道門」。不過Kris表示,泰國動畫工作室仍在發展中,就算泰國現有約數十間動畫企業,但只有數間有過百名員工,最大也不過是約300人,始終不及中國或歐洲的規模,更遑論像日本工作室有500至1000名員工。
Kris認為泰國政府近年逐漸注重軟實力,不單開始資助動畫製作,甚至有意籌組像韓國文化內容振興院(KOCCA)的創意經濟機構;但同時泰國動畫業界也要拿出成績單,說服投資者和泰國政府繼續注資到動畫產業。
文:嚴嘉栢
美術:張欲琪
編輯:朱建勳
facebook @明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