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ca F11攝影博物館|情迷Leica 25年 前香港大學副校長蘇彰德打造民辦博物館 與志同道合之士分享藏品【多圖】

【明報專訊】今年57歲的蘇彰德,上半生做過律師、馬會慈善事務執行總監兼法律顧問、香港大學副校長,履歷已經夠華麗,下半生可怎樣超越呢?身為世界級Leica(徠卡)相機收藏家,他把興趣當正職,將跑馬地一幢三級歷史建築,打造成民辦攝影博物館F11,放滿自己的藏品;接着在銅鑼灣開設Leica專門店,是品牌第一次與第三方合作經營;再在半島酒店開設f22攝影空間,舉辦攝影展覽兼買賣古董相機。他說人生無論上下半場,哪怕是加時再射12碼,都出盡全力,活得精彩!

Read more

航拍機|規管無人機新例今生效 重250克或以上無人機及操作員須註冊【附註冊連結】

無人機(俗稱航拍機)近年很普及,不過亦發生過意外。政府去年訂立無人機附屬法例,6月1日起生效。新法例下,重250克或以上的無人機和控制無人機要在網上SUA一站通平台註冊(註冊連結)。法例設立了6個月寬限期,但不適用於有關危害行為、限制飛行區的罪行及執法等條文。無人機是否需要註冊或許可,以無人機重量做準則,計算重量包括電池、運載物及其他部分,明報電子平台組整理相關規定如下:

Read more

攝影展|前路透社攝影師推出攝影集 以菲林記錄疫下眾生相

【明報專訊】新聞編輯室每天都源源不絕地收到,來自通訊社所傳入的世界各地新聞圖片,特別在世界大事發生的時刻,一按「重新整理」,又湧出數以百計的新相。葉英傑(Bobby)自1990年起,在路透社當攝影師,28年來,他的鏡頭拍過國家元首聚頭的國際新聞,也將大帽山結冰的香港影像送到全球。他形容,為通訊社工作就像管自己的一盤事業,「冇話公餘時間」,返工影、放工也影。退休後不再追逐死線。最近他出版了自己的攝影集《生活如常─疫下群像》,用有別於以往工作的方式留下影像紀錄,去聚焦一個個人物,這次的視角又有何不同?

Read more

留倩影|租用主題影樓 配備道具、化妝間和燈光器材 任影寫真、閨密照

【明報專訊】只要一部手機,就可輕易化身IG女神!新世代事事講求快靚正,即使影相也毋須靠專業攝影師。坊間不少提供租賃服務的新式影樓,不但設有別具心思的場景,更有齊道具、化妝間和燈光器材,若影相癮起,約個好朋友二人成行,就可以在私人空間化身攝影師和模特兒。在男女朋友或好朋友面前,隨意擺pose,不怕尷尬,成就男友/女友/好友視角的獨特照片。巨型發光月亮、電玩遊戲的場景、日式榻榻米客廳……儼如電影中的陳設場景,這其實是租賃式影樓「回映工作室 Re: Place Studio」的主題房間,以時租方式給客人作私人攝影或拍片之用。

Read more

【攝影攻略。藍眼淚】西貢破邊洲現「藍眼淚」 攝影愛好者分享拍攝技巧【附多圖】

西貢破邊洲3月初至中旬出現「藍眼淚」,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拍攝,並於網上分享照片。攝影愛好者Tony Sze及世傑回覆明報電子平台組查詢時表示,「藍眼淚」照片分別於3月4日凌晨1時多以Canon EOS R5相機和EF 16-35mm鏡頭,以及3月13日凌晨約3時半以SONY A7 IV相機和FE 14mm F1.8 GM、Tamron 28-75mm F2.8鏡頭拍攝。

Read more

【DIY剪剪貼貼】自製「年花」攝影模型 永不凋謝 增添新年氣氛

【明報專訊】今個農曆新年,雖然不能逛花市買靚花,但小朋友也毋須失望,我們可以憑創意,DIY永不凋謝的年花,既環保,亦可為家居增添節日氣氛。跨媒體攝影師Veron,今次就教大家以Fotomo(攝影模型)的方式,製作立體菊花,取其多福多壽、金銀滿屋的吉祥意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