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署優化職業康復服務
提供就業培訓支援 助殘疾人士就業
政府致力為殘疾人士提供各項就業培訓和支援服務,包括透過津助非政府機構營辦庇護工場及綜合職業康復服務中心,為未能公開就業的殘疾人士提供職業康復及訓練服務。這些服務旨在讓有不同需要和殘疾程度的人士,在特別設計的訓練環境接受適切的職業康復服務,從中學習適應一般的工作要求,例如社交技巧和人際關係等。

社會福利署(「社署」)自2023年7月起在庇護工場及綜合職業康復服務中心推行「優化職業康復服務試驗計劃」。該計劃強調個人評估、定期檢討,並根據殘疾人士的興趣和能力,提供多元化及階梯式的職業康復服務。計劃亦設有在職試用、就業配對及就業後跟進,以協助他們適應公開就業。
行政長官於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政府會於2025年第三季起將為期兩年的「優化職業康復服務試驗計劃」恆常化。隨著試驗計劃完結,社署已於今年7月分階段將「試驗計劃」恆常化,受惠人數由試驗計劃的1400人,擴大至現時34間庇護工場及35間綜合職業康復服務中心的服務使用者,預計每年惠及超過1萬人。

個人化計劃 助發展潛能
社署透過提升庇護工場的人手和營運模式,將庇護工場提升為綜合職業康復服務中心,並與綜合職業康復服務中心一同轉型至新的服務模式。在新服務模式下,服務單位會引入更全面的定期評估機制,制訂以人為本的個人職業康復計劃及設計進階式的訓練。這些訓練將按服務使用者的能力及興趣設計階梯式的多元化職業訓練,包括基礎至進階的課程,讓服務使用者按他們的能力、意願和學習進度來選擇和晉升較高要求的訓練,進而從事不同形式的就業,或發展他們其他方面的潛能和才華。

服務單位除了加強輔導、個案管理及家長的輔導和支援,以協助服務使用者維持學習及工作動機外,亦會建立相關的網絡以設立不同的工種及市場推廣,讓進階訓練課程內容能配合公開就業的實際需要,提高服務使用者就業的機會。服務單位亦需加強為成功就業的服務使用者提供就業後跟進,協助他們盡快適應工作。

拓展僱主網絡 助公開就業
此外,服務單位亦會設立「進階訓練課程」,按服務使用者的興趣及能力設計階梯式的多元化職業訓練,以切合學員的職業及發展需要。服務單位會致力開拓僱主網絡,安排學員到社會企業或私營企業進行實習及職業配對,亦會為學員提供職前準備及支援。

成功就業案例
社企復康用品店店員 劉先生
劉先生曾在庇護工場接受訓練,經能力評估及了解其意願後,服務單位安排他參加店務及銷售進階訓練課程,並為他安排在復康用品店實習,擔任實習店務員。起初,劉先生面對顧客的查詢感到緊張,但經僱主及社工的鼓勵和引導下,他逐漸學會自我調節,適應職場環境,並建立自信。僱主代表認為,智障人士肯學肯做,唯信心不足,如僱主給予實習機會,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讓學員在實習中了解工作的真實情況,他們會逐漸建立自信,並在工作中發揮所長。

連鎖飲食集團侍應 陳小姐
陳小姐完成基礎訓練後,選擇參加進階餐飲及咖啡沖調訓練。她學習了沖調飲品(例如使用商業用意式咖啡機、磨豆機及拉花技巧)和餐廳營運技巧(例如處理及分夾食物、落單、傳菜及接待等)。工場並設有模擬餐廳及咖啡店,使學員可在熟悉的地方實踐所學的知識和技巧。陳小姐現受聘於連鎖飲食集團,她認為工作比庇護工場忙碌,在上班初期她感到較容易疲累,但經服務單位導師及僱主緊密溝通及支援下,她漸漸適應,現在每星期工作四天,每天8小時。她分享當客人對她說「謝謝」,她會感到十分滿足。僱主代表認為陳小姐珍惜工作機會,能持續有效完成任務,並保持正向工作態度,表現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