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霑逝世20周年|140套展品 回顧本地流行文化發展脈絡 復刻舊場景覓彩蛋 黃霑過去新發現

【明報專訊】今天要怎麼講黃霑?他涉足多個媒介,歌影視、廣告、舞台劇、文學,創作範圍幾乎等於整個香港流行文化。今年是黃霑逝世20周年,近日香港文化博物館和大館均舉辦跟他相關的展覽,雖然觸及同一人物,講述方式卻截然不同——前者採用傳統方式,以展品為基礎去介紹黃霑;後者製造場景,讓觀眾體驗黃霑曾經身處的年代。比較兩者策展方式,一個黃霑,各有表述。

黃霑的故事難說、難寫。大眾早從流行文化認識這號人物,如何說得不落俗套而有新意?香港文化博物館展覽「滄海一聲笑——黃霑」採用傳統方式講述,傾囊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歷史博物館和香港電影資料館跟黃霑相關的館藏,連同香港中央圖書館藏品和借展物品,展出約140套展品,例如電影海報、唱片封套,許多展品放在玻璃櫃展出。

涉及藏品分散而眾多,參與策展工作的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歷史)陳玉蓮表示,研究過程超過1年,展覽敘事大綱三度修改,起初相較平鋪直敘講述黃霑生平,最後決定用4首黃霑填詞歌曲,貫穿其生平事迹和創作。展覽先後介紹黃霑從1940年代來港所受教育、其跨媒介創作,以及與名人的相處點滴。她續說,藏品按黃霑生平時序和創作界別分類,其中一區是歌影視,所佔範圍最廣闊。

顧嘉煇跟黃霑甚少共處一室工作,兩人仍在香港時通過電話聯繫,顧移居到溫哥華後便以傳真聯繫。展覽「曲詞印記」想像並置黃霑香港的書房(左)和顧嘉煇溫哥華的書房(右)。(大館提供)
展覽「滄海一聲笑——黃霑」精選約140套黃霑相關展品,來自康文署轄下多間博物館藏品,以及借展物品。(黃志東攝)

文博館:部分展品為保護放玻璃櫃

雖然劃分4個主題,除了起初介紹黃霑在深水埗成長的區域,之後沒有特定路線,觀眾可以自由游走,觀看放在玻璃櫃和掛在牆上的展品,大多涉及黃霑創作,譬如《獅子山下》、《上海灘》和《世界真細小》的唱片封套,以及《梁山伯與祝英台》、《花木蘭》和《我的大嚿父母》的電影海報。玻璃櫃也放有由顧嘉煇按他與黃霑合照繪畫的一幅畫作,還有黃霑擔任編劇和填詞、羅文製作的音樂劇《柳毅傳書》文本。陳玉蓮說觀眾可以自由觀看,藏品說明牌會介紹作品創作背後的故事和周邊資料。

她指出,展覽以展品為基礎去介紹黃霑的創作活動,讓年輕觀眾認識他;也透過黃霑事迹,看到香港戰後流行文化發展脈絡。然而許多展品放在玻璃櫃,似乎跟觀眾距離較遠,她解釋博物館藏品需要注重保存,譬如會調節部分照射紙本藏品的燈光,避免強光令紙本褪色,亦需要相應溫度和濕度環境保存藏品。即使是香港中央圖書館借出的藏書亦不能翻閱,譬如黃霑文集《數風雲人物》、《不文集》、《自喜集》等同樣放在玻璃櫃內,陳玉蓮表示中央圖書館沒有多出來的館藏,所以需要妥善保存;相較之下,文化博物館的金庸館因金庸小說有多出來的館藏,可設閱讀角供翻閱。

「放玻璃櫃裏面當然有玻璃櫃的好處,但是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本人很喜歡沉浸式的展覽。」大館展覽「曲詞印記:顧嘉煇×黃霑×粵語流行曲」策展人李正欣說。展覽不止講述黃霑,也談及他的好拍檔顧嘉煇,以及粵語流行曲更迭。李正欣去年秋季接獲大館邀請策展,除了聯絡研究黃霑多年的「黃霑書房」,亦找上顧嘉煇在加拿大的家人,在顧嘉煇的書房尋覓資料。今年4月,策展團隊在顧嘉煇姊姊顧媚家中的花園棚屋找到數箱顧嘉煇物品,包括獎狀、拍子機,以及廣告音樂和電影音樂的總譜。

香港中央圖書館向「滄海一聲笑」展覽借出藏書,為保護館藏,放在玻璃櫃展出。(黃志東攝)
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歷史)陳玉蓮參與「滄海一聲笑——黃霑」的策展工作。(黃志東攝)
《白蛇傳》手稿多年前由羅文家人捐贈,因發現黃霑有份填詞,從而找到他在《白蛇傳》的填詞手稿。(黃志東攝)

大館:復刻舊場景 再遇「當年情」

在溫哥華找到的珍貴資料,沒有用玻璃框起展出,而是營造浸沉式復刻場景,讓觀眾返回黃霑和顧嘉煇創作音樂的年代。李正欣認為,聆聽音樂本來就是沉浸式,因此希望透過沉浸式展覽牽動觀眾感受。雖然場景看似打卡至上,跟黃霑和顧嘉煇不直接相關,但用心觀察便會發現彩蛋。

其中一個場景模仿舊式冰室,冰室播放《滄海一聲笑》和《上海灘》,旁邊電器維修店場景則播放《焚心以火》。冰室擺放了「總督香煙」的品牌廣告,電器維修店擺放了北京牛黃解毒片,因為顧嘉煇曾為該兩個品牌創作廣告歌。另一場景呈現1990年代一對兄弟的臥室,擺設有《龍珠》、《男兒當入樽》、《百分百感覺》等跟黃霑和顧嘉煇無關的流行文化產物,但同時「大牛龜」電腦熒幕顯示1986年由二人創作的《當年情》簡譜,場內悠悠響起這首歌。隔壁衣物間悄悄放了一條猛龍「冰藍」牛仔褲,顧嘉煇也曾為其創作廣告歌,並在現場播放。「樓上有牛仔褲的廣告歌,樓下有牛黃解毒片的廣告歌,還有這兩個廣告的產品,我們將它放在沉浸式的展覽裏面,就看各位訪客夠不夠眼利了。」李正欣打趣道。

其餘兩個場景是1970年代家居,以及想像顧嘉煇的書房跟黃霑的書房並置。1970年代家居場景播放1972年音樂劇《白孃孃》插曲《愛你變成害你》,以及電視劇主題曲《家變》和《獅子山下》,《愛你變成害你》就是「煇黃」首次合作。顧嘉煇跟黃霑甚少共處一室工作,兩人在香港時透過電話聯繫,顧移居到溫哥華後便以傳真聯繫。展覽想像並置黃霑香港的書房和顧嘉煇溫哥華的書房,並展示「煇黃」最後一次在舞台劇《酸酸甜甜香港地》(2003年)合作。顧嘉煇書房這端,擺放相架展示兩人相片,他曾經依據其中一張相片親自繪成畫作,現於香港文化博物館展出;黃霑兒子也借出黃霑書法作品,掛在黃霑書房那一端。

大館展覽「曲詞印記」在想像黃霑和顧嘉煇書房並置的場景,擺放相架展示兩人相片(右圖,大館提供);顧嘉煇曾經依據其中一張相片親自繪成畫作(左圖,顧嘉煇家人提供),現於香港文化博物館展出。
「曲詞印記:顧嘉煇×黃霑×粵語流行曲」策展人李正欣(大館提供)
「曲詞印記」其中一個場景呈現1990年代一對兄弟的臥室,在電腦熒幕展示「煇黃」於1986年創作的《當年情》簡譜。(嚴嘉栢攝)

部分新資料未有機會展出

兩個展覽同屬香港流行文化節2024節目,兩方分別策展時,都繞不開研究了黃霑20年的「黃霑書房」。流行文化研究需要累積,且刻不容緩,否則隨着人事變遷,資料檔案有可能流失。顧嘉煇去年辭世,會否也需要一個「顧嘉煇書房」?其實今次大館展覽,只展示了部分新發掘資料,譬如電影音樂總譜未有展出,廣告歌總譜亦只展出部分。廣告歌總譜珍貴在於,廣告歌甚少註明創作人,難以納入音樂研究。以顧嘉煇和黃霑合作創作的歌曲為例,共有236首,但是未能計算所有廣告歌,因廣告歌沒有留下清晰紀錄。

另邊廂,香港文化博物館整理藏品時,也有新發現。《柳毅傳書》藏品資料起初只籠統寫作音樂劇,後經仔細查閱,從中發現黃霑的歌詞手稿真迹。按着劇場領域的線索追溯,舞台劇《白蛇傳》手稿多年前由羅文家人捐贈,再次查閱,發現黃霑為《白蛇傳》填詞的手稿。既有藏品或許仍有待整理,當理清香港流行文化的線索,或可發掘述說前人的新意。

滄海一聲笑——黃霑

日期:即日至2025年2月10日

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6:00(周一、周三至五);上午10:00至晚上7:00(周六至日),周二休館

地點: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館1樓專題展覽館一至二

網址:bit.ly/466ro60

曲詞印記:顧嘉煇×黃霑×粵語流行曲

日期:即日至8月28日

時間:上午11:00至晚上7:00

地點:中環大館複式展室

網址:bit.ly/3SdZZto

文:嚴嘉栢

編輯:王翠麗

設計:賴雋旼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文化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