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檢測】知多啲:抽樣位置病毒不足致冠狀病毒測試「假陰性」
【明報專訊】德國迅速控制疫情,分析指大規模測試應記一功;大規模測試讓高危人士可及早知道自己有否染疫,不隨便走入社區播毒。但英國曾計劃為民眾做抗體測試以重啟經濟,卻惹來爭議,何解?多個國家指中國製造的試劑誤差率高,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對新冠肺炎檢測存有很多疑問,馬紹鈞逐一拆解。
相關文章:【新冠檢測】驗抗體抗原僅適合篩查 新冠檢測 醫院PCR最準
鼻咽抽樣敏感度較高
問:檢測新冠病毒有什麼取樣方法?
答:深喉唾液、鼻咽及咽喉拭子、糞便、血液,都是現時採集樣本方式。香港大學研究人員抽取12名新冠患者的唾液,當中11人(91.7%)檢測到新冠病毒。鼻咽及咽喉拭子的檢測敏感度較高,是世衛及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建議方法。以鼻咽及咽喉拭子為標準,深喉唾液敏感度是前者的92%。
由於鼻咽及咽喉拭子敏感度更高,因此醫生通常建議用於住院病人或高度懷疑個案,並由醫護抽取樣本。至於深喉唾液,測試者可以自行取樣,減低傳播風險,適用於門診病人、沒有特殊病徵但有外遊紀錄、曾接觸確診者(例如某類感染聚集群組)、取得健康證明書等人士。
相關文章:【抗疫你要知】癌症、糖尿病患者易中招? 抗疫日常7個實用Tips 積極為健康把關
問:什麼因素導致檢測呈「假陰性」?
答:抽取樣本位置的病毒量不足可能導致「假陰性」,例如病毒集中在肺部,沒有在上呼吸道出現,取鼻咽樣本未必能確診;檢測結果也取決於樣本質量,如取鼻咽及咽喉拭子時僅在鼻孔拭抹,沒深入鼻腔內或未到達喉嚨,病毒量不足可致「假陰性」。另外,病人於潛伏期內病毒含量可能比較少,難以檢驗,亦會出現「假陰性」。
感染初期驗抗體不準確
問:有報道指中國生產的新冠病毒試劑誤差率高,何解?
答:有指中國快速試劑準確度僅30%。這些試劑是抗體測試,不適用於急性診斷或檢測早期感染,因為通常病人感染後,在7至14天後體內才出現抗體;若在感染初期檢驗抗體,或會出現「假陰性」。
問:應什麼時候做抗體測試?
答:抗體測試適用於輔助斷症,例如鑽石公主號部分乘客有新冠肺炎徵狀,但多次接受核糖核酸檢查呈陰性反應,其後做抗體測試呈陽性,需要隔離。此外,抗體測試或可作預後估算,有文獻記載抗體較高的患者,病情較嚴重,但目前仍未可證實。
另外,想知道曾否接觸過新冠肺炎病毒,如早前患上肺炎或出現徵狀但未知原因,或家中有隔離人士,已過了1個月也沒病徵,不知道自己有否「中招」,按流行病學做法,這類人士可考慮做抗體測試。雖然坊間有快速試劑出售,檢測血液內IgM及IgG抗體,不過品質和準確度成疑,市民切勿自行測試來證明有否「中招」。
知多啲:抗體與病毒可共存
【明報專訊】多國正研究透過抗體測試,向有抗體人士發放「免疫證明」復工。馬紹鈞卻認為有風險。「即使有抗體,不代表體內病毒完全清除,有些病人的抗體甚至可以與病毒共存。單靠抗體測試發放『免疫證明』,做法存有風險。」他補充,前往部分國家或粵港澳跨境貨運車司機到廣東省,入境前須持有醫院的健康證明,都是用PCR核糖核酸測試,準確度高。
單驗抗體發放「免疫證明」有風險
他補充,香港暫時未需要做大型抗體測試,但相信當疫情緩和後,會愈來愈多人做抗體測試,作回顧性診斷(retrospective diagnosis)。曾受感染的患者,有可能產生保護抗體,但目前不能確定保護力有多強。當有新冠病毒疫苗面世,有抗體人士可以不用立即接種。
此外,大規模抗體測試有助了解實際感染人數。新冠肺炎的光譜有多闊仍未知,很多輕微徵狀病人可能「走漏眼」未被檢測出來。美國史丹福大學本月發表研究,對象為加州聖塔克拉拉縣3330人,接受新冠病毒抗體測試,發現患病率介乎2.49%至4.16%,估計全縣感染人數為48,000至81,000,較確診病例多50至85倍。
文: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