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好去處丨烏蛟騰生態之旅 2.5個小時睇勻紅樹林、招潮蟹、彈塗魚 親親大自然

【明報專訊】踏入4月,繁花盛開,是賞花賞蝶、欣賞生態的好時機。今次有生態導賞員符蘊(Daisy)帶我們暢遊新界東北,由烏蛟騰村起步,途經烏蛟騰郊遊徑觀景台、分水凹古碑,再去谷埔及天后宮,分別看紅樹林、鷺鳥、招潮蟹及彈塗魚,輕輕鬆鬆來一趟生態之旅。

Daisy對生態及行山有濃厚興趣,不但報讀了生態旅遊證書課程,成為生態導賞員,更進修山藝課程,成為山藝助教。她認為香港雖然是彈丸之地,但孕育出各式物種,正如今次推介的路線,既可以觀鳥也可看到濕地動植物,如紅樹林、招潮蟹及彈塗魚等。而且路途上落坡幅度不大,累計上斜幅度大約是300米,輕鬆易行。惟行程中會經過一些以天然大石鋪砌的路段,下雨時路面較濕滑,若天氣不穩,不宜前往。再者,部分路段的手機信號接收較差,也未必能上網,因此出發前最好通知親友行程,以防萬一。

符蘊(賴俊傑攝)

有趣蓖麻含劇毒 眼看手勿動

一行人相約港鐵東鐵線大埔墟站集合,坐20R綠色小巴,於烏蛟騰村(祠心路總站)落車,車程約半小時,但小巴班次疏落,最好預留等車時間。我們整裝後向亞媽笏路牌指示方向行,一開始是水泥路,兩邊主要是村屋,景色看似平平無奇。不過,Daisy建議我們細心觀察身旁的植物,因一樹一木也有其獨特價值,正如在起步點附近看見一棵紅色名為蓖麻的灌木,外形有趣。蓖麻是中藥之一,其種子據稱有瀉下通滯、消腫拔毒及通絡利竅功效,但全株都有毒性,特別是種子毒性更大,切記眼看手勿動。

在起步點烏蛟騰村附近,有一個由榕樹形成的「涼亭」。(賴俊傑攝)
蓖麻有毒 —— 烏蛟騰村附近可見名為蓖麻的灌木,是中藥之一,但全株都有毒性,切忌觸摸。(賴俊傑攝)

觀賞蓖麻後,我們踏上山徑,緩緩上斜,沿路經過河溪,也見到蜻蜓及蝴蝶在溪邊飛舞。約半小時之後便到分岔位,跟隨「降下坳」路牌指示左轉,不出5分鐘便到第1個checkpoint︰烏蛟騰郊遊徑觀景台。在天朗氣清時,這裏可以遠眺船灣淡水湖、八仙嶺、馬頭峰及吊燈籠。美中不足是今次到訪時觀景台四周長滿植物,遮擋了部分視線,影響景觀,但仍不失為歇腳的好地方。

船灣淡水湖 —— 走向分水凹古碑途中,可俯瞰船灣淡水湖的景色。(賴俊傑攝)
在烏蛟騰郊遊徑觀景台旁,會見到烏蛟騰山火瞭望台及標高柱。(賴俊傑攝)
在烏蛟騰郊遊徑觀景台可遠眺美景。(賴俊傑攝)
由山上走至海邊,可欣賞不同生態。(賴俊傑攝)

站牛背捉蟲 鳥與牛成「好友」

稍休一會,眾人原路返回分岔位,沿吊燈籠徑前行,向谷埔路牌指示方向行,比起之前的一段上斜路,此段相對平緩輕鬆好走。走了約半小時,到達第2個checkpoint︰分水凹古碑。

分水凹古碑 —— 分水凹古碑保存良好,細心看,可看到碑上的石刻字。(賴俊傑攝)

Daisy提到,古碑豎立在前往谷埔的路段上,而此路是貫通烏蛟騰村及谷埔村等不同的村落,古碑正是紀念資助修路捐款人。古碑刻有民國9年,仲冬月吉旦等字,「民國9年即是西曆1920年,仲冬月即是農曆十一月,吉旦是指每月初一,相信1920年農曆十一月初一便是此碑的建立日期」。另外,由烏蛟騰郊遊徑觀景台至這位置,手機的接收及上網信號較差,在古碑對面設有緊急求助電話,一旦發生事故,可在此求救。

在谷埔村一帶,不時見到古色古香的村屋。(賴俊傑攝)
前往谷埔的一段路可見不少蝴蝶。(賴俊傑攝)

欣賞完古碑後,繼續沿吊燈籠徑走,約20分鐘,路面亦由原始山徑,轉為修葺工整的石屎路,路邊兩旁都是大片草地。草地上,有大量牛群在食草,眾人不期然放慢腳步,看看牛群的慢活動靜。我們留意到有些白色雀鳥站在牛背上。Daisy說這些鳥名為牛背鷺,牠們喜歡站在牛背上覓食和歇息,主要原因是當牛走入草叢吃草時,躲藏在草堆中的昆蟲會受驚四散,而牛背鷺就趁機捕食昆蟲,牠們同時也會啄食牛背上的寄生蟲,因此跟牛兒成為「好朋友」。

寫意牛牛 —— 在谷埔一帶的草地,看到牛群食草,感覺慢活寫意。(賴俊傑攝)
大白鷺 —— 在谷埔開始的路程可看到不少鷺鳥出沒,圖為大白鷺。(賴俊傑攝)

繼續沿吊燈籠徑前行,分別向「宋伯士多」及「鹿頸」指示牌方向行,漸漸由山路行至海邊,迎着海風慢慢走,相當寫意。對岸是深圳,岸邊長滿不少紅樹林,其中一種是秋茄(又名水筆仔)。秋茄的繁殖方法十分有趣,由於它們是生長於潮間地帶,樹身不單會被潮水掩蓋,所處的泥土也十分鬆軟,易被潮水冲走,不利生長。故秋茄以胎生的繁殖方式應對環境,胚胎在母株已開始發芽生長成為「胚軸」,秋茄的「胚軸」形狀幼長,當胚軸成熟時便會脫離母株,跌落在泥土上,這樣可以幫助樹苗加速成長。

水筆仔 —— 在谷埔一帶不時見到秋茄(又名水筆仔),屬於紅樹的一種。(賴俊傑攝)

了解完秋茄的特性後,我們沿吊燈籠徑走,經過「鳳坑村」路牌後,分別踏上新娘潭路及鹿頸路,沿海前行。中途經過多間士多可作補給,行了約10多分鐘便到達最後一個checkpoint︰南涌天后宮。

踏上新娘潭路及鹿頸路前,會經過一片平坦地方,可歇腳休息。(賴俊傑攝)
棄置校舍 —— 在谷埔往鹿頸期間,會經過一間棄置的校舍 ——「啟才學校」,古色古香。(賴俊傑攝)

招潮蟹挖洞 為泥土提供養分

南涌天后宮供奉天后等多位神靈,但Daisy帶我們來,不止是欣賞廟宇特色,最重要是天后宮面向沙頭角海,可遠眺鴉洲,那處是鷺鳥的棲息地,有不同品種的鷺鳥如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蒼鷺及池鷺。而在天后宮和鴉洲有一大片泥灘,在潮退時有機會看到招潮蟹、彈塗魚。Daisy表示,招潮蟹中的公蟹有一隻大螯,牠們不時揮動大螯,似是召喚潮水,因而有此名,不過雌蟹就沒有大螯。雖然招潮蟹體積細小,但對整個生態有相當大的貢獻,因為牠們在泥灘上挖出洞穴居住,而這些洞穴可以把氧氣帶進泥土,為泥土提供養分。

不同生態 —— 由谷埔(左圖)行至南涌天后宮,可看到各式的生態。右圖為鴉洲。(賴俊傑攝)
招潮蟹(受訪者提供)

而外形可愛的彈塗魚,因牠們的身體結構獨特,不單可儲水在鰓中呼吸,亦可以透過濕潤的皮膚吸收氧氣,因而可在陸地上存活一段時間,在水陸兩地自由活動。然而,要在泥灘尋找細小的招潮蟹、彈塗魚不是易事,起初我們向泥灘左望右望,毫無發現,後來Daisy教我們靜心留意,在泥灘周圍搜索,不難找到牠們的蹤影,當日我們在岸邊附近,甚至可用肉眼看到彈塗魚,感覺有趣。

彈塗魚 —— 潮退時,在天后宮對出的泥灘上,有機會見到彈塗魚。(賴俊傑攝)

離開南涌天后宮,今次旅程正式完結,可以在鹿頸路南涌兒童遊樂場對出坐56K綠色小巴往港鐵東鐵線粉嶺站。

(明報製圖)

行程

全長︰約9公里

需時︰約2小時20分鐘(不連拍照休息)


交通

起步:港鐵東鐵線大埔墟站乘20R綠色小巴,於烏蛟騰村(祠心路總站)落車

回程:南涌兒童遊樂場對出乘56K綠色小巴往港鐵東鐵線粉嶺站


文:許朝茵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