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採摘體驗丨$99親手摘當造龍眼王 石硤龍眼有「BB」 儲良龍眼圓闊 泰國龍眼最甜
【明報專訊】在七八月,街市裏紅彤彤的荔枝退場,緊接換上的是圓潤飽滿的龍眼。路過新界的鄉村小徑,常可看見圍牆後探出大半棵龍眼樹,藍天下枝葉間垂下纍纍果實,惹人垂涎。龍眼的甜不像荔枝般霸氣,而是清甜爽脆,又可炮製龍眼蜜、釀酒及入饌。趁着當造之時,一於走進果園摘龍眼。
龍眼,又稱桂圓,早在漢朝時已和荔枝一起成為每年上貢朝廷的珍貴貢品。關於龍眼的名字由來有幾種說法,不過最普遍的說法,是剝開雪白的果肉後藏有一粒烏圓黑亮果核,狀似眼睛,故得名「龍眼」;而又因「龍」字忌諱天子稱號,加上結果的時間接近桂花飄香的時節,故又名「桂圓」。現時香港市面普遍能找到的品種有石硤龍眼、儲良龍眼和泰國龍眼,本地亦有一些種植龍眼的果園,如位於元朗的「潘媽媽果園」,但成品較少在市面出現,多在園內發售或舉辦摘龍眼活動,或在農墟等銷售點發售。
2至3年一造 修枝有利結果
潘媽媽果園從2003年開始種植石硤龍眼,負責人Isabel說,園內到現在已經有90棵龍眼樹。走進果園,滿樹碩果纍纍,看來今年是個豐收年。「龍眼2至3年一造,以今年豐收年為例,一棵樹可以出產300至500磅龍眼;但如果是失收年,一棵樹平均只有10至40磅龍眼,有些樹甚至沒結果。」Isabel解釋。園內還有一些掛上了一條紅絲帶的龍眼樹,稱為「龍眼王」,稱得上「王」,至少4至5年才有一造,不過它們結出來的果特別甜。有時我們走進新界鄉郊村落,沿路常看見龍眼樹,Isabel說,龍眼樹算是較粗生的品種,對土壤要求不太高;平均20至22℃的氣溫較適合種植,農夫一般在春夏開始培苗,到了冬天樹苗才會較易捱得過寒冷天氣。種下龍眼樹10年後,才開始結果。
「種龍眼最重要的是每年修枝,下一年樹枝才會在斷口長出新的嫩葉,開花結果;如果沒有修枝,就不會結出新的果實,從此慢慢失收。一些人家裏種了龍眼樹,也是因為沒有修枝而漸漸荒廢。」Isabel說。人們來摘龍眼時,她會提醒不要逐粒摘,應用剪刀把整串龍眼剪下。修剪過後,農夫會把枝葉堆放在樹下做肥料,1年堆4次肥,令土壤更肥沃,結出來的龍眼果實便更香甜。今年雖然豐收,但連場大雨影響收成,樹上不少龍眼被雨水打落,或打至爆開。只見Isabel的母親潘媽媽三兩下爬上果園大門旁的龍眼樹,把枝葉連同果實剪下來拋到地上的竹蓆,路過的大叔撿起一顆剝開來吃,說:「大雨打落了一堆,剩下(仍掛在樹上)的果實更甜!」潘媽媽接着將仍掛在樹上的龍眼剪下,記者試了一顆,的確清甜。
石硤有「BB」 儲良圓闊 泰國最甜
平常在果檔買龍眼時,又有什麼學問?經營水果生意20多年的永富鮮果負責人陳錦輝說,在街市常見的3種龍眼中,儲良龍眼原產廣東省茂名市儲良村;石硤龍眼原產廣東南海平洲,在廣東、廣西和珠江三角一帶均有種植;泰國龍眼則主要產於泰國南部。前兩種內地龍眼當造期為6月底到8月中、9月初,果農前一晚半夜從樹上採摘後,翌日運到香港發售;而泰國龍眼則全年出產,3小時飛機航程即可抵港。陳錦輝說,可根據龍眼外形來分辨不同龍眼產地:「石硤龍眼果實常常連着一個細小的『龍眼BB』;儲良龍眼較圓和闊身,沒有那麼多雜色;泰國龍眼則外皮較白淨。」
皮深色裂開流汁 代表不新鮮
要挑選質素好的龍眼,也有一些可留意的地方。陳錦輝教路,可留意龍眼果實有否裂開、流出甜汁,以及外皮顏色變深,這些均代表龍眼已擺放一段時間,不太新鮮。理想的龍眼外皮應是灰黃,帶一點綠色。Isabel亦提到,剝皮後的果肉應是晶瑩剔透,「可隱約看見裏面黑色果核」。有時候在果實外皮可看見一些灰黑的痕迹,Isabel解釋這不是代表它變壞了,而是飛過的蝴蝶、昆蟲上帶有的花粉和天然物質碰到果實表皮時留下的。
包報紙放雪櫃 可儲4至5天
幾款新鮮龍眼均鮮甜多汁。陳錦輝解釋,石硤龍眼和儲良龍眼的甜度相若,大約有10度,每磅售約18至25元;泰國龍眼甜度則大約有12度,果核也較小,每磅售約32至38元。「不過近數年內地龍眼的種植改良了,加上有機構把關水果質素,果核也變得愈來愈小。」龍眼買回家後,陳錦輝建議一兩天內要盡快吃掉;若要保存得較久,可先用報紙包好放進雪櫃,便可放上4至5天。
相關文章:【1粒荔枝3把火】食荔枝5件注意事項 勿空腹食、成人每日限食10粒
文:鄧捷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Instagram @mp_food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