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林天行 不安中繪畫 菖蒲寓意驅疫 水墨療癒心靈

【明報專訊】疫情反覆令人心煩意亂。藝術家較一般人感性,對環境觸覺敏銳,腦海難免充斥複雜思緒。在藝術史長廊中,不少大師受時代巨變啟發而創作出無數巨著,令後世藏家看得如癡如醉。本港藝壇最近陸續出現描繪疫情的作品,可能是給市民療癒心靈的良藥。(註:因應疫情影響,本版介紹展覽時間或有變,一切資料以官方公布為準)

《幽思》規格:水墨紙本(74×72厘米)。特色:這是整批畫最後創作的一張。畫面中央留白,盼大家在衝突中反思和諧。(受訪者提供)

「菖蒲有長長葉子,是粗生的野生植物,在本港公園、溪邊也可看到。在中國藝術中它象徵不屈的精神,亦有除魔、驅疫的寓意。」作品曾入選當代香港藝術雙年展、在世界各地參與逾百次聯展的水墨畫家林天行說。

林天行透過彩色和黑白效果呈現菖蒲的頑強生命力。(馮凱鍵攝)

相關文章:【網上展覽】浸大視覺藝術畢業展 VR360度有得睇


菖蒲的時代意義

《溪雲》規格:水墨設色紙本(74×72厘米)。特色:畫面左右兩面是霧氣,感覺像在疫情中開窗看世界。(受訪者提供)

一直以來,林天行也愛畫荷花。「它清秀脫俗,有慈悲、圓滿、和諧的象徵。但近年香港社會動盪,突然覺得這地方變得好陌生。」他說再難以投入畫荷花,去年起改畫菖蒲表達情緒,而全球亦剛好爆發難以收拾的疫情。菖蒲在傳統國畫中正有驅疫的寓意。「它很普通、不起眼,卻充滿生命力,在藝壇和水仙、蘭花和菊花地位並列。」

《懷遠》規格:水墨設色紙本(74×72厘米)。特色:用紅色呈現月光下的菖蒲,有抽象意境。(受訪者提供)

在疫症時候舉行這主題展覽,林天行認為特別有意義,當代畫的魅力正正在於時代感。他說畫植物並非單純留意其外觀:「我常在香港和外地寫生,下筆時並沒太着意植物的形象,反而觀察附近環境。」當年他往西藏神山畫荷花,被荷花附近的浩瀚風光吸引;今年他在香港畫菖蒲,留意的便是本港當下的處境。「其實一切形相都是主觀感覺。風吹草動,其實是心動。」

「學西畫的方法較科學,以寫生作起點;中畫則由臨摹古人作品開始。」林天行13歲起學西畫,之後習山水。他表示無論中西,上佳作品都是講求技巧、感情和想像力。「中西合璧還未夠,還要有當下的感受,缺一不可。」他盼後世人翻開美術史時,可從自己作品中發現時代特徵。


巨變中以畫打氣

《風姿》規格:水墨紙本(74×72厘米)。特色:多於一半的畫面是瀑布,歌頌瀑布下菖蒲的生命力。(受訪者提供)

他指出中國藝術每個時代都各有特色。「1920年代中國很開放,幾乎和西方同步;1950年代至70年代極封閉,但1980年代隨改革開放又有大量西方元素流入;至1989年後,中國人又往古代文化中尋根……」近年香港經歷巨變,他想透過菖蒲作品為大家打氣。「作品在疫情中創作,和疫情共處。創作時我內心難過,每天在不安和恐懼中繪畫。」他鼓勵大家要有毅力和盼望,冀作品在精神上起驅疫作用。

■《楚頌新聲・菖蒲集》林天行個展
日期:即日至9月19日
地址:中環荷李活道31-33號明畫廊
查詢:ifineart.net.cn/anthem-of-calamus
(參觀前須預約)

文:呂瑋宗
編輯/陳淑安
美術/謝偉豪
電郵/ lifestyl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