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咪走寶!山野奇花異草逐個捉!太陽蛋大頭茶、山一籠雞 辨認花草有方法
【明報專訊】近日大棠楓香林水泄不通,因為紅葉來了!過了冬季,吊鐘含苞待放,遊人又爭相賞花。如果不是紅葉季、賞花季,平時行山都是匆匆而過,一心只想到觀景台打卡吧!「以往行山行得快,覺得錯過了很多東西。」有行山多年的植物愛好者惋惜地說。山中除了一片綠色,細心看還有很多美麗花朵和果實,不妨慢下來,用另一角度欣賞大自然。
「唔該借借」這句話,在香港各區的山野路上聽過不少遍,行山人士從旁邊呼嘯而過,無論男女老幼也行得很快。在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從事保育工作的植物愛好者幸敬陽(Daniel)表示:「入行前已喜歡行山,玩毅行者、參加比賽,追求速度為主;現在追求另一種東西,行慢一點。」曾在嘉道理農場工作的Ricky Chung跟Daniel一樣熱愛植物,他感嘆地謂,以往行山行得快,錯過了很多東西。這天記者就跟他們慢慢行大潭紫羅蘭山徑,看看他們所追求、不想錯過的是什麼?
四季都有花看 溪邊利植物生長
紫羅蘭山徑以賞吊鐘花(Enkianthus quinqueflorus)聞名,但花期未到,有什麼好看?Daniel稱,其實一年四季都有花看,不過通常春天開花的植物多一點,秋冬開花的相對較少。我們一路上不時停下來,例如抬頭看看大大朵長在樹上的大頭茶(Polyspora axillaris),白色花瓣、黃色花蕊,活像個太陽蛋;走到山邊的斜坡,垂頭看看有「山一籠雞」(Strobilanthes apricus)。山有「一籠雞」?原來那是長有紫色花的植物;走到草叢又四處張望,看見小小的苞舌蘭(Spathoglottis pubescens),黃色的花瓣在陽光下特別明亮。
走到溪流處,他們又停下來,Ricky說:「來到有水的地方會特別留意,因為很多植物都要在濕潤的環境才能生長。」Daniel蹲下來,指在水邊生長的挖耳草(Utricularia bifida),果實橢圓形,偏向一邊生,加上幼長的花序梗,就像清潔耳朵用的耳挖。無論花或果都比手指甲小,「一般人不會留意;別人通常留意大花,其實細花細心看也很美」,Ricky說,「如果匆匆而過就浪費了」。
花果相似 憑葉脈絨毛辨認
他們不消幾秒就能指出植物的名稱,其實香港約有2100種原生植物,在一般行山者眼中,葉好像每塊差不多,認花或果應該較容易?他倆卻說不同植物的花果其實也十分相似,舉例,山一籠雞的花與同一個屬植物的花很相似,Daniel解釋,「所以主要是認葉,它的側脈輕微凹下去,葉底有絨毛,與同屬植物的葉不同」;香港四大毒草之一牛眼馬錢的果與山橘很像樣,Ricky提醒大家,亂摘「會出事」。
二人可以不加思索地認出不同植物,背後下了很多苦功,他們遇見不認識的植物時,先拍下照片,回去再用網上資源和書籍慢慢查證,Ricky指「查的過程會學到知識」,是一個樂趣,如果查不到,可以在網上討論區請教植物同好。Daniel則認為辨認過程沒什麼趣味,但成功找到很有滿足感。
蜎窿蜎罅發現「失蹤」少花腰骨藤
他們已能辨認出多種本地原生植物,因此不時「蜎窿蜎罅」尋找罕見的植物,2021年他們找到多年沒有紀錄的植物——少花腰骨藤(Ichnocarpus jacquetii)。根據2009年出版的《香港植物誌》,此物種只有一份1914年時採集的標本存放於香港植物標本室。他們翻查過不同資料、文獻,均未有發現新近紀錄,相信已多年沒人見過它的蹤影。
2020年初,Daniel在南涌附近行山時發現未見過的物種,回去翻查資料,在2021年5月跟Ricky再去,但因沒有花和果實,不能證實是什麼物種。他們再反覆推敲,懷疑是少花腰骨藤,於是根據它的花期再去考察。Ricky回想,2021年8月第三次到訪時,「首先看見路邊的那棵沒有開花,失望到爆」,不過轉個彎離遠看見紅色花,符合植物誌的描述,非常開心,「影相都影了1個小時」,Daniel笑說道。
他們從看似呆板的芸芸植物裏,尋獲莫大的樂趣。這趟路程臨近尾聲,他們又開始相約下周再去「慢行」山野。
延伸閱讀:月季?玫瑰?薔薇姐妹花點樣分?香港公園12月辦薔薇科植物展 教你學賞花
文:李欣敏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