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止國際法庭?深入荷蘭海牙 來一趟藝術探索之旅
【明報專訊】提及荷蘭海牙,你可能想起審判納粹及人道罪行的國際法庭,而非藝術文化軼事,不像首都阿姆斯特丹般。其實,海牙有不同的藝術空間及博物館,一方面具經典名畫館藏,一方面有當代藝術的熱點,形成有趣對比。
之前遊歷時,剛好遇上荷蘭國寶Piet Mondrian與瑞典藝術家Hilma af Klint的展覽。前者大名或不陌生,後者可謂現代藝術預言先驅、有如謎一樣的女性,並曾表明死後20年都不能公開其作品,逾半世紀後才被肯定。這雙重「神級」展,讓眼睛和腦袋一同大開。
謎一樣的女人 畫中找尋靈性啟發
Hilma af Klint(1862-1944)可說像是生錯時代的人。19世紀末歐洲面對工業革命、科學發展、民族主義漸強等,社會文化均有很多蠢蠢欲動的改變,當時更興起了唯靈主義(spiritualism)、神秘主義(occultism)等社會宗教運動。Hilma af Klint喜歡繪畫之餘,更熱中研究及試驗靈性上的開發。現在我們常說的身、心、靈及打坐冥想,她100年前就在做。
回帶先說說af Klint的童年吧。af Klint生於瑞典一個新教家庭,父親是海軍成員。她有機會接受教育,1880年入讀斯德哥爾摩的技術學校,學習繪畫傳統人像,她漸漸對神秘主義感興趣。同年她妹妹突然離世,令她大受打擊,欲進一步尋求靈魂之間的溝通。20歲時,她成為首名獲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取錄的女性,及後以優異成績畢業。畢業後,她參加過好些風景畫展覽,又遊覽多個歐洲城市。
由傳統人像及風景,她漸漸在畫中找尋靈性上的啟發,又指可以連接更高的力量,像中間人般把這些領悟傳遞出來,驅使她超越繪畫歷史的框架。她受到大自然、數學、醫學解剖啟發,化為對稱構圖、幾何圖案,常見花瓣、萼片、太陽、行星、螺旋等符號。1907年,af Klint繪畫10幅每幅足足3.2米高的畫作The Ten Largest。作品以圖案、文字,以及當時來說十分大膽及極為新穎鮮艷的拼色,表達人生的4個階段——童年、青年、成年及老年。她只用了約40天便完成此批巨畫。
同一時間,歐洲現代藝術史正面對重要轉折期,抽象畫正在萌芽。1915年,馬列維奇展出破天荒前衛畫作《黑方塊》;西班牙畢加索的野獸派、立體派影響力驚人;1920年代Mondrian發展其Neo Plastic幾何畫作。然而,af Klint預料時不與她,多年來低調作畫,部分系列只有小量贊助者、好友,或因為交流靈性學而認識的人看過。她更表明,在她死後20年內不能公開其作品。退後一步說,受着傳統性別角色影響,女性在追求自我實現一直受到壓力,加上「獵巫」或污名化的傳統,更莫論其靈性開發上有可能引來的「危機」。事實上af Klint 1944年離世,畫作半世紀無人問津,幾乎被人遺忘。至2018年,美國藝術館The Guggenheim為她舉行在美首個大型畫展,正式高度肯定其於藝術歷史上的重要,才引起廣泛關注。
對照二人如何從樹木中領悟
如果說Piet Mondrian(1872–1944)是「神級」,af Klint則是「神隱級」。倫敦Tate Modern今年4月舉行二人聯展,嘗試並置這兩名抽象藝術先鋒,引起熱話。展覽巡遊至海牙Kunstmuseum,此館本身已擁有國寶Mondrian的豐富收藏。從展覽中可見,即使兩名藝術家不認識,沒有交流過,他們亦有着不少可對讀的連結點。兩人都接受傳統藝術訓練,一開始醉心繪畫風景畫,他們均在浩瀚的大自然中,捉住了細緻的觀察。及後他們亦不受形式所限,在畫中自由思考世界與人的關係,散發着某種誠實無畏。
由一棵樹講起,展場對照二人如何從樹木中領悟,相當有趣。1908至1913年,Mondrian畫了樹的系列。部分畫作驟眼看竟令人聯想起畫家吳冠中的感覺,Mondrian捕捉樹木間的線條,筆觸清勁有力。資料指出,Mondrian並非只要複製樹的輪廓而已,而是樹與樹之間、樹與光影之間的節奏。這種以視覺呈現節奏的練習,漸漸造就其後簡約幾何畫作,以直線、橫線及原色呈現空間張力。af Klint則多年繪製精細的植物繪圖,場內展出她轉化的Tree of Knowledge系列。她以傳說中連接天地的axis mundi(世界軸心樹)為基礎,每一棵樹均蘊藏不同的寓言及故事。視覺上亦有所嘗試,她結合植物圖與Art Nouveau(19至20世紀新藝術運動)的畫法,讓樹看上去有如建築物,現在看來,優雅又帶科幻感。
去除形態 道出事物本質
二人由風景起步,慢慢去除形態,道出事物本質。什麼叫去除形態?那就不得不提1914至1915年期間af Klint繪畫的天鵝系列,場內可一次過看到其9幅畫作。觀者可見首幅畫上有兩隻天鵝,一黑一白對稱出現,再逐張逐張畫漸趨抽象,化為黑白立方體圖案,至融為黑白點點的顏色,及後化為混沌。館方就進一步分析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瑞典為中立之地,畫作彷彿亦能回應時態,以及當中的焦慮和渴望。現在我們可以用「抽象畫」去理解作品,但當時af Klint似乎並非要挑戰藝術形式,而是透過繪畫探索神智學(Theosophy)中的四維空間及「以太」(Ether)等概念。有關學說認為人類不止於肉身外表的形,而是由流動而無形的能量組成,重新理解一切可見與不可見。
這些畫,到底是af Klint的藝術品、日記,還是學術筆記本?說到底,創作總與生活密不可分,人如其畫,畫如其人,af Klint一直以繪畫追尋自己的世界觀,可謂相當徹底。Mondrian同樣一直追求表達自己的方式,更與其他藝術家一同推動荷蘭前衛藝術運動De Stijl。館內更有另一個常駐展廳介紹De Stijl成員之間互相刺激的力量。逛完展覽,看到一班創作者的實驗精神,時不與我又如何呢?先對自己真誠,時代均由每個人組成吧!
相關閲讀:藝術展|展示草間彌生以荷蘭為據點重要創作 強調在地元素 為建築之都增值
Hilma af Klint & Piet Mondrian: Forms of Life
日期:即日至2024年2月25日
地址:Stadhouderslaan 41, 2517 HV Den Haag, Netherlands
文:小東
編輯:梁小玲
設計:賴雋旼
[開眼 一場show一次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