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食香港菜。農夫發辦】訂購瓜菜無得揀?「共購菜包」與本地農夫同行 堅持不時不種
【明報專訊】香港人習慣購物有選擇,不過,本地一些菜包共購計劃卻標榜訂購的瓜菜「無得揀」,莫非是買菜版的「廚師發辦」,任由菜販話事?非也,無選擇的背後,原來是與本地農夫風雨同行的「社區支持農業」理念有關,而參與者所選擇的,不僅是對農業及健康種植的支持,還包含減少碳排放的環保意識。
團體每周「宅配」 介紹瓜菜附食譜
家麗3年前開始食素,當時她有感家居附近較難買到有機菜,想起社區支持農業計劃「田嘢」有提供「宅配」共購菜包服務,而且運送過程採用菜布及環保袋包裝,不會產生膠袋垃圾,因此便嘗試參加,她笑說現在已無法回頭。「我自己也有買外國有機菜,但田嘢的本地瓜菜味道特別好,我想可能跟新鮮採摘有關,而且田嘢兩個掌櫃經常在社交平台發放農場及農作物資訊,我跟家人對送來的瓜菜便更有信心。」另一個只參與了3個月的訂戶Crystal說,每次打開菜包也有驚喜,因為對很少入廚的她來說,從未想過原來本地瓜菜有這麼多種類,例如以往從未聽過「白瓜」,還有原來冬瓜會帶有芋頭香味。「田嘢每次也會介紹菜包內每種瓜菜,有時還附有烹煮食譜,非常貼心!」
二人參加的田嘢共購本地蔬菜計劃,是由推廣本地生產的組織「港嘢」延伸而來。田嘢共購快將運作5年,掌櫃浩盈與Nicole負責經營地區社群,收集菜包訂單,並與本地多家農場合作,在產季前決定種植的瓜菜品種及數量。參與的訂戶可以月或季為單位繳付費用,田嘢會在收成時期,每星期將4磅時令瓜菜送到訂戶家裏。浩盈說香港人習慣了方便的消費模式,以買瓜菜為例,大部分人以為街市或超市售賣的種類就是農作物的全部,不知道同一種菜也會有不同品種,更不用說會關注本地的農業發展狀况。對本地農耕缺乏認知,自然不會想到農作物有季節性,以為葉菜如菜心全年有售。雖然這種想法看似無傷大雅,但浩盈說消費者形態會產生一定影響,農夫可能為了收入而勉強種植非時令的農作物,或需使用農藥或化肥催谷,對消費者來說並非好事。「所以共購菜包內的瓜菜為何是由農夫及我們推薦,訂戶不能挑選,便是因為農夫們堅持不時不種。」
延伸閱讀:夏天。清熱消暑5瓜果|中醫推介進食冬瓜、西瓜、絲瓜、老黃瓜和南瓜【附進食注意事項】
預繳保農夫收入 風雨同行
浩盈說共購計劃除了希望將消費者與本地農業連線,還希望能夠與本地農民風雨同行。「農作物收成非常容易受天氣影響,好像今年6月初連續下了兩星期雨,農作物損失慘重,農夫沒有收入之餘,還要再掏錢修整農地及買種子。」社區支持農業概念便提倡透過預繳費用保障農夫收入,同時在農作物失收時也不會追回訂購費用,讓消費者共同承擔農耕風險。「去年10月熱帶氣旋獅子山及圓規先後襲港,浸壞大量農作物,我們足足要停菜3星期,幸好有訂戶支持這種想法,就算沒有菜收,他們也願意照付費用。」不過,浩盈說這套理念必須在社群內慢慢推行,如在訂戶還未理解與本地農夫同行的概念,一開始便要求他們接受便太超現實,甚至可能令對方卻步,摧毁了一個願意關注本地農業的幼苗。
現時香港有多個類似的共購菜包計劃,訂購價錢的確比超市買菜貴近一倍,在推行上似乎不太容易。已移居英國的歐羅有機農場創辦人黃如榮說,農場早年在土作坊邀請下,開始接觸社區支持農業計劃,將農作物交送到他們的店舖,再分發給訂戶;其後亦參加過不同計劃。他表示,並非所有社區支持農業計劃都能持續,部分甚至短至一兩年便停運,原因主要來自兩方面,「首先一般社區支持農業計劃的運作模式是由農夫選出時令農作物,訂戶不能要求指定瓜菜,因此即使訂戶有心支持,也有可能要面對家人的壓力,難以理解為何無法選購心目中的農作物,久而久之便會令訂戶的熱誠減退」;而在主辦單位方面,雖然支持者願意付出較高費用購買農作物,但由於主辦單位需要確保農夫獲得合理收入,因而大部分月費都會支付給農夫,最終微薄的收入亦難以支持組織繼續營運,如缺乏其他機構或基金補貼成本,難以持續下去。
了解訂戶喜好建關係
浩盈及Nicole亦稱田嘢在經營過程中遇過不少問題,Nicole說她們之前從未試過賣菜,亦沒有營運小店的經驗,因此大家都在摸索。浩盈說要持續推行社區支持農業,釐清自己的定位很重要,例如對她們來說,田嘢營運的是社群而不是生意。「當一個社群出現,我們便要理解這個社群成員的特色,可能裏面有很多年輕伴侶、煮食新手,我們要考慮提供哪些資訊給他們,令這個社群能夠持續發展。」田嘢每次送出菜包,都會提供內裏瓜菜的相關資訊,例如來自哪個農場、植物品種,部分更附有食譜,甚至曾試過送種子讓訂戶自行栽種,從不同角度拉近他們跟農業的距離。另外,雖然瓜菜不能挑選,但二人每次在新訂戶加入時,都必定了解對方及其家人的飲食習慣、由誰人掌廚等,在安排菜包時避免放入對方討厭或不能吃的瓜菜,令每個菜包都充滿個性。「很多人說我們很遷就訂戶,但這其實是一個互相理解的過程,對社群成長很重要。」
Nicole說田嘢的運作模式只是社區支持農業的其中一種,有部分農夫會親自負責整條生產鏈,例如歐羅有機農場、生活館等。「不過自己做會比較辛苦,因為農夫很早便起牀耕種,如果完成農務工作後還要處理訂單及安排運輸,好可能要做到深夜,未必每個農夫都捱得到,但好處就是農夫可以直接跟消費者溝通。」她說現時約有100個共購訂戶,雖然田嘢仍在掙扎生存,但為了與群組維持緊密關係,記住每個訂戶的特點,她們最多也只能多收數十個名額。浩盈笑說現時仍有部分訂購查詢還在排隊處理,「不少人誤會瓜菜可以想買就買,但實情是我們的農耕是有計劃的,因此在產季前已決定了產量,雖然農夫為了保險會多種一些,但也不可能應付大量新訂戶」。她舉例今年2月香港因第五波新冠疫情爆發,導致市民一菜難求,菜包查詢突然激增,但她們只能向訂戶細述箇中原委,並轉介他們給其他社區支持農業。如果有心支持本地農夫,便要及早計劃。
延伸閱讀:Green Monday|吃糉吃到滯?茹素一天排毒減磅【附簡易日式素食譜:茄子田樂】
■ INFO:田嘢「共同購買計劃」
形式:每月4次,每次約4磅,4至6款蔬菜;另可每月自由挑選價值$120本地生產乾貨
費用:$1000(港島、九龍及新界,偏遠地區除外)
查詢:fb@tinyeahtinyeah
歐羅有機農場「自己人月購套餐」
形式:每月4次,每次約4斤,4款蔬菜
費用:新界及九龍區$788,港島區$864
生活館「菜包共購計劃」
形式:每月4次,每次約1.8至2.4公斤,3至4款蔬菜
費用:$680(如當月有5個星期四則為$850),提供兩個取貨點
查詢:fb@sangwoodgoon
知多啲:「社區支持農業」互惠減碳
【明報專訊】社區支持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CSA)的概念起源於1960年代,並在1980年代由兩名歐洲農夫Jan Vander Tuin及Trauger Groh帶到美國。簡單來說,社區支持農業提倡消費者與當地農夫建立緊密關係,以共同承擔農業風險,包括因天氣問題導致失收等。一般來說,消費者要在每個產季之前預繳費用,讓農夫有足夠資金務農及確保收入;農夫則以「無毒、無農藥、無化肥」及種植時令蔬果的友善土地方式耕種,並以收成的農作物作回報;亦定期向訂戶發送農場資訊,甚至邀請他們參加農場開放活動,讓訂戶清楚了解整個耕種過程。
其優點在於可保障農夫收入,讓他們專心務農,順應天時種植更多不同品種的瓜菜,毋須為迎合市場強行栽種不合時令的農作物。此外,由於農場就在消費者居住的社區附近,不單減少運輸所產生的碳排放,還可在最佳時機收割農作物,讓消費者品嘗最新鮮的農作物之餘,同時與農夫建立更緊密直接的關係。
共購菜包流程
【明報專訊】由於各農夫的專長不同,農場的微氣候亦有分別,因此田嘢掌櫃會在每季開季前會與合作農場了解將種植的蔬菜品種,預先掌握來季菜包的蔬菜組合,並計劃如何向共購支持者介紹,同時確認訂戶數量,讓每個農夫因應訂購量而制定栽種計劃。
踏入收成期,田嘢掌櫃每星期會向各農夫了解未來數天有哪些農作物可收割,以決定每天菜包的搭配組合。
每天早上收到農場直送蔬菜,掌櫃便會根據支持者訂購的重量、事前了解的飲食習慣及食物敏感情况,為每個菜包配搭稍作修整,最後以支持者提供的菜布包好蔬菜再放入環保袋內。
司機將菜包送上門或掛於支持者家大門外,並回收上次送貨時所使用的菜布及環保袋,留待下次掌櫃分菜時使用。
延伸閱讀:本地農夫教紅菜頭蘋果水!4大貼士揀紅菜頭 圓碌碌最好食!
文:周群雄
編輯:林曉慧
facebook @明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