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白海豚出沒較疫情前增30% 為什麼?

【明報專訊】疫情下來往港澳高速船大減,有專家發現大嶼山以西及西南水域出沒的中華白海豚數量,較疫情前回升30%,估計與來往港澳及跨境高速船航班減少有關,但認為只會持續短暫時間,當海上交通恢復,白海豚數量將再下降。

聖安德魯斯大學高級研究科學家布蓮思博士(Lindsay Porter)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稱,近年大嶼山西面水域出沒的白海豚數目有下降趨勢,但疫情下來往該水域的高速船大減,白海豚數量迅速回升,有利研究牠們社交行為。但她預料,當疫情減退,海上交通逐漸恢復,白海豚數量會再下降。

專家料疫後打回原形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香港分會早前聯同布蓮思共同制定跨地域的《緊急保育行動》,希望恢復珠三角白海豚種群。計劃建議將西大嶼和南大嶼水域,即白海豚重要的覓食和社交生境劃為海豚保育管理區,減低人類對白海豚干擾和威脅。

聯署活動在2024年或以前成立不受任何人為發展影響的海豚保育管理區 –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香港分會

圖片提供:《緊急保育行動》(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香港分會)

基金會海洋保育主任吳嘉怡說,基金會2016年起在大嶼山西面及南面水底設置多部錄音機,監察白海豚出沒,發現置於大嶼山西南的分流的錄音機,在晚間記錄到較多白海豚短暫逗留,日間則較少,反映白海豚會避開高速船。

吳又稱,大嶼山西面及南面水域觀察到海豚數目回升,不代表整個族群的白海豚數量上升,但反映駛經該水域的船減少,白海豚會由其他地點游到該水域棲息及覓食。她說白海豚繁殖率不高,若要整個族群增長,約需近10年時間,但料未來疫情減退,高速船航班恢復,白海豚數量會回落,認為應將高速船的航道南移,或設限速區,減低對白海豚干擾。

圖片提供:《緊急保育行動》(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香港分會)

漁護署今年7月的白海豚報告顯示,去年4月至今年3月錄得大嶼山西及西南水域合共48條白海豚,較對上一年度的25條上升,惟大嶼山東北水域未錄得任何白海豚,已是連續5年無白海豚出沒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