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中醫防治智慧
深入淺出助「治未病」

乳癌威脅全球女性健康,香港每14名女性便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2022年,乳癌發病率更超越大腸癌,高居本地癌症第二位。日前,香港大學(港大)中醫藥學院主辦「乳癌中醫防治智慧」講座,並發布同名新書,旨在提倡「治未病」養生理念,提升女性防範乳癌的意識。

據2022年統計,香港錄得5,182宗女性乳癌新確診個案,喚起社會廣泛關注。為此,中醫藥發展基金撥款,資助港大中醫藥學院進行「乳癌中醫防治智慧」推廣項目,包括開展科普書《乳癌中醫防治智慧》的撰寫、編輯及出版,藉此宣傳、推廣和普及中醫學防治乳癌的智慧,提升普羅大眾的中醫學知識,特別是中醫學對乳癌的防治(治未病)智慧與方法。項目除期望提高普羅大眾對乳房健康及防病意識外,亦有助中醫師對乳癌有更深的認識。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首席講師陳建萍博士指,中醫素有「乳病從肝」之說,故養肝是防治此病的核心。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首席講師陳建萍博士指,中醫素有「乳病從肝」之說,故養肝是防治此病的核心。


乳病從肝

在香港,乳癌發病及死亡率增長率快,亦對本地醫療體系構成壓力,港大中醫藥學院首席講師陳建萍博士表示,撰寫新書的初心,是協助女性了解中醫診療(防治)乳癌的思想與智慧。「中醫學素有『乳病從肝』之說,明確指出乳腺與肝的相連性。因此,養肝是防病治病的核心,我們應從情緒、飲食、運動、睡眠及藥物等多方面入手,恢復肝臟的『疏泄』與『藏血』功能,調節氣血、平衡荷爾蒙、增強免疫力,體現中醫『治未病』智慧。」

應對建議

陳建萍博士領銜粵港澳中醫師團隊推出的新書《乳癌中醫防治智慧》分為六篇,包括簡介篇、病因病機、預防篇、診治篇、康復篇及附篇(西方醫學的認識),首次將中醫「治未病」理念系統應用於乳癌防治全周期,從預防、診斷到康復,提供完整的中醫藥解決方案。內容涵蓋體質調理(附二維碼自測)、四季食療到音樂養生,提供逾20種易實踐的防治技巧,幫助女性掌握健康主動權。針對化療副作用、術後康復等臨牀難題,該書提供經過驗證的中醫藥輔助方案。其中「療康佳」配方獲得中國國家發明專利,能有效緩解化療毒性,提高患者生活品質,展現中西醫結合的協同優勢。陳博士強調:「乳癌並非絕症,關鍵在於早期干預。中醫藥的價值在於改善『致癌土壤』,本書將幫助女性建立全程防治觀念,從根源上遠離疾病威脅。」該書不僅填補了中醫藥在乳癌防治領域科普讀物的空白,更標誌著中醫藥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成果,為女性健康提供全新的防治範式。


中醫藥發展基金資助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編輯出版《乳癌中醫防治智慧》新書,全面解構中醫學關於乳腺病的診療及防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