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奏管樂器有播毒風險?樂器班:如擔心可視像上課

【明報專訊】香港管弦樂團低音單簧管男樂手初步確診,令人關注吹奏管樂器的播毒風險。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昨引用美國研究分析稱,低音單簧管為中風險樂器。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即使樂手之間有隔板,對阻止氣溶膠(氣霧)傳播沒大幫助。有周日(11日)到文化中心另一場地排練的管弦樂團稱未有團員不適,亦有管弦樂器學校表示課堂如常,若家長擔心可視像上課。

何栢良在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引述美國研究,比較演奏10種管樂器的飛沫排放量、速度等,稱低音單簧管為中風險樂器,高風險樂器為低音長號、雙簧管及小號(見右下表)。何栢良解釋,吹奏高風險樂器時產生的氣霧或飛沫量很大。

梁子超:附近樂手風險特別大

梁子超在港台《千禧年代》表示,吹奏樂器一般而言「吹入去的出口小點,氣排放的出口大一點」,產生氣流不會特別高,飛沫未必噴得遠,但因氣霧已懸浮於空氣,加上表演歷時兩小時,確診者附近的表演者風險特別大。他認為樂手間縱有隔板,「(阻止)氣溶膠(傳播)方面無乜幫助」。

坊間有不少管弦樂團及樂器學校。本報昨向香港譜樂管弦樂協會查詢,會方代表表示其青年及成人管弦樂團過去周日曾在文化中心大劇院排練,但與有確診者的音樂廳屬兩幢大廈;而會方向衛生署查詢風險時對方未有特別指示,惟原定昨日及下周日的排練因文化中心停開而暫停。該代表又稱,至今未有團員表示不適,而樂團排練一向應康文署要求,團員之間「坐開點」及設隔板。

樂器班:如擔心可視像上課

另外,本報以客人身分向提供管弦樂器班的香港管弦樂藝術學院查詢,接線者稱課堂如常,樂器班為一對一授課,「吹樂器無得戴口罩」,但課室空間容許師生相隔兩三呎。接線者又稱,若家長擔心可安排視像上課。

不少中小學亦設管弦樂團。按教育局9月復課指引,建議學校避免安排吹奏樂器;幼稚園要避免學生接觸同一樂器,若不可避免,每次使用後需消毒。

(疫情第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