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傍身必備|止痛貼分4類 過敏非起效現象 專家提醒勿胡亂以身試藥
【明報專訊】長假過後,不少友人旅行回港大派手信,其中不乏止痛貼,它的受歡迎程度不下於美容面膜。事實上,肩頸痛、腰痠背痛及膝蓋痛等在本港非常普遍,身旁總不乏患者,而止痛貼使用方便,難怪被大眾視為居家傍身必備品。
止痛貼可以根據其主要成分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不含藥用成分的鎮痛貼,也是坊間最容易購買的止痛貼;主要成分為樟腦、水楊酸、辣椒萃取物等。貼於皮膚表面產生冰涼或溫熱感覺,這些感覺遮蓋了患處原來的痛感,透過「瞞騙」大腦以產生鎮痛作用。第二類是含有消炎止痛藥物(NSAIDs)成分;第三類則以麻醉藥成分為主;第四類是嗎啡止痛貼。
過敏是起效現象?天大謬誤
不少人認為止痛貼只是局部黏在患處皮膚上,較口服的止痛藥安全。可是如果使用不當,也會帶來不良效果。以最常見第一類止痛貼為例,其成分有可能引起皮膚過敏反應,包括紅腫、皮疹、痕癢、出水疱等。不少人誤以為這是止痛貼起效現象,是止痛貼把引起痛楚的「毒素」散發至皮膚表面所產生的效果。這可是天大謬誤!從來沒有研究證明這些過敏反應能夠減輕痛楚;相反,我處理過不少對止痛貼出現皮膚過敏的個案,患者皮膚紅腫潰瘍的情况在停用止痛貼後仍然持續,需要治療好一段時間才好轉。
麻醉藥致惡心 嗎啡致頭暈嘔吐
第二至四類止痛貼所含的藥用成分,即使劑量普遍較口服藥物低,如沒有按照指示長期胡亂使用,也可帶來不良副作用,例如消炎止痛藥有可能傷胃,麻醉藥可帶來惡心,嗎啡類藥物可引致頭暈及嘔吐等。
在香港嚴密的藥物監管制度下,市民一般難以在沒有醫生或藥劑師許可下,購買到第二至第四類止痛貼。但在藥物把關制度較寬鬆的地區,不少港人能夠輕易購買到上述含藥性的止痛貼,然後在沒有按照正確指示下使用,便容易出現不良效果。
眾所周知,使用新品牌面膜前,不要急着敷上臉部,先找手肘手臂等皮膚部位試試會否過敏。同樣地,使用不知名止痛貼時,應先諮詢醫生或藥劑師意見,勿胡亂以身試藥。
相關閲讀:高爾夫球肘|長握工具工作人士屬高危一族 了解成因、症狀、治療及預防方法
文:薛詠珊(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痛「正」能量計劃總監、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中大痛症頻道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