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飯一族自備食物盒 塑膠、玻璃、不鏽鋼邊種物料最好?專家提供 6 個選購貼士

【明報專訊】疫情爆發後,不少打工仔放棄外出用膳,加入「帶飯一族」;也有人轉為買外賣,當中為了環保,更會自備食物盒。多了人使用食物盒,也令人多了關注食物盒的質料。

木餐具選沒塗層——為防止發霉,部分木餐具表面附有塗層,但陳冠任認為不少塗層的成分不明,選不含塗層木製餐具較安全。至於一般木餐具,清洗後也宜盡快瀝水及抹乾,避免長時間浸泡吸水而發霉。(李佩雯攝)

【網購Power Up】Smartech “Smart Cook” 智能多功能低醣電飯煲 – 減低約28%的米飯醣份,關注健康人士必備,立刻選購!

食物盒主要由塑膠、不鏽鋼或玻璃物料製造,三者各有優劣,選購時除了要考慮個人飲食習慣,還要留意食物盒的設計與品質,品質欠佳的食物盒,或有釋出有害物質的風險。想食得放心,不妨參考今期「好生活」兩名專家提供的選取食物盒意見。


塑膠:方便攜帶 易老化釋有害物

 塑膠食物盒——輕身,方便攜帶,當中5號PP塑膠製的食物盒,耐高溫,可用於微波爐,盛載熱食最穩陣。(xu furong@iStockphoto)

塑膠製食物盒輕身,方便攜帶,部分種類可用於微波爐,是不少人選購的首選,但使用一段時間後容易老化變質。天祥公證行玩具及雜貨部業務拓展總監陳冠任解釋:「塑膠老化一般會變硬,顏色變淡或霧化,甚或產生細微裂痕,因而有可能釋出有害物質。」

陳冠任曾負責檢測不同物料食物盒的化學安全,他認為:「不鏽鋼、玻璃、塑膠這3種物料中,由於塑膠是由不同化學物混合製成,釋出有害物質的食物安全風險最高。」

選購貼士:

① 5號塑膠PP硬淨耐熱

選購食物盒時可留意底部印上的塑膠編碼,例如聚氯乙烯(PVC/編碼3號)食物盒,耐熱溫度只有60℃至80℃,超過80℃會變軟及變形,並可能釋出有害物質。陳冠任表示,盛載熱食宜選聚丙烯(PP/編碼5號),「因PP硬身、耐碰撞,耐熱溫度達100℃至140℃」。

 留意塑膠編碼——塑膠盒底部通常印有塑膠編碼、可否使用微波爐等資訊,選購前要留意。圖中最右的標籤為聚丙烯(PP/編碼5號),PP硬身、耐碰撞,耐熱溫度可達100℃至140℃。(李佩雯攝)

② 軟膠或添塑化劑

PVC產品或會加入塑化劑,令硬塑膠變得柔軟具彈性,但塑化劑有干擾人體內分泌系統的風險。陳冠任說:「一般硬膠在生產過程中毋須使用塑化劑,因而沒有釋出風險,塑膠食物盒通常較硬身,如果內部有分隔食物用的間隔,同樣選硬膠較穩妥。此外,有些飯盒蓋或使用另一款塑膠,未必能抵受高溫,翻熱前要拿走。」

註:矽膠柔軟具彈性,但矽膠不屬於塑膠,這裏說的軟膠指柔軟塑膠。

盒蓋不耐熱勿叮——食物盒蓋子或用上不同塑膠,可能不耐高溫,叮飯前要拿掉,食物盒底部或有註明。(李佩雯攝)

③ 多顏色化學物含量較高

陳冠任表示,食物盒如包含多種顏色,代表製造過程中添加了多種色粉,換言之化學物含量較高。因此,選擇較少顏色食物盒,相對較安全。


玻璃:耐熱易潔 選無鉛注意溫差

玻璃食物盒耐高溫,表面光滑不易黏附污漬及殘留食物味道,清洗容易,即使較重或會摔破,亦有支持者。為何有些玻璃食物盒標明是無鉛玻璃?玻璃也含重金屬?

溫差致爆裂——陳冠任提醒,從雪櫃取出的玻璃盒不要立即置於高溫焗爐,因玻璃容器內外溫度不一,容易因冷縮熱脹而破裂。(mtreasure@iStockphoto)

玻璃原材料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但因熔點及黏度高,不利生產,因此部分生產商會加入不同物質來降低熔點,例如氧化鉛,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物理學系專任導師蔡紹康表示:「氧化鉛令原料具彈性,方便加工之餘,亦有助溶解氧化物,加入玻璃中可增添顏色。」但蔡提醒,含鉛玻璃製成的器皿不宜放酸性物質,如酒類、可樂、蜂蜜或含果酸的果汁,以免鉛離子形成可溶性的鉛鹽滲入食物,威脅健康。因此,他建議最好選用無鉛玻璃食物盒,也不要購買「雜嘜」便宜貨。

選購貼士:

① 忌裝飾圖案

蔡紹康建議避免選有裝飾圖案玻璃盒,「圖案上的油漆和釉料,或含有害元素鉛或鎘」。

② 選耐熱玻璃

玻璃食物盒——玻璃或含重金屬鉛,遇極端溫差有可能破裂,選無鉛玻璃、鈉鈣玻璃或耐熱玻璃製造的食物盒較安全。(OksanaKiian@iStockphoto)

除了無鉛玻璃,鈉鈣玻璃(Soda Lime Glass)或硼矽酸玻璃(或稱耐熱玻璃Tempax / Pyrex Glass)食物盒亦較安全。蔡紹康解釋:「鈉鈣無毒,而耐熱玻璃化學穩定度高,具高電學性能,抗化學侵蝕力強,亦不容易因冷縮熱脹而破裂。」


不鏽鋼:堅硬防蝕 質量差釋重金屬

不鏽鋼材質堅硬,跟玻璃一樣,表面不易黏附污漬及殘留食物味道。不鏽鋼之所以不易生鏽,因鋼材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鉻,蔡紹康表示:「鉻接觸氧之後,會產生一層透明的氧化鉻(CrO),阻隔水與金屬接觸,使不鏽鋼不易生鏽,而且鉻具自我修補能力,故能長效防蝕。」不過質量欠佳的不鏽鋼亦有可能生鏽,而且有釋出重金屬風險。陳冠任說:「測試不鏽鋼食具一般用酸性液體浸泡,然後用光譜儀檢測有否重金屬釋出。」

不鏽鋼食物盒其中一個缺點,是不可放進微波爐加熱,因金屬會反射大部分微波,無法加熱食物之餘,更可能產生火花,釀成危險,蔡紹康解釋,「當兩片金屬靠近,如不鏽鋼食物盒靠近微波爐金屬內壁,或者金屬蓋子疊在食物盒上,金屬之間會因反射微波而產生熱量,使周圍空氣離子化產生電離,出現類似閃電的火花和紋路」。

近年市面上有聲稱可放進微波爐的不鏽鋼食物盒選擇,蔡紹康估計這類食物盒材質能減少反射微波,因此可放進微波爐使用。

選購貼士:304、316抗腐蝕

 不鏽鋼食物盒——不鏽鋼加入了11%或以上的鉻,因而不易生鏽,但品質欠佳的不鏽鋼亦有可能生鏽,蔡紹康建議選304或316不鏽鋼。(bonchan@iStockphoto)

不同成分的不鏽鋼防鏽能力不同,蔡紹康建議選304或316不鏽鋼。304不鏽鋼常用於餐具、耐腐蝕容器,成分含大約18%鉻(Cr),8%至10%鎳(Ni),耐酸鹼,不易生鏽。316不鏽鋼除了增加鎳的比例,亦加入稀土金屬鉬(Mo),抗腐蝕能力更高,價錢較304不鏽鋼昂貴。


清潔要訣:海綿清洗食物盒 免刮花藏垢

花痕藏垢——食物盒的花痕可藏污垢,為免刮花塑膠製的食物盒而留下花痕,清洗時宜用海綿。(李佩雯攝)

【明報專訊】塑膠及不鏽鋼飯盒,應使用海綿或軟布清潔,硬毛刷子和質地粗糙百潔布或會刮花食物盒,造成花痕藏污垢。至於玻璃食物盒,因硬度相對高,不易刮花。密封式塑膠食物盒蓋子的矽膠條,能防止餸汁溢出,因也會藏污納垢,使用後應拆出清洗。

海綿屬細菌溫牀 宜每周更換

談到清洗食物盒,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習慣把海綿「用到爛」才更換,當中存在衛生問題。海綿因經常接觸油膩碗碟和食物殘渣,即使每次使用時也會沾上洗潔精,海綿仍會殘留細菌。德國富特旺根應用科學大學(Furtwangen University)曾針對洗碗用海綿研究,他們從一般家庭收集的海綿中發現了多達362種細菌。負責這項研究的微生物學家Markus Egert認為,海綿含食物殘渣,加上經常處於潮濕狀態,容易成為細菌溫牀,他建議最好每周更換海綿。相關研究刊登於2017年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中。

文:李佩雯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