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生蛇|美國:研究指50歲以上確診者生蛇風險增15% 香港:醫生稱疫下生蛇個案明顯增加 或與免疫力有關【附生蛇資訊圖】

美國早前有研究指出,50歲以上新型冠狀病毒確診者,「生蛇」(即帶狀疱疹)風險增15%。有本港私家醫生接受明報電子平台組訪問指出,疫情下生蛇個案明顯增加,醫生提醒生蛇有特效藥,若市民有病徵,一發現盡快求醫用藥,影響會較細,否則有病人生蛇後痛楚持續幾年未退。

家庭醫生鄭志文指出,疫情前,每周約有一至兩名病人因生蛇求診,疫情下個案明顯增加,有時每周有3至4人。另一名家庭醫生林永和亦稱,其診所生蛇個案比疫情前增加五成。

兩名醫生均表示,難以說明生蛇與新冠病毒有直接關係,因沒有統計生蛇病人是否曾確診,但生蛇成因與免疫系統有關,抵抗力弱、壓力和年紀大都會增加生蛇風險。林永和說:「新冠確診等於大病一場,抵抗力減弱,有機會潛在體內的病毒走出來,導致生蛇。」

鄭志文及林永和提醒,年逾50歲的人生蛇風險較大。他們指出,新冠確診後,若果發現有痛症如刀割、蟻咬,甚至出紅疹等,應該立即求醫,因生蛇有抗病毒特效藥,病發72小時內服用最有效;現時亦有新一代預防疫苗,有需要可向醫生查詢。


成因:水痘病毒致神經細胞及皮膚發炎

生蛇成因不明,但是由水痘病毒引起,曾感染水痘或接種水痘防疫針後,水痘病毒會潛伏體內,一旦免疫力下降,病毒會活躍,沿神經細胞蔓延到皮膚表面,引致發炎。年紀愈大風險愈高。


病徵

.最初感到肌肉痛

.部分人會感到如針刺、蟻咬,痛楚感覺奇怪,有時甚至如刀割一樣劇痛,通常發生在一邊身體

.痛症後幾日開始出現紅疹和水疱,有些人幾日後會結痂

.一般約兩至三星期後痛楚會退去,但亦有病人試過幾年仍感到痛楚

.生蛇圍繞人身體一圈就會死亡?鄭志文澄清,生蛇部位是跟神經線走,不會圍着全身一圈,但若發炎嚴重或在一些敏感部位如腋下,會導致劇痛。若生蛇位置去到眼睛或耳朵,可能影響視力或聽力,因此有病徵最好盡早求醫。


治療方法

有抗病毒特效藥針對生蛇,但必須在黃金72小時服用,愈早服用愈有效。林永和表示,若病人感到痛症,一發現紅疹即用藥療效更大。


預防疫苗

現時有兩款預防針:

.第一代:打一針,聲稱5年內預防效果達六至七成,每支疫苗約1000多元。

.第二代:近幾年才推出,要在2至6個月內接種兩針,每支針約2000多元,聲稱預防效果達八至九成。

(受訪者提供相片/明報製圖)
生蛇病人會出現紅疹和水疱。(林永和提供)
家庭醫生鄭志文(左)及家庭醫生林永和(右)(受訪者提供)

曾生蛇非免疫

曾經生蛇並不代表終身免疫,但林永和表示,曾生蛇者復發風險相對較低,他與鄭志文均提醒,曾經生蛇的人在免疫力差時,病毒有可能再活躍,導致再次生蛇。


生蛇5大注意事項 中醫提醒:戒食牛蝦筍 可按太衝穴合谷穴紓緩不適

有本港私家醫生指出新冠疫情下「生蛇」(即帶狀疱疹)個案明顯增加,有中醫亦稱近月接收多了生蛇個案,患者曾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註冊中醫胡玘君接受明報電子平台組訪問表示,今年8月她接收過5至6個生蛇病人,而去年同期沒有接收過生蛇個案。她指出,現時未有數據證明新冠病毒與生蛇有直接關係,估計與壓力和疲勞有關,病人確診新冠病毒後抵抗力變差,加上生活習慣差(如熬夜),生蛇風險增加。

中醫角度,生蛇最常見的證型是脾濕內蘊,多見舌淡、舌苔厚膩,體內積聚濕氣化熱,導致身體變虛。胡玘君提醒生蛇時注意的事項,建議按適合的穴位有助紓緩不適。


生蛇注意事項

1. 戒食牛肉、蝦、筍、煎炸油膩食物。

2. 宜食粥,養脾胃。

3. 避免觸碰皮膚破損處,以防水疱破口受細菌感染。

4. 可用金盞花水敷患處,金盞花有消炎清熱作用,有助紓緩刺痛感。10粒金盞花加入120毫升熱水,浸30分鐘後,以化妝棉沾金盞花水,敷在患處至化妝棉變乾。部分患者水疱痊癒後身體仍可能有刺痛感,可以繼續使用此方法。[短片示範:DIY金盞花水

5. 多休息。

中醫提醒生蛇注意事項(Canva製圖)
金盞花(資料圖片)

按兩穴位助紓緩不適

中醫教按兩穴位紓緩生蛇的不適(Canva製圖)

1. 太衝穴

位置:足背第一至二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大拇趾和第二趾中間兩根骨頭交會凹陷之處)。

功效:有助緩和發疹部位燒灼感,亦有平肝熄風、清熱利膽和明目的作用。

按法:用手指以適當的力度按壓,不用太大力,按至產生痠脹感即可。一組10次,每日可按3組。

太衝穴(資料圖片)

2. 合谷穴

位置:手背食指和拇指掌骨交會中點處,又稱為「虎口」。

功效:有助止痛,以及減少生蛇後的神經線受損,亦具疏散風邪、開關通竅、清泄肺氣、和胃通腸及調經引產之效。

按法:用手指以適當的力度按壓,不用太大力,按至產生痠脹感即可。一組10次,每日可按3組。

註:各人體質不同,如有疑問,應先向註冊中醫或醫生查詢及求醫。

合谷穴(資料圖片)
註冊中醫胡玘君(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