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齡生活|樂齡生活需求爆發 退休長者如何抓住銀髮經濟新機遇?

香港人口逐漸老化,退休與樂齡生活成為長者關注的核心議題。《明報》主辦的「樂齡生活及健康博覽」匯聚多間長者服務公司及專家,展示財務規劃、健康護理、住屋資訊等,打造長者與服務供應者的對接平台,協助退休人士及家人全面規劃人生下半場,提升健康與生活質素。

樂齡50+,是銀髮一族人生新階段。踏入樂齡世界,仍然可以繼續追夢,享受理想生活;只是要及早計劃,「儲」有足夠「本錢」!

由《明報》主辦的「第一屆樂齡生活及健康博覽」,集合了多間從事長者服務的公司及機構,向入場觀眾全面展示其服務以至產品,加上多位重量級嘉賓帶來的各種財務規劃、個人護理、住屋等資訊,為「求」和「供」打造了對接的平台,務求協助樂齡人士一站式規劃退休生活,活出精彩人生下半場。

婁振陽認為今屆樂齡展的「用家友善」設計,有助長者更好地尋找所需資訊,期望每年能舉辦更多此類活動。

黃創安表示,髮再生品牌經營29年,致力為長者提供無壓力的頭髮護理服務,讓他們重拾自信與健康。

劉卓禮(圖右二)及甘詠嘉(圖中)期望年輕人及長者都關注安老問題,為未來做好準備。

曹伍源指,瀧珀花園附近設有Walmart、濕地公園、三甲醫院及大型超市,距離萬達廣場僅15分鐘車程,生活配套完善。

東華三院:讓長者「食得好、照顧得好、走得好」

東華三院一直積極推動年輕長者服務外,亦因應社會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許多「雙老家庭」出現照顧問題的情況而提供相應服務。東華三院社會服務科主管婁振陽指出,長者普遍因自身健康問題,加上缺乏子女支援,可能無力照顧老伴,如何有效照顧這些長者,是當前社會的重要挑戰,亦是東華三院其中一個非常關注的服務目標。

他透露,東華三院營運的「照顧者支援專線」,每日接獲數百個查詢中,有七成便是來自護老者。而該中心除了接聽查詢,亦會提供外展服務,安排社工即時到場支援,解決緊急情况,此外,院方亦設有照顧者中心,提供資訊及照顧技巧培訓,安排暫託服務,讓照顧者能夠獲得喘息空間。

婁振陽又指出,許多長者面對吞嚥困難問題,該院特設工場,根據食物的七級標準,提供適合長者進食的軟餐服務。此外,為響應最近通過的居處離世法例,該院轄下安老院亦加強推行晚期照顧服務及「居處離世」服務讓長者在家人的陪伴下,有尊嚴地面對生命的終結,實現「食得好、照顧得好、走得好」的目標。

髮再生 :為銀髮重拾健康自信

「許多長者在退休後仍承受無形壓力,常因頭皮痕癢而難以入睡……髮量問題甚至影響情緒和自信。」髮再生董事黃創安表示,脫髮問題並非一朝一夕發生,該公司會向長者耐心解釋,如何從基礎開始解決脫髮問題。他又指,壓力和油脂分泌增加會影響頭髮的營養供應,而髮再生的中藥配方可處理脂溢性脫髮問題,幫助用家放鬆,

改善頭髮狀况。

為了更好地服務長者,髮再生現提供免費的頭皮和頭髮檢查,以及一次免費的護理體驗。黃創安透露,七成參加者在護理過程中得到深層紓緩,通過放鬆神經令營養有效吸收。此外,他們提供免費洗髮水(旅行裝),讓長者在家中也能保持頭髮清潔和柔順,減少油脂分泌。

目前髮再生在各區設有17間中心,供長者預約體驗。黃創安指出,顧問會在過程中關心長者的生活,幫助他們釋放壓力,解決頭髮困擾。60歲以上長者更可享有優惠,通過拍攝頭皮和大頭照,有助長者了解頭髮改善進展。

半島青年商會:關心樂齡議題 推動跨代溝通

半島青年商會積極關注社會各種議題,並積極在樂齡方面擔任超級聯繫人和提升認知的角色。

半島青年商會財務長劉卓禮表示,該會致力推動18至40歲的人士關心社會議題,通過服務社會訓練自己。面對老齡化挑戰,他們透過調查及教育宣傳,鼓勵長者及其家人正視安老問題,探討灣區安老的可能性。他認為,安老是家庭規劃一部分,希望家庭討論相關議題,長遠計算生活成本。年輕人也可藉此考慮自身及家庭財政安排,

關注安老情况。

半島青年商會秘書長甘詠嘉補充指,會方已與香港理工大學樂齡與家庭研究中心合作,在四月至六月進行名為「灣區‧安居」的問卷調查,當中收集了442份有效數據,結果發現受訪者對安老認知不足,超過一半長者更未有與子女討論安老問題。

為了促進跨代溝通,該會帶領30多位長者及其子女到內地安老院探訪,鼓勵家人共同決策。有見年輕人未必關注安老資訊,該會也通過朋輩關係提醒年輕人關注安老問題。

惠州瀧珀花園:高性價比濱海式住宅

瀧珀花園是惠州的濱海式住宅,提供2,700個單位,設有區內罕有的2.5萬平方呎豪華會所。康華地產市務經理曹伍源表示,項目的一至兩房單位適合長者居住,既享有較寬敞舒適的居住環境,樓價也較便宜。單位售價40餘萬人民幣起,月供約1,500元人民幣起。

曹伍源續稱,項目由長江實業集團,和記黃埔地產(惠州)有限公司發展,是港人安心的「品牌」;其最大優勢是交通便利,距離蓮塘口岸約50分鐘車程。長者只需用2元港幣巴士車資到蓮塘口岸,再轉乘項目提供的免費穿梭巴士,2元已可「走天下」。

惠州生活成本相對較低,曹伍源舉例,以一碗綠豆沙為例,香港售價20港元,深圳約12元人民幣,惠州只需3至4元人民幣已能吃到。業主還可申請居住證及購買醫保,享受較低醫療成本等內地福利,是追求高性價比生活的理想選擇。此外,項目將在不同時段推出置業優惠,例如樓價1%契稅優惠、高達13萬元人民幣「理想家」裝修組合計劃等。

入場分享:財務健康好重要 一定要識多啲

Allan:重視「身心社靈」健康

郭先生在展覽中,特別關注社區機構服務,以及長者退休生活的財務安排、平安紙及逆按揭等事宜。

郭先生(Allan)今年72歲,已退休約18年。他認為退休生活最重要是注重個人健康、財務安排及日常「身心社靈」的健康。他退休前已留意相關資訊,修讀碩士課程圓夢之餘,也周遊列國及參與義工服務。他強調:「不要只取福利,也想貢獻自己。」

面對長壽帶來的生活開支上升,他向有財務安排,購買「較穩陣」的投資產品,加上個人儲蓄,經濟上並不擔心。他認為,社交及靈性上較有需要,因此參與義工結識志同道合,助已助人,並且通過學習令心理得到慰藉。「很多長者感到孤單,需要有人倍伴及同行,認識更多朋友。」

Leo:發掘新健康產品資訊

袁先生認為香港的健康補充品種類相當全面,並經常在展覽中發現新產品。

袁仲安(Leo)現在處於半退休狀態,數年後即將「登六」的他坦言,未認真計劃退休生活,由於已財務自由,所以壓力不大。

袁先生是一名食品科學家及營養學家,他認為,市場上有不少年輕長者,可能年輕時「捱得辛苦」,所以年紀大想作出補救,因此會留意一些針對健康的補充產品;年老長者則需要軟餐、卧牀等服務。

他自己則希望通過展覽了解與自身行業有關的資訊,包括新的軟餐及營養品等,認識潮流走勢,至於特別感興趣的,則是AI運動機器及新的營養補充品。

Ivy:聽講座增認知 正向思維面對生活

Ivy認為沒有人知道自己「幾時走」,何不豁達些。

準備退休的Ivy認為,退休的首要考量是財務,其次是健康。她有投資習慣,財務一向「靠自己」,她更認為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財務負責,不必怨天尤人,笑言要繼續賺錢和捐錢。

她並不諱言因去年患病致使健康欠佳,但認為不應有放棄心態,應學會接受,「身體使用多年,自然會有些毛病。」她認為閱讀可幫助自己,特別是哲學書,可擴闊思維。

Ivy獨居但有許多家人相伴,由於家人面對長期失眠問題,她特意前來聆聽講座,在場內也購買了書籍和酒,她相信長者「逛展」會有得着。

陳潔貞:逛展增認知 冀長者「不被遺忘」

陳潔貞希望長者可以透過展覽獲取更多社福機構的服務信息。

作為一名退休人士,此次參加樂齡展覽,陳潔貞感受到「多元」—— 既有樓盤銷售、銀行基金推廣,也有社福機構駐點,能接觸到不同領域的樂齡資源;她直言,若能更清晰分區,相信體驗會更好。

自小便有做義工的陳潔貞,特別希望類似展覽能增加社會福利與政府資源的內容。因為很多長者,尤其是獨居或隱居一族,其實不太清楚社會提供的支援措施,若能透過展覽把這些資訊送到他們面前,才能真正幫到有需要的人,不讓他們成為「被遺忘的一群」。

此外,她亦直言,作為銀髮一族,要活得自在,「退休前規劃」是關鍵;特別是必須有財務自由和健康身體的前提,再配合正面心態,只要規劃好,樂齡生活一樣可以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