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園(EcoPark)致力將舊物升級再造 生活再無「垃圾」

由香港賽馬會贊助,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主辦的「沙田綠 Fun Fun」社區綠惜市集,日前於沙田大會堂廣場舉行一連兩天活動,吸引區內市民及學生參觀,雖然遇到落雨,但市民反應熱烈,每個攤位都擠滿市民。      大會透過舉辦綠色市集、工作坊、 攤位遊戲、環保設施導賞遊、舞台表演、打卡區等一系列活動,與市民互動,並鼓勵大眾認識資源循環,實踐綠惜生活。其中,升級再造產品陳列室更是首度展出,用回收再造的材料製作成家居及日常生活實用家品。由於社區反應熱烈, 該機構表示會再接再厲,計劃於7月初於沙田區舉辦另一場的市集,希望市民繼續支持。

多家機構合力舉辦社區環保活動

大會並邀得環境保護處署助理署長(減廢)區詩敏博士、環境保護處署助理署長(廢物基建)雷學良先生、署理沙田民政事務專員鄭奕文先生、香港賽馬會對外事務部主管鄭琪先生及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總幹事梁少玲女士等超過70位嘉賓出席啟動禮,並有多個環保機構協辦及參與,包括環境保護署、環保園(EcoPark)、林.區(Y.Park)、有機資源回收中心(O.Parks)、綠在沙田、都市綠洲、弘毅環保教育發展基金、Carbon Wallet、歐綠保綜合環保 (香港)有限公司、億達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機科有限公司以及塑新生等。

環保園將垃圾再造 變成日常物品

環保是這個廣闊社會的一張網,保護住有限的地球資源。但什麼是「環保」?如今將「環保」二字重新解讀:順應垃圾的「產生」,將其「升級再造」。由環保園(EcoPark)一眾環保商合作組成的環保園升級再造產品陳列室,更是首度展出,室內陳設全為利用回收再造的材料製作成家居及日常生活實用家品,讓市民了解到環保再造物品絕非遙不可及而是貼身日常物品。

在陳列室內,有機艙餐食推車變身的音響,以儲存紅酒的木箱改造的音響,更有由咖啡渣製成的杯子及裝飾品,甚至在展示品其中有兩張凳子,是利用市民掉棄的膠樽蓋再造,這些都是將常見垃圾直接轉廢為寶。而同場,由卡板木製成的貓砂由於推廣不足,並不為大眾熟知,事實上價廉物美。此外,目前「生物碳」的無土種植亦是一個巨大的趨勢,在商場等不同的環境中成為環保飾品。

環保園商戶堅持營運17年 環保終見曙光

有環保園商戶稱環保園是很好的慨念,他們每位商家都把別人眼中的廢物再重生,不過開辦17年來,市民或很多商業公司都未有留意,垃圾只隨便棄置,但近兩年特區政府大力推動下,開始令大家意識到要為地球及自己的生活配合環保出一分力,所以在他們眼中沒有垃圾,一定可以讓物品循環重塑其存在價值。

義工落力協助市民 認識環保再生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是次首次與環保園內的商戶合作,將園內升級再造的生活實用品及環保服務向社區展示,當天不少義工在場協助市民與他們從中學習認識環保再生慨念。義工們稱希望大眾能夠對回收的意識更加強烈,該會的工作坊會增添趣味性,迎合市民喜好也增加普及化。」另一位該會的女義工稱必須多謝各方鼎力支持,尤其有香港賽馬會的贊助,才可以舉行類似活動,將環保慨念讓市民一起身體力行。

有家長表示專程帶子女來參加環保活動,認為實踐比書本所學更重要,除了各大攤位的環保展示之外,現場還設有不同的工作坊,例如「木藝體驗班」、「蟲油手工皂」及「菜苗種植工作坊」等,受到現場市民的相當歡迎,同時也為大家科普了不同的材料能如何變廢為寶,讓小朋友實現生活中的環保樂趣。

環境保護處署助理署長(減廢)區詩敏博士(中)及環境保護處署助理署長(廢物基建)雷學良先生(右二)聯同署理沙田民政事務專員鄭奕文先生(左二)、香港賽馬會對外事務部主管鄭琪先生(左一)及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總幹事梁少玲女士(右一)等為「沙田綠 Fun Fun」活動擔任主禮嘉賓揭開序幕
環境保護處署助理署長(減廢)區詩敏博士(中)及環境保護處署助理署長(廢物基建)雷學良先生(右二)聯同署理沙田民政事務專員鄭奕文先生(左二)、香港賽馬會對外事務部主管鄭琪先生(左一)及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總幹事梁少玲女士(右一)等為「沙田綠 Fun Fun」活動擔任主禮嘉賓揭開序幕
小朋友對嘗試做「蟲油手工皂」甚感好奇兼有趣味。由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主辦「沙田綠 Fun Fun」,吸引不少區內市民一家人來參予。
小朋友對嘗試做「蟲油手工皂」甚感好奇兼有趣味。由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主辦「沙田綠 Fun Fun」,吸引不少區內市民一家人來參予。
不少市民都對環保園陳列室的再生產品好有興趣。
「沙田綠 Fun Fun」綠惜市集市民反應熱烈,將計劃再舉辦。
義工為市民講解廢物再生的循環關係。
小朋友在輕鬆快樂的市集環境內,認識環保是生活一部份。
家長與小朋友一起從遊戲樂趣中學習環保。
回收四電一腦再將物件升級再造,令垃圾再有第二生命。
市民對環保回收慨念增加了解,為地球盡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