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文字美】石頭上作字畫 文字師甘聖欣 「人生」最難寫

【明報專訊】甘聖欣的繪畫和文字藝術作品有種雲淡風輕的感覺,好像柔柔弱弱地跟你訴說着對生活的點滴,對世事的灑脫。她的打扮雖樸實斯文,卻不盡是那種陰聲細氣、溫和婉約的類型,她有開朗率直的一面,熱烘烘的內心更為這個昏亂的時代而躍動。

相關文章:竹編入門:零經驗在家學竹編

1. 你如何定義自己?

我很少去定義自己,我覺得不需用框框來定義自己是個畫家或藝術工作者,對於我來說創作是一種自我修行。

2. 有什麼人或事對你帶來啟發?

我想是書本。以前上學對課本沒太大興趣,到從事創作後,明白要提升自我的修養方可進步。這10年看過很多書,令自己對世界、對生活的看法改變良多,所以影響我的是很多不同的作者。

3. 你的作品帶點禪意又帶點詩意,有否受到宗教或哲學的影響?

我是學佛的,但沒有想過要走佛系路線。反而我覺得自己是個率性隨和及樸素的人,這些都反映到作品上。我覺得我的作品應隨着自己當下的狀態,或對身處時代的想法而有所改變,簡而言之生活就是創作。

我還記得讀過高行健的《自由與文學》一書,裏面一句話對我影響深遠,就是藝術家有責任反映身處時代所發生的事,不用想去做一些前瞻未來的作品,而要誠實反映當下。

4. 文字比其他媒介有何優勢?

我想文字的優點在於它的持久,而且能予人很大的聯想及思考空間,但重點是正體中文字,我覺得有責任留住文字的美。

而說到寫詩,500字的一段,各人所感受到的可能並不一樣。又或是今天我看一首詩,明年再看可能有別的感受,我覺得這是文字的力量。最近寫詩的靈感源自恐懼的情緒,害怕在這個時代沒留下什麼就被消失,所以用文字來留下自己的痕迹。

5. 為什麼選擇在石頭上作畫題字?

哈哈!這個故事並不如想像般美,起初想畫些東西作室內擺設,於是選擇了木材,後來再想找些體積較小的物料,碰巧在家附近的園藝店找到些石頭來畫。之後對不同種類與特質的石頭有更多了解,變得講究,反而覺得在石頭上作畫很浪漫。

相關文章:一筆一畫有章有法 沉浸書法 修心減壓

6. 對石頭的特質了解多了,對你的創作帶來什麼改變?

石頭是一種難以動搖而且堅毅的物質,但當你在上面作畫題字後,卻好像把靈魂注入其中。對一些人來說,一片石頭更可以意味深長,例如曾經有客人把一片放在親人墳前已久的石頭給我為他作畫,可想而知這片石頭對他承載了多少情感。

7. 你人生中最重要的課題是什麼?

我想說,我認為「人生」這兩個字是最難寫的。試過為客人寫這兩字,發覺怎樣寫也寫不好,可能愈少筆畫就愈難拿揑,亦容易顯露自己的不足。也許人生本來就是這麼難以演繹。

8. 自己有沒有特定的穿衣風格?有什麼必備單品或個人喜好?

我的風格很樸素,但盡可能不犯錯,其實不犯錯已很不錯。在適當的時候穿適當的衣服,這亦反映做人處世,年輕時常有overdressed的錯誤,現在發覺要找回自己。

另外我很少佩戴飾物,尤其我有了左手的兩個紋身後——金魚與櫻花及燕子與銀杏,買衣服時亦會襯托這些紋身。

9. 你認為怎樣的人才是美?

有內涵的人才是美。因為外在的美不能持久,唯有內涵可提升外在的美,所以我寧可花時間閱讀也不會去護膚。我覺得年華老去令外在變色並不可怕,生命失去熱誠會更可怕。

10. 現今香港社會有什麼被高估或被低估?

此刻我覺得被高估的……可能是外國勢力,哈哈!又或者是香港人覺得移民就一了百了,可解決所有問題。因此我認為被低估的是每個人都有改變這個社會的力量,從來一個微笑、一個問候,很少的舉動也可以為社會帶來改變。

相關文章:【治癒系漫畫】描繪日常 細膩故事帶來溫暖 疫中作畫 一點一逗療癒人心


Profile

甘聖欣 – 曾任職室內設計師,10年前開始了Slash的工作模式,自喻為「文字師」(WORDist),從事繪畫及文字藝術創作,喜歡於石頭上作畫的她,近年的創作以寫詩為主,最近參與「微光之城」展覽。


文:溫兆明

編輯/陳淑安

美術/張欲琪

電郵/ lifestyl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