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風險唔揀人 新手達人勿大意
適量運動有益身心,但有時超出能力範圍,或出現意料不及的情況,就容易發生意外。過去一年疫情,有很多人愛上行山,大花金錢添置貴價裝備,越級挑戰高難度路線,有時身陷險地也不為意;即使是經驗豐富,間中亦有關於中暑、高處墮下或突然猝死等意外報導。Marco是一名運動發燒友,喜歡健身、跑步、參加不同球類和水上運動。他坦言:「運動意外時有發生,很多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一時判斷失誤就容易造成意外。」所以他教路,運動前除要做足熱身、能力及風險評估,更應預先準備一份周全的保障。
馬拉松是城中最多人參與的運動盛事,雖然比賽因疫情而停辦,但無礙一眾跑友的熱情,總會在路上看到他們的身影。Marco是全馬的常客,五年前為了在比賽跑出好成績,他幾乎每天都會健身或跑步。他表示:「有次在運動場練跑時,為了閃避突然停步的跑友而急避,膝蓋一扭,十字韌帶『啪』一聲撕裂,痛得我即時跌倒,在跑友們協助下入院治療。接受手術後進行了近20次的復康運動,花了年半時間才能回復受傷前狀態。」他坦言,治療過程花費不少,「當時坊間為運動而設的專屬保險並不普及,我亦沒有想過做運動都需要有保障。個人意外保險不是要死便是永久傷殘才有較大額的賠償,沒有人想過做運動都要「非死即傷」吧?」
即興長期皆受保 即買即保
疫情下,人人留港消遣。很多人平時不做運動,現在卻報復式地上山下海做運動。因過份的體力消耗中暑,心臟不勝負荷,或因未知的先天性心臟病引致猝死,所以不要以為可以疏忽輕視。Marco表示:「早前有幾個朋友心血來潮即興約我一口氣行山接著划船,我立即用手機為大家投保。運動前買保險,現時網上買保險,已經非常方便。簡單幾個步驟便完成,即買即保。價錢更可低至HK$10.5一日,一杯運動飲品的價錢便有保障,就算只買一天保障也可以。」
每項運動都有風險,經驗不足人士最容易出錯令身體受傷。Marco表示:「我太太原本是一名空姐,疫情下被裁,在未找到工作前為這段「搵工真空期」買了3個月的短期醫療保障。另外,幸好她早幾年已經考取瑜伽教練牌,便馬上兼職教授瑜伽。她常說瑜伽運動一定要按步就班,不能心急求成。現在很多學生為追求做到某些動作,會拚命練習拉筋,由於肌肉強度和身體柔韌度不是一蹴即就,結果一下便傷及肌鍵或韌帶。所以她不時提醒學生要留意姿勢,不要過份勉強。她除了自己買了份運動保險外,也經常建議長期練習瑜伽的學生購買一年的運動保險,低至每日HK$4.8便得到合適保障。」
重視身心治療 運動器材也受保
運動受傷可說是每個運動愛好者或專業運動員的必經階段。Marco表示:「運動受傷治療非常重要,針灸或跌打都是常見的治療方法。但有時運動受傷還會留下陰影形成焦慮,擔心無法回復受傷前水平,甚至往後也無法再運動,所以心理上也需得到全面治療。」揀選運動保險時不單要選有可保障個人傷亡、入院和門診治療,亦應包括創傷輔導,而個人責任保障更是不可或缺,以支援因在運動期間做成第三者受傷或財物損失的法律責任而要承擔巨額賠償。
很多人喜歡購買優質的運動用品,讓表現發揮得更好,而這些運動器材往往價值不菲。Marco不諱言也試過買一支價值HK$1,500的羽毛球拍,但有次殺球後失平衡,沒有多加思索便用球拍支撐身體,腳踝扭傷便不在話下,球拍立即變形,感覺十分「肉赤」。所以除了要「錫住」自己身體,他提醒運動器材也有機會損毀,購買運動保險時,可選擇提供有「個人運動器材損壞」的保障。他坦言:「情況就等如買旅遊保險,行李箱損毀也可以獲得賠償一樣,減低意外時的損失。」
運動保險低至每日HK$4.8 靈活選項隨你揀
藍十字「智Fit」運動保險涵蓋逾30項室內戶外運動。按保障提供3種計劃級別,運動受傷保障高達港幣HK$500,000和個人責任保障高達HK$2,000,000。保障期設有1/3/120天/全年,適合短中長期不論休閒、訓練和比賽,運動愛好者、業餘教練和專業運動員。揀選全年保障期,低至每日HK$4.8更可享保障伸延至在香港以外舉辦的比賽,除保障運動意外受傷和治療外,更有高達HK$10,000的個人運動器材損壞保障,讓你全情投入,無後顧之憂!
了解更多運動保障: https://bit.ly/3w3sxJs
以上例子僅供參考,索償申請成功與否須視乎實際情況而定。受有關條款及細則約束。此宣傳品並不包含保單的完整條款且只供參考之用,有關詳盡條款及細則及所有不保之事項,概以保單為準。
===================
「智Fit」運動保險及轉工醫療保障由香港獲授權之保險商 – 藍十字(亞太)保險有限公司 Blue Cross (Asia-Pacific) Insurance Limited(「藍十字」)承保。以上優惠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載於此宣傳品的所有保險產品資料並不構成亦不應被詮釋為向香港境外之任何人士出售、提供或游說購買任何保險產品。藍十字(亞太)保險有限公司乃東亞銀行有限公司之子公司及東亞銀行集團成員,與 Blue Cross and Blue Shield Association 及其任何相關聯機構或許可證持有人並無任何關係。
以上資料由Blue Cross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