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情緒健康|AI聊天機械人 支援SEN兒童照顧者紓壓

【明報專訊】根據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資料,2020年全港約有102萬名18歲以下兒童,當中最少有8.28萬名確診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約佔全港兒童的8%。然而,目前為SEN兒童家庭提供的服務,都傾斜於孩子的復康服務,少有關注父母的情緒健康。為此,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新近開發了一個以心理治療為目的,配合人工智能(AI)操作的手機應用程式(App),冀為SEN兒童的照顧者提供適切的情緒支援。

Pai︰「您𠵱家嘅心情係點嘅?係乜嘢驅使您想同我傾偈?」

林太︰「其實我覺得好唔開心,因為我個小朋友情緒行為問題令到我壓力好大,每一次同佢處理佢啲功課嘅時候呢,我都會發好大嘅脾氣,其實我有時都唔知點做好。」

Pai︰「聽到您嘅分享,我可以感受到您係面對好大壓力同困惑。處理小朋友嘅情緒同行為問題係一個挑戰,而您嘅感受係好正常嘅。如果您想分享更多,我都好樂意聽下您嘅經歷同感受。我想聽聽您照顧小朋友嘅狀况,你覺得近期最大嘅挑戰係乜嘢?」

林太︰「最大的挑戰就係一啲功課嘅問題,其次就係老師點樣睇我個小朋友。其實呢,佢入喺主流學校讀書呢,我覺得唔係好適合嘅,似乎老師唔係好識得點樣照顧我呢個小朋友囉,(常)說(他)行為問題,所以我覺得好大壓力。」

以上一段真實對話,節錄自育有SEN孩子的林太,與「輔導員」Pai的一次傾談。不過,Pai並非真人,而是一個接受過「接納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訓練的AI聊天機械人!

AI聊天機械人為SEN童家長解憂(設計圖片,DragonImages@iStockphoto/明報製圖)

三成SEN童家長 有中等或以上焦慮抑鬱

小寶寶呱呱墜地,已教不少新手父母緊張萬分,倘若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發展有偏差,甚至被評為SEN,家長的憂慮和壓力,可想而知,「他們的壓力點很大,一則來自親友,因為外邊的人未必會理解和體諒;二則來自要處理子女在行為或情緒上出現的問題,而這些憂慮和壓力,是無日無之,沒法子停下來」。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高級研究助理李天蕊(Opal)說。

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助理教授莊婉瑜(Connie)補充,學院在今年4月曾就懷疑或已評估為SEN學童的家長作調查,發現超過三成受訪者有中等或以上程度的焦慮、抑鬱徵狀,「意思是10個就有3個,情况也頗普遍。其實有中度或以上的焦慮或抑鬱徵狀,是需要介入處理」。

然而,社會資源卻甚少分配到他們身上。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計劃主任丘培狄(Jam)表示︰「不論政府或NGO(社福機構),相關資源都主要投放給SEN兒童,為他們提供復康計劃,但對於家長的支援,就比較忽略。」

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一項調查估算,全港超過三成SEN兒童家長有中等或以上程度的焦慮、抑鬱徵狀,惟現時社會資源主要投放於孩子的復康服務,少有關注父母的情緒健康。(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個案無關,monzenmachi@iStockphoto)

便捷個人化平台 提供情緒支援

考慮到SEN兒童照顧者需要的關注和支援其實很大,一直鑽研情境行為科學(Contextual Behavioral Science,CBS)的Connie,兩年前遂開始研究,如何利用科技,設計一個手機App,透過AI聊天機械人,糅合ACT輔導技巧去幫助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有一個更便捷和個人化的平台,給家長提供情緒支援。很多時候,要他們撇下SEN子女,來參加實體小組,其實是很困難。」

其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創新科技署資助近300萬元下開展項目,並開發名為Pai.ACT手機App。這個App特別之處,是結合了ChatGPT和「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的技術,讓AI聊天機械人Pai能模仿ACT輔導員具同理心及正向的說話風格,與家長之間,有着類似真人的互動,更重要的,是它能運用ACT的情緒支援技巧。

心理健康評估:家長首次登入Pai.ACT App,需要先做心理健康基線評估,系統會從ACT的6個維度去評估其心理靈活程度及情緒狀態,從而了解其抑鬱、焦慮及壓力程度。(受訪者提供)

自我覺察 找回生命意義

ACT在香港屬相對新的概念,但在外國已經應用一段時間,Connie闡釋︰「它是第三代的認知行為治療,主要是幫助案主在面對負面情緒時,專注當下,抱着不帶批判、正面接納個人想法及感受的態度去自我覺察,並引導他釐清價值觀,找回個人生命的意義,使之有力量撐過生活中的艱難時期。」

Opal以行山比喻親職過程,「我們行山,每當踏上崎嶇曲折的路途時,確實很辛苦,甚至忘記了在路途上的每一個體驗,無論是甜美或是辛苦,都是難能可貴。正如家長,有時也會辛苦得令他們忘記了生小朋友的初心,也忘記了自己其實是朝着目標走的,在中途就膠着了。我們運用ACT,是想讓家長明白這些辛苦與困難,就是為人父母必須經歷的一部分,與其抗拒辛苦,不如與它共存,然後一步步邁向終點」。研究團隊,較早前亦曾運用此療法替約270名家長做線上輔導,成效不俗,受助者的焦慮和抑鬱情况明顯減少,效果並能持續維持3個月。

站在輔導前線的Jam,經常接觸不同案主,他說,雖然大家處境不一樣,但共通點往往都是想找辦法解決或推開負面情緒,「舉例,當家長感受到憤怒時,本能就會用既定的方式去處理它。然而,在處境A的憤怒,和在處境B的憤怒,可能是不一樣的,家長卻未必覺察」。他指出,在Pai.ACT App,家長藉着與Pai傾談,有助進深檢視自己真正的情緒,「或者在憤怒之中,其實是夾雜着不開心、失望、期望的落差等,當家長認知到,或許便想到下一步應該怎樣做,甚至發掘到一個與小朋友、與自己情緒相處的方式。這就是ACT的輔導特色,輔導員很着重於家長在經歷什麼,以及如何去理解這件事等」。


相關閲讀:【消除SEN誤解標籤】與SEN童溝通相處有竅門 自資出雙語繪本 助大眾了解SEN小朋友獨特一面


李天蕊(受訪者提供)
莊婉瑜(受訪者提供)
丘培狄(受訪者提供)

ACT情緒支援技巧準確度超80%

為了提高Pai的理解準繩度和輔導能力,研究團隊利用大數據結集超過1萬條來自逾250名家長、在接受ACT輔導中出現過的粵語信息,讓Pai去學習,「經過嚴格訓練,Pai在廣東話對話中,成功運用ACT情緒支援技巧的準確度超過80%,已經是頂峰了,我感到十分滿意」。Connie又透露,此App的語言模型,結合ChatGPT、NLP、ACT及粵語的元素,屬全球首創,早前已經申請美國臨時專利。

惟研究團隊再三強調,並非想以AI聊天機械人來代替真人輔導員的角色,而是想提供一個渠道,讓在App後台的輔導員,更易掌握每個案主的情緒狀態,若需要介入接見時,可省卻前期的工夫,能即時提供支援。

系統了解家長的情緒狀態後,會作出針對的支援,並利用App內的資源,給他度身訂製自學課程,包括給予文字、影片或聲音導航的體驗式練習。(受訪者提供)
當系統識別到家長有傷害自己,或傷害小朋友的念頭,會自動開啟網上輔導預約系統,後台的輔導員也會主動接觸家長。(受訪者提供)
在與Pai對話期間,家長如覺得有需要,可提出要求約見真人輔導員。(受訪者提供)

識別有自殘念頭 真人主動接觸

Connie表示,家長首次使用App時,需要先做心理健康基線評估,系統會從ACT的6個維度去評估其心理靈活程度(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及情緒狀態,從而了解其抑鬱、焦慮及壓力程度,假如分析出來的結果,是屬於中度或嚴重的,系統會開放網上輔導預約系統,建議家長約見真人輔導員,後台的輔導員亦會主動聯絡家長。

當家長完成心理健康評估後,就可以與Pai開始聊天,「我們的AI聊天機械人,是根據文字來做分析的,操作就像WhatsApp一樣,家長可選擇手寫、部首輸入或使用語音轉文字(voice to text)的功能,以文字跟Pai溝通。而我們的語言模型,不單可以分析書面語,連口語都分析到,那交談起來,就可以更加流暢」。

系統按着與家長之間的對話,可掌握到他的情緒狀態,再配合先前的心理健康評估結果,作出針對的支援,「每個家長的體驗都不同的,因為我們會從ACT的角度、ACT的輔導模型框架,因應他表現最弱的部分,給他度身訂製自學課程,包括給予文字、影片或聲音導航的體驗式練習」。Connie又謂,家長與Pai對話期間,如覺得有需要,可提出要求約見真人輔導員;同樣,若系統識別到家長有傷害自己,或傷害小朋友的念頭,亦會自動開啟網上輔導預約系統,後台的輔導員也會主動接觸家長。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