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一般「保育員」 環保水牛 行行企企救地球

【明報專訊】大家郊遊時,可曾在河溪旁或濕地附近遇上流浪牛?專家表示,這些流浪牛牛,大多數是水牛。從外觀看,水牛大都黑黑實實,加上一對又彎又長、鐮刀似的角,也許曾嚇怕你。但別以貌取牛,牠們樣子兇神惡煞,但實際憨厚又溫馴,而且對環境生態和人類生活有不少貢獻。趁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最近在米埔引入兩名「保育員水牛」,是時候對牠們認識多一點。

親善大使——水牛愛留在沼澤區生活,圖為米埔自然保護區新增的水牛「保育員」牛柔。(受訪者提供)

水牛在亞洲十分常見,通常用作耕種用途,亦有些地方會利用牠們生產食物,例如製作水牛奶、水牛芝士等。香港常見的是亞洲水牛,學名Bubalus bubalis,是一種已馴化的水牛品種。根據漁農自然護理署牛隻管理隊在2013年調查的數據,本港現存約120隻水牛,主要出沒於大嶼山南邊低地如貝澳、水口等,以及元朗錦田一帶。

蔡詠嶠(受訪者提供)


怕熱愛水 常泡泥漿浴

水牛好友——牛背鷺常停留於牛背上歇息覓食,一大一小,一黑一白,相映成趣。(受訪者提供)

水牛為群居動物,甚少單獨行動,以草及水生植物等為主要糧食。而顧名思義,水牛都很愛水,因而常常在沼澤、河溪等地方出沒,也愛在泥濘打滾,天熱時來個河水浴或泥漿浴,好不快活。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濕地保育主任蔡詠嶠解釋,水牛愛水,原來是因為牠們皮膚的汗腺不發達,排汗能力較低,所以在炎熱的天氣下,牠們便會浸在清涼的河水或泥漿,幫助降溫。而且,把泥土覆蓋全身的時候,也可以減低被昆蟲叮咬皮膚的機率。

何來(資料圖片)

水牛彷彿生下來就注定是個貢獻多多的神奇幫手:神奇之處,在於牠毋須刻意做什麼,只需跟隨自己的生活習性,便能為大自然作出巨大貢獻。蔡詠嶠解釋,水牛以濕地的野草和水生植物為食物,對濕地生態而言,能有效控制野草高度,營造出一個開闊的短草濕地生境,吸引更多不同品種的水鳥來棲息,例如在米埔便吸引了黑翅長腳鷸、彩鷸等。原來,水鳥不喜歡過於茂密和高的草叢,是因為牠們身處其中的時候,很難察覺鷹等捕獵者,較矮的植被對牠們來說反而更有安全感。

一臉陶醉——天熱時,人和動物也想跳進水中降溫!這隻水牛把大半身體泡進河水,透過相片也能感受牠「歎世界」的愉快心情。(受訪者提供)

另外,水牛也是「廢物利用」的最佳演繹者。好像一些不再耕種的土地,大多會慢慢變成雜草叢生的荒廢土地。但如果水牛出現,牠們除了把長得過高的雜草吃掉以外,在泥地上四處走動、打滾時,還能把泥地踩鬆、滾爛至變成泥沼,從而吸引不同品種的昆蟲和蛙類,逐漸營造出一個濕地生態環境。濕地除了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外,還可以保護人類的性命財產,例如紅樹林能減低巨浪對海岸的衝擊等。


牛背鷺騎牛搵食 互利互惠

犁田之用——現時世界各地仍有不少水牛被農夫飼養以作犁田之用。(受訪者提供)

另外,當大家見到水牛時,如果細心留意,會發現牠們往往並不孤單,很多時都見到牠們的「伙伴」——牛背鷺。這種站在牛背上的水鳥,跟水牛是合作無間、互惠互利的好拍檔,事關牛背鷺以昆蟲為食糧,會啄食水牛背上的蠅、虻蟲等,為水牛消滅這些不請自來的客人。而當水牛在濕地周圍走動,足蹄踏進泥地時,會逼令藏身水草的昆蟲現身,這個時候,跟牠們「搵食」的牛背鷺就可以大快朵頤。

除了對生態環境有裨益,水牛還對人類生活有重要貢獻,在昔日的香港農業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主席何來表示,香港另一常見耕牛品種——黃牛,由於腳蹄無法自如地在泥濘中行走,皮膚浸在潮濕的泥土中更會得腐蹄症,因此,以往香港種植水稻等農作物時,十分依賴能在泥濘行動自如的水牛來協助。但隨着香港農業於1960年代開始式微,大規模的土地遭棄耕,本地水牛便逐漸從家牛變為棄耕牛(即等於政府所指的「流浪牛」)。


水牛習慣放養 自食其力

有趣的是,何來指水牛即使在以往被農夫馴養,但牠們往往每年只工作約2至3個月,其餘時間都被放養,水牛的自然習性,以及跟大自然的關係,其實沒有很大改變。即使棄耕後水牛被棄養,很快便能適應回歸大自然的生活,不同於其他放在野外環境後很快便會死亡的家畜。於是,水牛們便留在原本被飼養的村落生活,至現在已繁衍了十幾代。

切勿模仿——圖中正在撫摸水牛的是專業飼養員,市民切勿隨便模仿。(受訪者提供)

時至現在,城市人與郊野的水牛的關係愈來愈疏離,甚至人牛之間的衝突亦時有所聞。根據漁護署網頁資料,該署在2011年底成立專責的牛隻管理隊,以「捕捉、絕育、遷移」的計劃,使牛的數量保持在穩定的水平。計劃下,工作人員會主動捕捉流浪牛,並安排適合的牛做絕育手術;絕育後的牛會被釘上耳牌,然後遷往遠離民居的同區郊野公園範圍內,繼續在野外自由生活。何來補充,經過保育人士多年的努力,村民及一般市民對水牛的了解及接受程度漸漸增加,例如駕車司機看見水牛橫過馬路時,開始願意停下讓水牛走過。何來冀市民能反思人與牛,以至人與大自然之關係,學習如何與不同社區動物和平共存。


米埔活動:探望「保育員」

亞寶(受訪者提供)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最近於米埔自然保護區內新增了兩名「保育員」——本地水牛「亞寶」和「牛柔」,連同之前引入的水牛,共有6隻之多。想近距離跟兩個新保育員打招呼嗎?

WWF將於11月7至8日在米埔自然保護區舉行「步走大自然2020」活動,活動有不同路線,參加者除了有機會在米埔濕地邂逅新水牛「保育員」,亦可以參與其他大自然相關或藝術活動,例如清理福壽螺、陶藝工作坊、浮橋導賞等,對濕地生態環境了解更多。如有興趣參加,可到WWF官方網站報名預約活動,或了解更多活動詳情。

網址:wwf.org.hk/your_support/walk4nature/
文:鄧捷
編輯:林曉慧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