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公司誤打誤撞突破新技術 綠氫製造成本大減

氫能作為未來能源,全球科學家均研究成本更低、轉換效能更高的產氫技術。中國一間創科公司早前研發出成本比全球同業低五成的製氫技術,大幅拉近綠氫(利用可再生能源製造的氫氣)和灰氫(用天然氣生產的氫氣)的成本差距。有關技術早前獲得國際能源大賽金獎,得到 100 萬美金(折約港幣 780 萬元)獎金,項目負責人高小平博士透露,今次技術突破竟然和供應商送錯了物料有關……

華商廈庚的「離網高性能鹼性製氫裝備、核心材料研發及產業化」項 目,榮獲第三屆 TERA-Award 智慧能源創新大賽金獎,由 TERA-Award 大賽創始人李家傑博士(右) 頒獎予華商廈庚董事長兼總經理高小平博士 (左)。

高小平三十多年前在美國普渡大學攻讀化學博士,之後一直從事可再生能源,特別是氫能研究。近年成立科創公司開發電解水製氫技術和設備。高小平研發的高效能鹼性製氫設備,體積比傳統的小,而且效能高、成本低,特別適合於地方有限的城市「現場製氫」,就地利用太陽能、風力進行水解製氫,把可再生能源以氫氣的形式貯存起來。

目前,高小平的科創公司已跟日本、歐洲、美國等多家公司合作,並與南美及中東等地不同公司接觸洽談合作,以屋頂光伏板生產綠氫,供巴士加氫站使用。他表示,以他開發的技術製造的綠氫,價格每公斤人民幣 15 至 20 元,跟每公斤 12 至 16 元的灰氫已非常接近,綠氫普及並非遙不可及。

鹼性製氫技術及設備,比一般製氫技術效能更高、成本更低、安全性更 強。

高小平的研究一度出現瓶頸,後來竟在誤打誤撞下找到解決方法。他指出,鹼性製氫採用的催化劑,剛開始效果很好,但過了幾天就慢慢變差。這個問題困擾了研究團隊良久,直至一次實驗途中發生了小故障,「我們為更換了一些物料,豈料電解槽的工作電壓突然變得非常穩定, 之後才發現其中一種材料是供應商錯給了我們,用這種材料終於解決了電壓穩定性的問題。」至於是甚麼材料,高博士笑言是商業秘密,不能透露。

華商廈庚董事長兼總經理高小平博士(中)與團隊經過不斷的研究及嘗 試,大幅度提升鹼性電解水製氫設備的整體性能和長期運行穩定性。

發現新材料並不代表研究抵達終點,高小平及其研究團隊正進一步開發新一代產品,計劃明年完成並進行量產:「我們項目的電流密度在實驗 室已達到每平方米 2 萬安培,換言之製氫效能跟傳統的質子交換膜電解水技術(PEM)差不多,但我們的成本只有它的五分之一。與一般的電解水製氫方式相比,我們項目的電流密度提高五倍,效率提高 10-15%,大幅度減少成本。電解槽的啟動速度可以少於 10 秒,特別適合離網(註:即不連接公共電網)製氫的要求。我們就要把這些實驗室開發的技術變成產品,推出市場廣泛應用。」

項目今年獲得 TERA-Award 智慧能源大賽金獎,研究成果得到國際認 可,並得到 100 萬美金獎金。高小平表示獎項意義重大,「大賽的獎金可以用於加快推進技術迭代。而且,能拿到這個國際性的獎項,對於我們將來開拓國際市場非常重要。TERA-Award 在新能源方面是一個很好的合作平台,協助初創公司技術產業化。」

華商廈庚設置實驗室和廠房,研發及生產鹼性製氫項目,計劃明年完成 第三代產品開發並投入量產。
今年上旬,華商廈庚發布了達 1,000 標方的鹼性製氫產品,而且 12 兆瓦 測試基地也正式落成,自主研發及生產高效電極及複合隔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