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50年老店紮作傳人堅持手紮燈籠最愛楊桃燈籠載父子回憶

中秋傳統燈籠買少見少。開業57年的老字號紙紮店「寶華扎作」第二代傳人歐陽秉志表示,傳統燈籠一般是用竹紮的楊桃及玉兔,用蠟燭點亮燈籠,不像現今的燈籠都用電燈。可惜本地傳統燈籠紮作行業式微,面對大量從內地入口的燈籠,歐陽秉志堅持人手做的傳統燈籠獨一無二,與外面一式一樣的燈籠相比,傳統燈籠更有溫度。

「寶華扎作」第二代傳人歐陽秉志(黃詠賢攝)

人手紮作燈籠 需逾兩小時

歐陽秉志人手紮作燈籠20多年,他稱紮作傳統玻璃紙燈籠,過程中最難是紮燈籠骨架,因每條竹篾的粗幼度不一,遇上竹篾有些「岩巉」位置,需用心慢慢將竹篾屈成形。此外貼上玻璃紙也需小心翼翼,否則白膠漿沾到玻璃紙的其他部分,就要重新來過。

開業57年的老字號「寶華扎作」第二代傳人歐陽秉志(左圖)堅持每年人手紮作傳統燈籠。右圖為傳統竹紮玉兔燈籠。(黃詠賢攝)

由於手作需時,紮作燈籠每個售價約數百元不等。雖然售價不菲,歐陽秉志認為仍有不少人喜歡傳統燈籠,除了因為懷舊,更想告訴下一代自己小時候是如何慶祝中秋的。他提及最慘淡是有一、兩年乏人問津,後來因社會流行集體回憶,又開始多人買傳統燈籠。

歐陽秉志稱,傳統燈籠最好賣的是楊桃及玉兔造型,他個人最喜歡楊桃燈籠,因第一次用竹紮的燈籠就是楊桃,由父親於1997年教導製作,自此他每年堅持紮作燈籠。

歐陽秉志稱製作過程中最難是紮燈籠骨架,因每條竹篾的粗幼度不一,有時竹篾有一些「岩巉」地方,需用心慢慢將竹篾屈成形。(黃詠賢攝)

跳出傳統框框 訂製燈籠多創意

人手紮作燈籠(黃詠賢攝)

除了傳統用玻璃紙製作燈籠外,歐陽秉志亦嘗試以皺紙、報紙和布料,甚至檸檬茶紙盒製作燈籠。他說皺紙色彩多樣化、可塑性高,可製作卡通圖案的燈籠,惟因皺紙薄身易爛,製作難度亦相對較高。他表示現時每年訂製的燈籠數目不定,曾有人訂製「I Love You」的燈籠,以及用報紙製作玉兔燈籠等,創意十足。

圖文、影片:黃詠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