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間限定展覽】特色霓虹燈招牌重現大館!可盡情打卡兼近觀細節 展出招牌稿圖及工具、製作過程短片不容錯過
【明報專訊】元朗大同老餅家、深水埗南昌押、油麻地冠南華婚紗,過去一年大家忙着與這些老字號的霓虹招牌說再見,以為一別便是永遠。但說了再見就會再見,這幾面招牌由非牟利團體「霓虹交匯」保育和修復後,連同其他近20件大大小小的霓虹招牌和藝術品,近期在中環大館展出,讓大眾近距離接觸這些曾遙遙高掛在街道上的招牌,欣賞霓虹招牌的工藝與美學。
霓虹燈紅綠光影交織出的迷人夜景,曾經是這座城市的「名片」,既反映各行各業如何藉由霓虹招牌展現活力,亦是不少觀光客來港遊覽的必看風景。「其實這些招牌對香港是很重要的維生指數(vital signs),就如人失去呼吸、體溫、脈搏等會無法生存,霓虹招牌對我們的城市都是一樣。」霓虹交匯總經理陳倩雯過去幾年奔走於城市各處,拯救被清拆的霓虹招牌,今個夏天她和團隊在大館策劃霓虹招牌展覽,將展覽命名為「Vital Signs霓續」,指出霓虹招牌對香港的重要。
不再高高在上 可近觀細節
室內展場入口處掛在天花板狀似「UFO」的霓虹燈作品,紅黃藍綠的閃爍燈光,為展覽揭開序幕。機構3年多以來保育了大大小小50多面霓虹招牌,今次精選部分在設計、歷史意義上具代表的展出。天井處懸掛了一面握着聽筒的貓咪霓虹燈牌,背面是與牠隔着電話閒聊的小狗,吸引不少人打卡,「很多人對霓虹有刻板印象,覺得是很傳統的事物,但從這個招牌見到,霓虹都有很可愛的一面」。這面招牌來自深水埗鴨寮街一間前身賣日本電子產品的五金舖。陳倩雯聽商戶解說,原來1990年代的鴨寮街有如港版「秋葉原」,售賣日本電器、電子產品,他們才打造這面如此kawaii的招牌點綴舖面,當年他們還會保送員工到日本受訓、學日文,反映當時社會潮流趨勢。
展場中間放有多面大型招牌,最吸睛莫過於足有6米高的「大同老餅家」,雖然並非機構保育過最大的招牌,但走近欣賞,都足夠震撼!以往招牌總是高高在上,今次近距離面對面,可見到不少有趣細節。來自上水四喜珠寶金行的招牌,不止雙喜、喜上加喜,而是用4個喜字組成!「這些玻璃管就像迷宮一樣複雜,設計、美感、技術等任何一部分不足都難以完成。」他們特意找鐵器師傅用人手方法重做圓形鐵箱,將原有8米長招牌中的四喜圓形標誌保留,變成一件藝術品。
相關閲讀:燈火闌珊|霓虹展與保育:探索香港霓虹文化的珍貴機會
展出稿圖工具 修復過程短片
除了欣賞特色招牌,由霓虹師傅借出的工具及招牌製作過程的短片亦值得駐足一看。「要完成一個霓虹招牌不容易,需要經書法、屈管、做鐵器、油漆和安裝等多重工序。」展示櫃內展出本地光管公司的手繪招牌稿圖、玻璃管、木槌、師傅的自製工具等,在旁短片呈現各個步驟細節,大部分片段都是她在保育和修復過程時拍攝,不少工序都是第一次被鏡頭記錄,非常珍貴。
逛完室內,移步到大館室外繼續參觀。1980、90年代的彌敦道夜景由各式各樣的霓虹招牌撐起,即使是黑夜也光亮得很。大館的洗衣場石階以彌敦道街景的照片為背景,擱上5面巨型招牌,包括冠南華婚紗、百樂酒樓、大發大押等,背景的霓虹照片與眼前的招牌光芒交錯,恍如置身上世紀的彌敦道一隅。「彌敦道昔日有各行各業、不同形狀、顏色的招牌,(我們)都花了不少時間考慮選擇哪些招牌代表這些行業。」
如位於油麻地的冠南華婚紗招牌,同時有中文和英文,無論本地人或外國人都可直接從招牌得知店舖業務,是去年修復後首次展出;「大發大押」與館內展出的「南昌押」又有不同,除了蝠鼠吊金錢的形狀外,還有一面相連的橫向招牌,陳倩雯指,以他們所見,這款大押招牌全港只剩下大約3個,「買少見少」。
「白鑽」閃爍 藏家族情懷
有着一顆閃着白光的鑽石、繪有優雅框線的「百好珠寶金行」雖然並非來自彌敦道,但是她最喜歡的招牌之一,除了形狀、顏色配搭符合art deco美學,商戶對招牌的感情亦讓她動容:「百好珠寶金行1970年代在九龍城開始,是家族式生意,記得保育招牌當日,第二代老闆整個過程都沒有離開過,對招牌依依不捨,因為招牌陪他成長。對於商戶而言,招牌原來不止是廣告,而是人生一部分,所以每次保育一個招牌,我們的責任都很重大。」
「霓續」展覽
日期:即日至9月3日
時間:中午12:00至晚上8:00
地點:大館01座複式展室、洗衣場石階
收費:免費入場
文:張淑媚
美術:謝偉豪
編輯:朱建勳
facebook @明報副刊
[好去處]
知多啲:保育招牌字體 衍生「爆北魏體」
【明報專訊】隨着霓虹招牌慢慢消失的,還有招牌上的書法字。北魏體是香港舊式招牌其中一款常見字體,茶餐廳、酒樓、藥房、當舖等各行各業都曾有不少招牌由北魏體書寫而成。不過隨着老店結業、招牌拆卸,讓這種字體正從街景中流逝。藝術家陳敬倫花2年時間,在網上眾籌集資,將北魏體轉化成電腦字形「爆北魏體」,延續字形生命。
統一逾50街頭書法家風格
游走舊區如九龍城、上環、深水埗一帶,不少老店那雄渾又穩重的招牌,大多由北魏體書寫而成,中環「鏞記」酒家正是其一。「很多老店,尤其當舖的霓虹招牌,幾乎是指定用北魏體,但近年很多老店招牌被拆,新店又少用這隻字體,因為已沒有師傅懂得寫,令它愈來愈少。」陳敬倫一向對古蹟着迷,到處遊歷,將舊建築、招牌、字體等一一拍照記下,發現自己「對北魏體很有feel」。
有次來到葵涌工廠區,他被一間售捲閘的店舖招牌震懾,一個個紅色北魏體的文字在他眼前一字排開,氣勢磅礴。「那個招牌有17隻字,字體很大,近2呎乘2呎,隻隻字都很『爆』!」從那天起他就開始勾勒北魏體,後來有台灣集資平台邀請他在網上眾籌發行整套文字,就一腳踩入字體設計的行列,製作「爆北魏體」。
一套字款如何生成?他將在街上拍下的招牌字或者網上舊圖片的文字,一筆一畫勾勒出輪廓。之後將每個字放到字表中,與其他字體比較後調整粗幼,「如果某些筆畫比較幼細,就要幫它『操肌』」。「爆北魏體」以香港街頭的北魏體書法作品為基礎,陳敬倫再按需要增加每個字的起角位、骨感等,並適時保留毛筆痕迹,收斂過於澎湃的筆觸。「不是勾完字就叫完成一套字款,還要將每隻字的比例調整至一致,因為不同書法家書寫時都會有些微不同,所以不能純粹勾勒出來,否則風格會不統一。」
花2年整理1.3萬個字
他保守估計自己是將50多名街頭書法家寫過的招牌字風格統一成一套字,笑言難度很高,平均每個字從勾勒輪廓到調整,需時起碼15分鐘,一日約完成50個字。雖然文字整體風格要統一,但他還是保留了不同風格的北魏體讓用家選擇,單是「酒」字已有8種風格可選。不同書法家對那「三點水」有各自的詮釋,他覺得全部都很美:「這套字的初心是保育,沒有理由只保留一種,所有美的字都要保存。」最後他花2年時間整理出超過1.3萬個字,現時台灣和香港用家比例各一半,應用在利市封、插畫、logo、招牌等。
這2年幾常常閉門造「字」,他笑言自己發福不少,正當記者以為他要歇一歇,他卻說已經着手整理另一套字款,但暫時先賣個關子。「我對這件事很有passion,因為我真的很喜歡這套文字,很喜歡畫,總之就很好玩!」
相關閲讀:【知多啲:活字印刷】易學難精 工序繁瑣 粒粒皆辛苦
Info
fb:爆北魏體
優惠價:$1500/套(至10月1日,原價$2250),可直接facebook私訊購買
[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