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世界閱讀日|家校合作 興趣入手 紙本、電子閱讀並行 助兒童重建閱讀習慣

【明報專訊】在數碼年代,孩子都慣於在網絡世界學習和娛樂,要他們靜心坐下來細味書香,變得愈來愈困難,也成為當今不少父母的煩惱。事實上,要從這科技「勁敵」中拯救小人兒,重建他們的閱讀習慣,家長和學校同樣扮演重要角色。

趁今天「世界閱讀日」,不妨聽聽本刊專欄作者吳凱霖(Bonnie),以及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圖書館主任倫雅文,在培育小書蟲方面,有何妙法吧!

世界閱讀日 家校沉浸書海(設計圖片,Watcharin panyawutso、piixypeach@iStockphoto)

家庭創造氛圍 建立共讀時間

或許不少家長,在假日早上打開孩子的房門,老是看到這一幕—— 一個未刷牙洗臉、頭髮蓬鬆的小朋友,正坐在牀上打機!不過,育有兩女的Bonnie,看見的,卻是另一番景象:「她們要不是在一起玩Barbie,就是坐在牀上各自看書,兩個就像人家追電視劇集一樣,追書追得很入神。」Bonnie訴說日常,但對很多家長來說,卻是蔚為奇觀。

表現出閱讀是賞心樂事

擁有兩個碩士學位、現任出版社社長的Bonnie,與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是名副其實的「書蟲」,夫婦育有兩女,長女雪雪今年9歲,幼女雪糕7歲,二人亦同樣是「小書蟲」。莫非是基因遺傳?

Bonnie並不反對基因論說,但她更加相信,這是遺傳與環境,互相影響出來的結果,「我認同每個小朋友,在某些能力上,或許是會有差別的,這可能與遺傳基因有關,但其實先天影響是遠不及後天的,尤其在童年,究竟他們有沒有合適的環境,讓內在能力有機會被發展?孩子的神經元是否獲得足夠的刺激?這些才是關鍵」。

何謂合適環境呢?在Bonnie眼中,就是耳濡目染。她用了一個有趣的比喻去解釋:「例如我喜歡吃燒賣,兩個女在BB時無得吃,但她們看見我每次吃燒賣時的喜悅神情,並且吃得津津有味,這種非言語的信息,她們是接收得到的,潛意識亦認定了燒賣一定是『正嘢』,當她們長大些,便躍躍欲試。」換句話說,若家長希望小朋友愛上閱讀,Bonnie認為,不是靠囉囉嗦嗦或苦口婆心去勸戒他們,而是家長先讓自己成為讀者,身體力行去表現出閱讀是一件賞心樂事!

此外,打從幼兒開始,Bonnie每天都跟兩個女兒建立共讀時間,讓她們經驗到,看書可以跟父母有一段很親密的時光,「看書的時候,能夠挨着爸媽,甚至坐在爸媽的大腿上,我相信對每個小朋友來說,都是一個美妙的感覺、美好的回憶,他們自不然想保存着它」。時至今天,雖然雪雪和雪糕已有自行閱讀的能力,但一星期還是有好幾個晚上,會要求媽媽讀故事書,Bonnie也樂意奉陪。

當香港小孩,大部分也是機不離手時,雪雪和雪糕可算是異類,這歸功於Bonnie一直「企硬」,拒絕供應「電子奶嘴」,「除了學習上的需要,我從來不會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給她們當成消閒娛樂的工具。要消磨時間或想輕鬆一下嘛,她們可以選擇看書、繪畫、玩桌遊、踏單車等,但就沒有電子產品這個選項」。

「電子奶嘴」雖有助減輕父母照顧子女的壓力,但Bonnie寧願捨易取難,一直堅持以親子遊戲、共讀來撫慰兩個女兒的心靈,避免她們不適當地使用電子產品。(受訪者提供)

不用「電子奶嘴」 發掘有趣玩意

她鼓勵家長平日可多引導和陪伴子女發掘更多有趣活動或玩意,讓小孩的目光,不再單單聚焦於電子產品上,幫助他們更健康成長。

作為推動兒童閱讀的舵手之一,Bonnie又有何妙法,使抗拒書本的孩子,願意開啟閱讀大門呢?她提議投其所好,先從興趣入手。「有些男生很喜歡研究昆蟲,那父母不妨從昆蟲圖鑑開始,讓小朋友知道,書本是可以輔助他追尋自身興趣的,這就可以化為他的閱讀動機;又例如雪雪自幼喜歡吃東西,所以她小時候,我跟她看的圖書,很多都跟食物有關,她見到這麼多食物圖片,會看得特別開心、投入。」

她亦再三叮嚀父母,切忌在閱讀上訂立太多框架和規條,否則小朋友只會視之為「功課」,是被迫去完成的,會令他們更加抗拒閱讀,「這應該是一個給小朋友完全放鬆、自主的時間,容讓他們隨心所欲,自由揀書,也不要規定他們必須要完成多少頁,其實哪怕只是看幾頁都沒有問題的,最重要是享受閱讀的過程」。

姊妹愛閱讀:兩姊妹感情要好,經常躲在房間,但不是一起打機,而是一起看書。(受訪者提供)

學校推紙本、電子閱讀雙軌並行

教育局於2022年公布了由課程發展議會編訂的《小學教育課程指引》(試行版)(下稱《小學指引》),新指引維持小學教育共7個學習宗旨,其中「閱讀習慣」擴展為「閱讀及資訊素養」,反映香港的小學教育,邁向培育「雙閱讀素養」,即同時提升孩子紙本閱讀和電子閱讀的能力。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下稱長沙灣協和)校長蔡世鴻是香港公共圖書館諮詢委員會委員,在他掌舵下的長沙灣協和,不單擁有一個偌大兼裝潢別致的圖書館,校園的閱讀氣氛亦十分濃厚。令人意外的是,原來該校的閱讀推廣工作,除了針對校內學生及家長,近年還拓展至區內的幼兒家長。

電子書助跨課程閱讀

長沙灣協和圖書館主任倫雅文解釋:「一來蔡校長真心相信閱讀可以幫到小孩子,二來他也想做好幼小銜接。」她指出,在疫情期間,幼稚園學生其實沒經歷太多面授課堂,也缺乏戶外活動,部分孩子很依賴「電子奶嘴」過活,導致他們升上小學後,閱讀能力較弱,「我們相信,假如兩三歲人仔便開始沉迷電子產品,來到小學已經6歲了,學校很難力挽狂瀾。既然深水埗區的幼稚園學生,將來很可能會成為長沙灣協和的學生,於是蔡校長想我透過舉辦親子共讀課程,令到這班目標家長能更重視閱讀,也懂得如何陪伴子女共讀。當基礎打好,將來我們要花的工夫,便少很多」。

姊妹愛閱讀:兩姊妹感情要好,經常躲在房間,但不是一起打機,而是一起看書。(受訪者提供)
倫雅文(受訪者提供)

倫雅文雖不贊成使用「電子奶嘴」,但從不抗拒電子閱讀,並指長沙灣協和推動閱讀的策略,是紙本閱讀和電子閱讀雙軌並行。「經歷過疫情,學生運用電子科技的能力提升了很多,所以我們也推廣多了電子書。也鑑於長沙灣協和一向提倡跨課程閱讀,電子書在當中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她說,在各級各學科的學習,或是全校的探究活動日,圖書館都會為學生整理不同的閱讀材料,但受到紙本書數量的限制,學生難於在同一時間閱讀相同的書籍,但透過電子渠道向學生派發電子書,便可解決上述的難題。

舉例該校早前讓小四學生以「雞蛋降落傘」做科學探究主題活動,便向他們派發一本電子科普雜誌,「雜誌有一篇文章,是講航天員返回地球時,需要用到3頂降落傘。同學一起看完這本電子雜誌後,再思考自己的設計時,究竟是否需要為雞蛋做3頂降落傘呢?還是做1頂很大的更好呢?大家會有不同想法」。


相關閲讀:博洛尼亞兒童書展2024|港參展插畫家:歐美童書趨政治正確 市場大 報酬較港高


自選學習場所 圖書館打書釘

雖然電子書有其優勢,惟她強調,小學生仍然十分需要紙本書,「作為小學圖書館老師,我不會希望年紀這麼小的孩子,已完全不看紙本書。我自己的做法是,提供電子書之餘,圖書館一定會有同類的紙本書供學生借閱的」。

除了在校園增設多部自助借書機,增加學生借閱紙本書的機會,長沙灣協和為回應《小學指引》新建議的「善用學時」原則,在去年恢復全日制後,便重新規劃學校時間表,重點是釋放下午的時間和空間,包括逢周一至三加入1小時的小組時間,讓學生可以在該時段內,自由選擇學習的場所,例如圖書館。「雖然學生以前都可在小息時來圖書館借書,但始終小息時間很短,合共也只得25分鐘,他們都是來去匆匆。現在有1小時,學生真的可靜下心來慢慢揀書,揣摩一下自己的閱讀口味,這種自發閱讀,相信會取得較理想的閱讀成果。」

學校積極配合教育局新提倡的「閱讀及資訊素養」學習宗旨,同步推動紙本閱讀和電子閱讀,並於圖書館內設有電子閱覽器,方便學生瀏覽電子讀物。(受訪者提供)
學校有多部自助借書機,方便學生隨時借閱紙本圖書。(受訪者提供)
若要做全級的科學探究活動,長沙灣協和很多時都會提供相關的電子書給學生做參考,讓全級學生都能同時看到相同的閱讀材料。(受訪者提供)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