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趣當代藝術新展 擁抱藝術新浪潮
天趣當代藝術新展現已開幕,以「工作室見!」為主題,帶領大眾走進五位香港藝術家的創作世界,他們分別為朱達誠、林鳴崗、王守清、許恩琦及楊百友。現場會呈現31件藝術作品,策展人Horace Lam更以紀錄片的形式,捕捉藝術家工作日常、創作靈感和獨特見解,呈現他們多元的文化藝術底蘊。
生活即創作,五位藝術家雖各自追尋不同的創作領域和生命歷程,但卻共同經歷了20世紀的豐富歲月,並於21世紀的新藝術文化浪潮中找到靈感與挑戰。是次展覽主要聚焦他們的工作室日常、應對和反抗,真實還原藝術創作聖地,讓觀眾重新思考藝術與生活的連結,以及藝術在社會變遷中的角色與意義。
匠心精神 賦予雕像生命
說起文化博物館正門的李小龍像、新亞書院的唐君毅像、中山紀念公園的孫中山像及中環遮打大廈的遮打爵士像等,大家必定會有印象,這些巨匠名人的身影和精神面貌,均由這位現年82歲的藝術家朱達誠雕造而成。現場會展示作品《天地間》、《自強》、《向往》等雕塑。
朱達誠擅長名人雕塑,創作出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推動本港藝術事業向前發展。同時,他亦在不斷探索和創新,將平面書法轉變為立體三維的雕塑形態。「藝術無關政論,但應與社會和諧相處,產生共鳴。藝術家有義務去表達自己認為美、善良的東西,向社會傳遞積極向上的精神。而對於作品,有人欣賞就最好,無人欣賞亦要對得起自己。」
除了鑽研人像,朱達誠亦深諳東方草書的無窮魅力,以此製作高達3米半的「家」字雕塑,屹立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草書充滿動感和生命力,讓我打破以往的約束和框架,傳遞不一樣的歷史文化和精神力量。『家』字意義深遠。一是家國情懷;二是校園是培養專家的地方;三是學生畢業後,也可常回家看看。」此次展覽開幕,他更於現場與觀眾進行互動,一同製作預覽模型,半小時內即完成作品。
嚮往自然 畫本上的千年樹木
萬物有靈,柏樹長青,象徵著長久的生命力。油畫家林鳴崗將大自然視為他的畫室,中國古柏、北美巨杉、法國橡樹、中國茶樹等常浮現於他的畫本之上。林鳴崗畢業於香港美術專科學校,隨後定居巴黎,於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深造三年,並在羅浮宮臨摹大師作品兩年,深受西方古典主義和印象主義的影響,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畫家。
此次展覽,林鳴崗帶來《塞納河初秋》、《東海邊》、《劍閣柏雪天》等畫作。談到自然,林鳴崗如同「生物學家」暢談自如。他表示,大自然不僅是人類的母親,亦是所有畫家的老師,值得花費畢生的時間去追隨。「我曾是上山下鄉的青年,對大自然有獨特的情感寄託,希望用油畫喚醒更多人對大自然的尊重和喜愛。同時,大自然千變萬化,難以用言語和紙筆去描繪,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心去感受這份寧靜,感受自然饋贈於人類的禮物。」
除了是出色的油畫家,林鳴崗還是知名的評論家、散文家,數本藝術評論的書籍正在籌備出版。他認為,年青人應多作嘗試,透過行萬里路,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方向。「油畫歷史悠久,是表現力最強的藝術媒介,擁有無限的發展機遇。較為可惜的是,現時香港油畫缺乏發展空間,希望未來有更多的教育資源和平台,讓有志青年能夠展示自身才華,培育本土的文化藝術家,鞏固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地位。」
對話藝術家 遨遊靈感世界
王守清作為第一批在香港開設工作室的藝術家,見證香港的歷史與變遷,工業建築、填海土地、沙灘海浪、道路設施等是他畫布上的景象。此次他帶來作品《濱浜海日》、《我與詩歌》等,色塊交織覆蓋、邊界隱約模糊、筆觸無序纏繞,希望以喧嘩的色彩和抽象的方式,講述舊時回憶與內心故事。
藝術家許恩琦自幼隨名師習畫,在油畫、文學領域頗有建樹。此次展覽,他展出「夢遊瀛洲」系列,以西方油畫的手法描繪中國水墨,指向中國傳統山水畫固有的求仙意識,亦可理解為人類嚮往的藝術聖地,富含正統中國文人的氣息。畫面「似水、似山、似雲、似霧」,如入無人之境,將人性、山水與城市的融合對立展示出來。
藝術家楊百友成長於香港新界,曾在英國曼徹斯特學習與生活過一段時間,創作風格深受出生於曼徹斯特的勞倫斯‧斯蒂芬‧洛瑞影響,在停滯與幽暗中呈現出純真感,在色調上則選擇以紅黃藍原色為主。此次參展作品為《粉紅的天空》、《藍調》等,意在表達個體在母體和社會中成長的過程,講述童年碎片的回憶。
展覽時間:即日至8月10日
參展藝術家:朱達誠、林鳴崗、王守清、許恩琦、楊百友
展覽地點:天趣當代藝術‧中環(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18號新世界大廈2期2樓全層)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六上午10:00至晚上7:00,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