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子助緩秋燥 過度傷脾胃 平衡配搭減寒涼
內容目錄
【明報專訊】常說秋冬宜多吃梨,但其實吃梨是否真的有養生功效?仁濟醫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葵青區)中醫劉明佩指出,從中醫角度而言,秋天燥氣當令,與人類的肺臟相應,所以每當轉季入秋,很多人會出現咽喉乾燥、乾咳、眼口或鼻膜不適,甚至出現鼻黏膜出血或痰帶血絲等情况,而梨子屬性涼的水果,有清熱降火、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的功效,有助緩解這些秋燥徵狀。
配南瓜菇類 健脾益氣
不過,正因梨子寒涼,吃得多並不代表對身體好,反而會損傷脾胃,加重體內濕氣,對於脾胃虛寒人士,即有手腳冰冷、怕凍、腹部間中有隱痛、腸胃不好或容易腹瀉的,都建議少吃為妙,又或者可將梨子用於煮食,搭配一些有助平衡涼性的食材,如煲燉糖水時可加入桂花、太子參、黨參或香茅,煲老火湯的話則可加幾片薑,從而減低其寒性。
今次示範的黑松露雞頭米釀梨,雖然啤梨屬西洋品種,與常見的鴨梨或水晶梨產地有別,但同樣具有潤肺生津和止咳化痰的功效,搭配南瓜及菇類的食材,更會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另一道貢菊銀耳燉雪梨,貢菊同樣屬性涼,具平肝明目的功效,配搭秋梨或香梨,能互相引起清熱作用,針對因乾燥引起的乾咳、眼乾、喉乾和口渴,也是非常合適。
傷風咳不宜吃梨
劉醫師補充,雖然梨可止咳潤肺,但對於傷風感冒的咳嗽,如咳嗽時帶白色、清稀的痰或鼻水 ,則不適宜透過吃梨紓緩。而且梨本身含糖量高,尤其現時流行的日本秋梨和韓國南水梨,它們標榜甜度可達15至16度,糖尿病患者應多加注意,不要食用過量,或可選甜度相對低一點的鴨梨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