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會。跨媒體合作】音樂x視覺藝術 實體與虛擬樂手夾雜 沉浸式「超真實」體驗
【明報專訊】什麼是真?什麼是假?在假新聞大量湧現的後真相年代,我們似乎更難分辨真實和虛假。媒體愈趨進步,法國哲學家布希亞所言的「超真實」愈發籠罩着我們的日常,「真實」與「虛假」的界線愈趨消解,混同為一。受「超真實」概念啟發,媒體藝術家林欣傑與作曲家林丰聯手,透過當代音樂、視覺藝術,讓觀衆體驗超真實的世界。
林丰與林欣傑首次合作,帶來「超真實」裝置音樂會。近年林丰常與視覺藝術家合作,譬如攝影師夏永康、藝術家又一山人,因為「想他們(觀衆)一入到來,不單止音樂上,可能setting、lighting,整體experience已經去了另外一個我們創造出來的新世界」。林欣傑笑言,觀衆並非來上一堂「超真實」課,而是放開懷抱體驗他們建構出來、超真實的世界。
電子媒體創造另一世界
今次音樂會啟發自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的「超真實」概念,林欣傑解釋:「超真實是指,現在的真實全部都超於我們原來的真實,即是被創造出來,它不代表我們的真實。」譬如2017年英國人Oobah Butler在TripAdvisor創立了不存在的餐廳,透過假食評、假評分,令這家假餐廳登上TripAdvisor倫敦第一位,當有人打電話訂位時就說預約滿額,甚至有食評家聲稱自己到過這家餐廳。他認為超真實在於,現今電子媒體創造了另一個世界,「跟我們處於的世界無關」。
超真實概念一直是林欣傑作品圍繞的命題,包括他在去年香港藝術節原定演出的節目《混沌維度》。惟節目因疫情取消,變成網上瀏覽的影像作品,因而摒棄了不少現場元素,如燈光。今次音樂會補償了去年未竟的現場體驗,「敘事的方式好不同,在熒幕望着,跟入去現場看一個表演、入去一個裝置裏面,完全是兩碼子的事」。
音樂會將包括去年由Cong四重奏錄音演出喬治.克倫姆(George Crumb)的《黑天使》(Black Angel),樂手會化身為數碼圖像登場,林欣傑打趣道雖然Cong四重奏的真人缺席,但「以另一種超真實的形式在表演裏面出現」。《黑天使》共有3個樂章——〈離去〉(Departure)、〈缺席〉(Absent)、〈回歸〉(Return),而林丰和林欣傑發現樂章之間有4個空隙,林丰的新樂曲《四重維度》剛好可填補4個空隙。對他們來說,表演內樂曲的交替就如四季的自然循環;但歸根結柢,卻恰好揭示了這種「自然」其實是一種超真實,而超真實是被創造出來的。
「(音樂會的旅程)由真實去到超真實,是簡單一點的講法。去到最後,兩樣好像不太清楚,混在一起。」林丰解釋音樂會夾雜實體和虛擬的樂手,《黑天使》由不在場的Cong四重奏演奏,以虛擬形式出現;《四重維度》則由香港當代音樂團及兩名色士風手吳漢紳及孫穎麟演奏。
虛實樂手共演 樂章構建「自然」
《黑天使》一曲本身欲要回應越戰,「超真實」裝置音樂會將會用上此曲,林欣傑認為「戰爭一路沒有停止,就算來到現在,外國都還在打仗。回望歷史再加上布希亞這種(超真實),並非真的要放架坦克、不是要射子彈的戰爭,在另外一個維度裏面有沒有其他戰爭(如媒體戰)呢?這件事都重要」。林丰說,他在作曲上亦有回應這一點,「最簡單中間(樂章)講Absent,我們有些事會回應,除了音樂上,加上visual上,都有一些回應去講這件事」。
「超真實」裝置音樂會不設座位,觀衆可以隨意移動觀賞表演。有此安排,皆因林欣傑期盼創造真正的沉浸式體驗——一個開放式世界,讓觀衆選擇自己的去向。他解釋裝置音樂會的視覺效果分為3種層次:第一種層次像去年《混沌維度》的影像作品,用熒幕就能看到的數碼效果;第二種是「熒幕以外的視角」,用燈光建構出如同建築物的虛擬空間,譬如一道光牆;第三種就是觀衆與裝置之間如何互動和怎樣呈現整組裝置。「燈光既是視覺,同時間對我來說,其實是一個空間、一個立體。」林欣傑說。
自由走動觀演 創沉浸式體驗
建構出來的虛擬空間二元對稱,光牆時而出現、時而消失,觀衆游走於兩個建構出來的維度,穿梭於兩個沒有被定義為「真實」或「超真實」的空間。林丰認為林欣傑「用了一些方法、一些設計,好symbolically去define那個space,變做兩個地方,可以是真實和超真實,用了比較簡單的方法去演繹」。林欣傑覺得這亦可扣連到日常生活,「真實和超真實的界線超級模糊……所以我沒辦法告訴你,這是真實,那是超真實,所以讓他(觀衆)游走於之間」。●
「超真實」裝置音樂會
日期及時間︰3月2至4日晚上8:00;3月4日下午3:00
地點︰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
票價︰$240
文:嚴嘉栢
編輯:文顥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