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貼地設計師。清潔工】清潔工就地取材 民間智慧打破設計框架與想像 雨傘布製成防風、防UV帽子 膠袋當圍裙

【明報專訊】曾經聽過一個有趣問題:「有哪個職業罷工一日會對社會帶來極大影響?」撇除醫護人員、救助他人的行業,答案也可以是默默耕耘的清潔工。想像一下,當全港清潔工停工一天,各區垃圾該會堆積如山,影響衛生。這些不甚起眼的清潔工,在林世文(Simon)、黃健軒(Eric)和陳詩慧(Moon)眼中,卻是城市裏的滄海遺珠。數月前,這群00後因應修讀學科而開設IG專頁「香港清潔工研究所」(hkcleaners.lab),記錄清潔工如何在沒人留意的空間就地取材,靈活而隨機應變地「發明」各種清潔方法,讓大家見識他們的民間智慧。

Simon、Eric和Moon就讀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社會設計),在兼任港鐵清潔工的大學導師程展緯啟發下,數月前開展了一場民間高手的考「現」學旅程。「我敢說,清潔工毫無疑問是城市裏最重要的設計師。」Simon指,香港清潔工不被重視,其實他們工作範疇繁多,單是政府旗下種類大致已可劃分為屋邨清潔、蟲鼠組、淨街組等,各師各法打掃好城市每個角落。今年有網民曾拍攝有清潔工以自製鐵兜取代垃圾桶的煙灰缸,靈活運用日常生活物的技能被網民盛讚。這只是一個小例子,其他「臥虎藏龍」的細節其實早已遍佈城市。

研究課業–數月前,3名大學生黃健軒(Eric,左起)、陳詩慧(Moon)和林世文(Simon)因應修讀科目而開設了專頁「香港清潔工研究所」,記錄清潔工自製工具及工作日常難題。(受訪者提供)

為何垃圾桶要加水?

以Simon等人經常落區的大埔為例,港鐵大埔墟站出口處有一吸煙黑點,因疫情關係,政府為阻止煙民聚集,放置板塊於煙灰缸位置當阻隔,怎料適得其反,煙民非但沒有被「驅趕」,更留下一大堆煙頭垃圾。「若亂拋一個煙頭罰$1000,那裏便有幾百萬元了。」Simon笑道,他留意到有些清潔工會放加入少許水的小食兜或鐵罐予人丟棄煙頭。「很多人經常致電投訴垃圾桶有水,殊不知水其實很重要!因為水可減低起火風險、除煙味,最重要去除煙灰。若不加水,煙灰會滿天飛,清潔工和市民被迫『食灰』。」清潔工常以鐵皮、錫紙兜等低成本的物件,加上創意製成有用的清潔小道具,或勝過不少管理層紙上談兵購入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不少清潔工手上拿着的,都是「私伙架生」。疫情下,固體與液體垃圾增加,而小如篤魚蛋燒賣的竹籤更隨時成為𠝹刀,割傷清潔工的手之餘還會割爛膠袋,清潔工唯有自保。「最常見有紙皮、發泡膠等放在袋底作為鋪墊,而最實淨的是某速遞公司的包裹尼龍袋,防水、防刮、防拮穿。」Simon說,3人落區時不時驚歎清潔工的智慧,亦發現原來社區「廢物」可以這樣循環再用。

他們訪問清潔工時得知,一般清潔工的職責是要在2小時內完成2條街道的垃圾和街道清理,分秒必爭,故會着力避免垃圾袋破損。各區為清潔工安排的裝備並沒有統一規範,部分甚至沒有最基本的雨衣、防水帽等。Simon說:「草帽本身確有遮太陽功能,但有工友反映,只要一下雨草帽便用不了,於是他們乾脆利用執拾回來的雨傘布製作成帽子,達防風、防UV的作用。」有洗淨組清潔工亦會自製圍裙,以廢棄的大型家俬包裝膠袋包裹身體作防水之用。這些生活的環保小智慧,體現靈活變通的精神。

解構掃把–霞姐(左)細心講解掃把的結構及採用材料。(受訪者提供)
非輕鬆事–掃把高度足有一女生之高,可見分量及重量相當,對體型較矮小或年紀較大的清潔工而言,絕不是什麼輕鬆事。(受訪者提供)
自製煙灰缸–有清潔工會為「煙灰缸」加裝鐵線,以方便掛在城市的角落。(受訪者提供)
鋪吸水物–清潔工一般都會在垃圾籮底部放置吸水或防水物件,譬如尼龍袋,以避免外賣液體濺開弄髒街道。(受訪者提供)
「溝渠撈」–圖為「溝渠撈」,由於溝渠大小不一,有清潔工因應渠口大小和形狀,製作出各種款式的撈,方便清潔。(受訪者提供)
 防止滑手–在垃圾籮手柄加上尼龍,有效防止滑手。(受訪者提供)

掉垃圾也講究禮儀

掃街無疑是香港清潔工的日常,公司會提供塑膠掃把或竹掃把。以竹製成的掃把每把重量不一,部分掃把棍太粗不容易使用。由於清潔工具是公用的,輕身塑膠掃把自然是搶手貨,搶不到的只能抬着重如半包米的「竹」掃地。他們在落區時認識到清潔工霞姐,霞姐對掃把非常講究,示範自行改裝以輕竹枝取代原先的掃把骨幹,減輕工作勞損。Simon說:「畢竟這些工具或工序,可能是由『坐響冷氣房』的人制訂,往往忽略用家感受和體驗。所以霞姐為了方便工作,會蒐集較軟身的竹芯、竹皮、椰子葉的『骨』製作掃把尾,再以砂紙磨滑;若掃落葉便會用葵葉掃把,非常精緻,比起公司提供的吸水竹葉掃把方便得多。」

形狀如《魔女宅急便》中的大掃把,輕盈之餘掃葉一流。然而,以經驗製作的絕活掃把,卻敵不過一句投訴,原來她試過因為掃把掃地聲音大而被居民投訴,自此她便減少使用,避免麻煩。有不少清潔工因為怕自製架生會招惹麻煩而默不作聲,令Simon等人感到惋惜。「以前無特別留意,在和清潔工溝通後,發現原來他們的工作沒什麼保障,得靠自己。譬如有工友在推車扶手下方加設自製『捕夢網』,避免垃圾下滑跌出。如果一味由上而下規管,扼殺他們的創意便很可惜。」

除了支援、工具,清潔工最需要的還有普羅大眾的關心,以及解決源頭的「掉垃圾禮儀」。Simon分享程展緯在港鐵大圍站工作時,常遇到台式飲品、外賣湯的液體垃圾,大量垃圾加上液體重量,「重到做死人」,便張貼了溫馨提示紙鼓勵市民飲畢後才掉棄。又如不少人掉棄雨傘時未有包好,導致其骨架撐開篤傷清潔工的手。偏偏他們因工受傷,也未必有額外補貼和工傷賠償,不少清潔工為保飯碗寧願噤聲。Simon嘆道,「清潔工通常較年長,不太懂得利用社交媒體,單憑微薄的力量,若無年輕人為他們發聲,可能無人發現他們的苦况」。

有多少人知道,常到後巷清潔的蟲鼠組清潔工原來合約被標為「一般工人」而非「清潔工」?公共交通營辦商及其服務承辦商的清潔工也是在最新一輪「防疫抗疫基金」才被納入為防疫基金受益人?大家對清潔工的工作和保障一知半解,社會教育不足而忽視「丟垃圾禮儀」。清潔工友除了面對惡劣的工作環境,工資微薄追不到通脹,還得面對疫情、垃圾的危機四伏,可謂「搵命搏」。Moon續解釋:「以前我對清潔工的認識極淺,單純以為所有工具是公司提供,想不到勞動力高但報酬如此低。即使工作卑微、辛勞、缺乏社會支援,但他們的能力、創意只是一直沒有被發現。」引用Simon的同學建立的另一IG專頁「執煙頭競技委員會」(cigarette_butts_committee)一句話總結:清潔工,在香港面對的狀况簡而言之是「不清、不潔、不公」。


文:尹青

美術:謝偉豪

編輯:梁小玲


智慧成果:展覽+專頁   記錄執垃圾大智慧

設計的目的是造福大眾,利用更好構思改善生活細節,清潔工無疑深深打破了大家對設計的框架和想像。即使課業完結,Simon等人亦打算繼續營運專頁,希望藉此機會記錄微小卻舉足輕重的設計予大眾認識;同時鼓勵年輕網民發現有趣設計後投稿,促進大眾和清潔工交流,了解前線工的景况。未來他們打算募集資金,籌辦更多教學課程、研討會等,鼓勵市民落手落腳自製清潔工具再派發,造福社會最前線。

疫情下,不少人發聲支持醫護界,同樣衝鋒陷陣卻缺乏基本保障的前線工友同樣值得我們支持。當大家不聞不問,清潔工就如同披上隱形斗篷如空氣般存在;如果我們願意停下來了解細聽,或許會發現城市之所以發光發亮,全因他們一直默默耕耘,這些城市巨輪下的螺絲,其實同樣是城市裏的瑰寶。

在今屆港深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的中環街市展場內,3個學生設有攤位展示香港清潔工的日常,有興趣的讀者不妨一睹他們的設計傑作。

鐵兜煙灰缸–有清潔工以自製鐵兜、廢棄月餅罐等取代垃圾桶的煙灰缸,靈活運用日常生活物品的技能,減低火燭風險之餘,亦避免煙灰四處飄。(受訪者提供)
葵扇葉掃把–霞姐是資深清潔工,對於掃把略有研究,圖為由她設計的葵扇葉掃把。(受訪者提供)
防水「雨衣」–下大雨或洗地時,雨衣防水功能有限,他們會以執拾回來的家俬包裝膠當作圍裙,減少沾濕衣服。(受訪者提供)

港深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中環街市展場)

日期:即日至10月26日

地點:中環街市2/F(中環皇后大道中93號及德輔道中80號)

網址:www.uabbhk.org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