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律政電影。正義迴廊】弒親奇案改編電影 不追求羶色腥集中法庭審訊 精密劇情細節、角色入型入格成就好電影

【明報專訊】《香港電影王國:娛樂的藝術》一書評價香港電影「盡皆過火、盡是癲狂」,被人引用無數。如今香港電影過火不再、癲狂漸退,反倒湧上一股滿載人文關懷的電影浪潮。《正義迴廊》用思辨、邏輯探究一單既過火又癲狂的弒親肢解案,填補香港律政電影的空缺。好作品並非偶然,別具匠心才能築出好作品。《正義迴廊》演員楊偉倫、麥沛東、蘇玉華和林海峰娓娓道來,揭示好電影的一點一滴。

飾演律師–在《正義迴廊》中,蘇玉華(右)與林海峰(左)分別飾演兩名被告的辯護律師。(林海峰化妝:Gricha Chan;蘇玉華服裝:Twinset、Derek Lam@Harvey Nichols HK 、化妝:winki@vinciwinkidotcom、髮型:RAy Mork@AdmiX Hair Styling)(楊柏賢攝)
踩入大銀幕–楊偉倫(右)與麥沛東(左)早在劇場上合作無間,今次還攜手踩入大銀幕擔綱主角。(楊偉倫、麥沛東髮型及化妝:Henry Tse@BigCstyling;楊偉倫服裝:Levi’s)(林靄怡攝)
穿梭時空–法庭審訊期間,辯護律師和陪審團在畫面上會穿梭時空到事發現場,觀衆彷彿身處現場。(電影公司提供)

改編弒親肢解案 聚焦法庭審訊

《正義迴廊》由新進導演何爵天執導,改編自2013年大角嘴弒親肢解案。劇中主角張顯宗(楊偉倫飾)與好友唐文奇(麥沛東飾)被控謀殺張氏雙親,並共同肢解屍體。《正義迴廊》在奇情中不追求羶色腥,反而集中審訊過程,在法庭上求問真相。資深大律師吳冠峰(林海峰飾)和游嘉莉(蘇玉華飾)分別為張顯宗和唐文奇辯護,引導法官、陪審團從不同理據中尋找「真相」。肅穆的法庭恍如舞台,各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爭取最大權益。

劇情聚焦於法庭長時間審訊卻不見沉悶。畫面上,角色時而超越時空,穿上二戰時納粹德軍的制服與裝扮,描繪角色當時心境;辯護律師和陪審團時而走進兩名疑犯的犯案場景,即時梳理各人觀點和理據。畫面相較豐富之餘,同時為觀衆營造投入感,感覺自己是陪審團的一份子,恍似一同經歷審訊。

林海峰和蘇玉華雖同演資深大律師,但角色取態截然不同。林海峰分析其角色:「他未至於去到『老屎胐』,又不是新人。剛剛去到人生最光輝的時候,對一些事有執著,或者一些事沒有磨蝕。」蘇玉華則認為其角色的工作「就是為client(客戶)辯護」,「誰站在公義、正義的一方很難說」。她舉例:「究竟第二被告唐文奇有沒有殺人呢?他有沒有參與這件事呢?其實只有他(和第一被告)知道。」孰是孰非?真相何在?似乎不容易說。


楊偉倫︰演員跨媒介沒衝突

至於飾演主角的楊偉倫曾獲第24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主角(喜/鬧劇),他對當初獲邀演出大感驚訝,後來發現自己與原型人物貌似:「找一個貌似原型人物的演員,我只能夠說如果不找我飾演,還可以找誰呢?」麥沛東早前憑藉在《正義迴廊》的演出,勇奪第4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新秀電影競賽(華語)——最佳男演員」,豈料他並非角色首選。《正義迴廊》曾因疫情而延期拍攝,本來人選無法參與,於是導演何爵天向楊偉倫打探適合人選,楊偉倫就介紹麥沛東試角,最終落實一併起用兩人。

優先場接連上映,不少好評迴響——電影調度絲毫不像新導演手筆,演員演出出色,歸功於不少舞台劇演員參與演出。近來似乎愈來愈多舞台劇演員參與演出電影,記者亦問起這個趨勢。林海峰甫聽到就反問:「倒轉問他們『今次作品好特別,有一個非舞台劇演員參與,你怎看?』」隨即引來全場大笑。他覺得演員跨界演出並非什麼新鮮事,「其實『遠古』就已經有」。至於楊偉倫就覺得演員參演舞台劇和電影沒有衝突,「只不過是兩種不同的媒介」,所以不必刻意劃分兩者。他指外國有許多既拍電影又做舞台劇的演員,雖然「演技執行上要有一些調整,但作為一個演員,內裏的底蘊是一樣」。楊偉倫雖然在劇場所向披靡,但銀幕經驗始終尚淺,他不諱言:「我們(楊偉倫和麥沛東)邊拍邊學,即是怎樣拍電影,究竟在鏡頭入面怎樣演戲,跟舞台有些不同,我們一路都在調節、學習中。」


麥沛東︰盼吸引更多人看舞台劇

雖然舞台劇演員參與演出電影,與舞台劇觀衆增加與否無關,但至少讓大衆認識到具實力的香港演員。對麥沛東來說,「最簡單就是工作機會多了」,他覺得「舞台劇演員好多都好有實力,他們很願意與大家溝通」。當大家認識多了舞台劇演員時,麥沛東盼望多些人來看舞台劇,「其實舞台有它的魅力之處」。就楊偉倫和麥沛東觀察,近年都多了舞台劇的觀衆。楊偉倫解釋,「事實上因為市場上多了不同娛樂公司投資一些大型舞台劇」,資源相應較多,理所當然地在宣傳及製作上投放更多資源,比較容易吸引大衆觀賞舞台劇。他續補充:「這是一件好事,讓多些人了解這個媒介。」麥沛東表示認同:「其實現在相對多了一些阿祖(梁祖堯)、風車草他們,會吸引多了人看舞台劇。」除了不應該劃分不同演員外,他更盼電影和舞台劇兩種媒介,可以百花齊放。


蘇玉華︰精彩作品不是「符籙」

香港電影曾經盛世,但往往給予人一種印象——「飛紙仔」、臨場發揮。然而周全準備才能穩定地孕育出好作品。蘇玉華早前看了有關《上流寄生族》劇本和製作紀錄的書,劇本固然預備好,拍攝之前導演奉俊昊甚至畫好每一場的分鏡圖,並且與每一個演員都溝通好,「那麼精彩的一套戲,原來是這樣產生的,不是『撞棍』,不是『符籙』,是真的well-structured(結構良好)」。她覺得《正義迴廊》正是「結構好精良的一個劇本」,更加應該讓整個劇組清楚了解發生什麼事,因此《正義迴廊》劇組也圍讀了一次。她認為:「有圍讀、有拍攝之前的互相切磋、討論或者互相磨合,我都覺得是一件好有益、好有用的事。」而且她感覺「演員和運動員好相似」,因為演員的記憶訓練和運動員的肌肉訓練是同樣道理,但是「去到演出階段,我不管你訓練了多少,我只看你最後的表現」。

麥沛東亦十分欣賞《正義迴廊》拍攝前的準備工夫:「你知電影好少會排戲,但我們(麥沛東和楊偉倫)拍攝之前有兩個月跟編劇、導演和主要對手讀劇本,討論每一樣細節、角色是怎樣,這件事與我們舞台很相似。」麥沛東留意到《正義迴廊》正式拍攝時,「有時不太分鏡,有時都會一鏡過,然後我們兩個(麥沛東和楊偉倫)在講台詞時,阿Jan(林海峰)同蘇玉華就會入來講台詞」。楊偉倫覺得何爵天因應不少舞台劇演員參與演出,故盡量順住一次過拍攝一場戲。在討論演出的時候,楊偉倫記得何爵天說過:「你們可能慣性會這樣,這件事會幫到你們做整件事。」因此,他們拍攝時會重複做同一場戲好幾次,何爵天就會從中找出最好的一次,然後再做分鏡。楊偉倫感覺何爵天因應他們的習慣而拍攝,從而令他們發揮更佳。


林海峰︰香港沒可能一直拍同類作品

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香港電影湧現一股新浪潮——電影熱切關注香港社會,戲種多元,香港電影不止武俠、功夫片。近年,這股浪潮似乎回潮,諸如《濁水漂流》、《手捲煙》等,香港電影不止警匪片。蘇玉華認為電影本該如此:「戲劇藝術或者電影,即是去反映現實或者提供一個讓你思考的渠道……可以藉住作品去啟發觀眾的思考空間,我覺得這是電影一個好基本的功能。」林海峰則先反問:「如果那些類型片繼續做、繼續發展下去,我們會怎樣?」他認為香港電影潮流終有一日會改變,沒可能一直拍同類型作品,「所有事都有時限」。

2022年的香港電影百花齊放,小品如《緣路山旮旯》,娛樂如《飯戲攻心》,就連《明日戰記》這種機甲科幻片也有,後兩者甚至佔據香港華語電影歷史票房頭兩位。蘇玉華覺得《正義迴廊》「正正是未有出現過的戲種,將欠缺的一部分都填滿」。林海峰觀察到,香港人現在對香港事物的投入和熱度是前所未有地高,但他認為那種反常的熱度差不多去到「尾水」,估計通關之後有可能打回原形。他認為大環境促使這種極端——宣傳戲分比電影戲分還重、謝票場多不勝數、一齣戲可能要看4或5次等,但他並無貶意且解釋道:「大家都想令這些事變好,我們已經沒有好多事好好。有份的我可以做,我要令它變好。」


《正義迴廊》

上映日期:10月27日

預告片:bit.ly/3S2y9Nv


文:嚴嘉栢

美術:張欲琪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