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神秘 「乾隆工」奇巧 美玉 一本溫潤優雅史書
【明報專訊】自古以來玉的價值極高,相傳和氏璧價值相比15座城池,有說在秦滅六國後被雕琢成為傳國璽。二千多年後的今天,玉的魅力依然不減,雕工精美的古玉千金難求,藏家每每期待未曝光的珍品在市場亮相。玉石鑑賞極考經驗,歷史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需要有深厚的歷史和美術知識,算是高深的收藏玩意。美玉價值連城,遇着不識貨者又可能不值一文,究竟如何品鑑?
文:呂一心
香港廣東道「玉器街」、荷李活道一帶有不少玉器攤檔和店子,吸引不少愛好者「尋寶」。不過,當中出售的器物大多沒標明價錢,客人得主動查詢,考驗買家的眼光和知識。拍賣市場的玉器透明度相對較高,拍賣行會提供估價、來源和研究報告,吸引不少新手入場。中國嘉德(香港)瓷器工藝品部業務經理傅麗葉分享她的鑑賞心得。
各朝器型反映生活方式
在舊石器時代晚期,中國人的先祖就發現並使用玉石。到新石器時代,不少人視它為人神溝通的媒介。各朝代的器型各具特色,多與時人的生活方式有關,有獨特文化特徵。例如公元前3000年的黄河流域,刀、斧是當時流行的生產工具,工匠便以此為創作主題,設計成斧、玉刀和牙璋等器型。此外,各朝代作品亦各有優點,例如明代追求神似,清代追求纖巧。
古玉,記錄了遠古以至近代的工藝和審美觀,有如一部可觸摸的歷史大全。傅麗葉說:「隨着華人社會物質和文化水平提高,古玉便像書畫、瓷器一樣,成為熱門的收藏領域。」玉的色澤是渾然天成,品質優雅溫潤的好玉難求;經工匠巧手雕琢設計成多姿多采的形態,亦令價值倍增。太平盛世的玉雕工藝發展會較發達,例如在清朝極盛的乾隆時期,因皇帝愛好玉雕,對手工要求極高;全國的巧匠均全力雕製絕世佳品,後世會用「乾隆工」來讚譽此時期的絕妙佳作。
衡量標準:雕刻精細 多層次 薄而巧
衡量玉器工藝有一定標準,其中一項是精細度,例如玉器的雕刻線條要分明,力道與刀法一脈貫穿、肯定而有力;第二是多層次,多層雕刻時需一層一層順着玉石肌理雕刻,比例要準確、紋飾清晰分明;此外,薄而巧也是優品的標誌,將玉處理得薄如紙,在光線下半透明可見指頭,便是上等佳作。
傅麗葉表示,藏家亦偏愛在燈光下呈現天然紅色的玉器,玩味較濃;而玉器經長年累月放在手上把玩,色澤經摩擦後會有輕微變化,有些會變得更有光澤。
高古玉切線完美 小心造假
一直以來,乾隆時期的玉器較受歡迎,但近年高古玉器卻漸受資深藏家推崇,原因是高古玉令人想像長生不老的神話或傳說,更引人入勝。「分辨真偽的方法,是熟悉各朝代的工藝特色,例如新石器時代的製品並不可能出現清代的工藝。而高古玉器的切線和雕刻線條不會完美,若發現有類似近代用機器的打磨效果,便要小心。」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